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根入药,其药理作用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甙和甘草甜素等,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有“十方九草”之称。乌拉尔甘草根含甘草酸(甘草酸是非常珍贵的天然解毒剂)为5.60%~5.80%,茎中为0.55%,叶中为0.98%。甘草的茎叶还可作为骆驼和羊的优质饲料。 1 选地整地 甘草对土地的要求不是很严格,选中性沙质土壤最佳.P~H值为6.50~7.50,  相似文献   

2.
将陈皮、甘草、淫羊藿3种中草药粉碎过筛后,再用醇提法分别提取其有效成分,将其制备出的浓缩液按质量分数5%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药饵投喂克氏原螯虾,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研究3种中草药对克氏原螯虾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其中,甘草、成皮和淫羊藿对4种细菌的平均抑菌率达到59.14%、47.53%和48.65%。实验证明,甘草、陈皮和淫羊藿这3种中草药均能不同程度地激活克氏原螯虾的免疫力,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克氏原螯虾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甘草皂苷对卡拉库尔羊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和IgG的影响,探讨甘草皂苷的免疫学效应。选取健康的卡拉库尔羊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平均体重为18.65 kg/只。饲养的第15、第30、第45天采集血液并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卡拉库尔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的水平。结果显示:第15、第30、第45天的IgA试验组含量分别为84.75、93.16、86.31μg/mL,对照组含量分别为43.13、42.57、32.63μg/mL,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试验组的含量分别为87.99、83.00、76.29μg/mL,对照组的含量分别为46.05、43.57、41.55μg/mL,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甘草皂苷可显著提高卡拉库尔羊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畜牧业羊类养殖中遇到的问题,在疫苗接种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准、加强在防疫消毒等方面对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和净化效果进行探究,为我国农村畜牧业养殖提供理论借鉴。从羊布氏杆菌病病原、羊布氏杆菌病临床症状、特点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特别重点论述了比较实用的防控和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罗布羊作为新疆巴州著名的地方品种,具有遗传稳定、极其适应干旱、炎热气候,抗病力强、耐粗饲等特点。该文从罗布羊品种特性、育种工作历程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罗布羊的育种现状及目标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罗布羊的科学育种和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普通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面分析羊常见疾病类型,然后从羊的生活习性、精神状态、体温、触摸按压异常部位是否疼痛、心率和呼吸是否正常等方面阐述羊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最后从合理选择饲养区域和品种、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圈清洁、隔离饲养病羊、接种疫苗、减少应激反应、疾病药物防治等方面阐述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为养殖人...  相似文献   

7.
甘草是中国最大宗的药材之一,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除了药用价值外,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及工业价值。随着人工栽培甘草的面积的加大,对种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甘草种子的质量决定着甘草成品的质量。笔者从种子净度、千粒重、籽粒大小、发芽率、硬实、霉变等几方面考查研究了目前市售甘草种子的质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甘草种子在千粒重、籽粒大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内蒙古、宁夏甘草种子的千粒重和种子直径要显著高于新疆甘草种子。不同来源甘草种子的发芽率、净度、硬实率、霉变率都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大部分甘草种子未经过种子破硬实处理,硬实率较高,种子无包装,无说明。笔者认为中国应当尽快制定甘草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及检验标准,以加强甘草种子市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不同产地的中药甘草采用传统鉴别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从性状、显微及理化等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品质。结果是甘肃不同产地的甘草野生品与栽培品在性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效成分含量也有所不同,本研究为中药甘草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处理方式对甘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约有15种,中国有10种。甘草属植物用途广,是干旱地区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种优良冬春牧草,茎叶为饲料,同时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作用。甘草以根和根茎入药,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同时在食品及轻工业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甘草种子皮角质硬实,因吸水困难而影响种子发芽,自然发芽率较低。因此,必须对甘草种子进行预处理。甘草种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种子发芽条件(包括温度、水分、pH值、盐分、机械处理)的适宜范围,但缺少不同处理对甘草种子发芽的综合研究。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栽培环境下甘草在生长及抗性指标方面的差异,选择自然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2种栽培环境,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2种常见甘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栽培环境对甘草一年生实生苗生长指标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苗高、地径、主根长、鲜质量、干质量等生长指标差异显著,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长势显著优于温室栽培处理,乌拉尔甘草在自然露地栽培环境下的生长量略低于胀果甘草,但在温室栽培环境下略高于胀果甘草;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小,乌拉尔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胀果甘草,温室栽培甘草叶绿素含量高于自然露地栽培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别很大,自然露地栽培的甘草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乌拉尔甘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温室栽培的甘草较高;不同栽培环境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别不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在9月份较高;自然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之间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明显,丙二醛含量在7月份较高。综合来看,乌拉尔甘草在不同栽培环境下生长及抗性指标的表现更具优势,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适应范围,在环境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甘草叶部病害尤其是褐斑病和叶斑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展望了甘草叶部病害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病原致病机理及甘草抗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甘草属(Glycyrrhiza)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章概述了甘草目前的研究现状,扼要综述了甘草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甘草叶及根和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对甘草的药理作用、常见剂型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归纳总结,甘草具有补益脾气、润肺止咳、缓和药性的功效,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介绍了其在医疗、食品及日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豫西脂尾羊的分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豫西脂尾羊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血液蛋白、染色体核型、微卫星标记评估和相关基因的研究等方面,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豫西脂尾羊的分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豫西脂尾羊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饲粮甘草茎叶水平对育肥期阿勒泰羊羊肉肌酐酸、硫胺素、胆固醇、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探讨育肥期阿勒泰羊饲粮中甘草茎叶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体质量为40 kg的6月龄健康阿勒泰羊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羊。分别饲喂6种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不同的等能等氮试验饲粮(对照组Ⅰ组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为0.00%,试验组Ⅱ、Ⅲ、Ⅳ、Ⅴ、Ⅵ组甘草茎叶添加水平分别为10.01%、14.95%、20.41%、29.98%、60.11%)。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除了Ⅵ组羊肉背最长肌中硫胺素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虽然不同甘草茎叶添加水平对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和胆固醇的质量分数影响不显著(P0.05),但Ⅳ组肌苷酸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0.67%,而胆固醇质量分数最低,比对照组降低了45.33%。与对照组比较,Ⅲ组背最长肌中二十碳二烯酸的质量分数极显著降低(P0.01),二十一碳烯酸和二十二烷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背最长肌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硬脂酸来看,Ⅳ组降低程度最大,降低了10.55%;从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来看,Ⅲ组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5.54%;而从必需脂肪酸亚麻酸来看,仅有Ⅳ组有所增加;Ⅴ组的总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低于其他各组,而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Ⅵ组极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中蛋氨酸质量分数(P0.01),Ⅲ组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中酪氨酸质量分数(P0.05);而Ⅳ组背最长肌中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Ⅵ组(P0.05),但与对照组及其他甘草茎叶添加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Ⅳ组背最长肌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各组。由此可见,Ⅳ组有利于改善羊肉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胆固醇、风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脂肪酸的质量分数;Ⅳ和Ⅴ组有助于提高羊肉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综合考虑,20.41%甘草茎叶添加水平最佳,29.98%甘草茎叶添加水平次之。  相似文献   

15.
羊放线菌病是由林氏放线菌或牛放线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引起羊皮肤出现脓肿和破溃等症状,严重影响羊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性能。本文针对羊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广大羊养殖场提供一些诊断思路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方一:知母、黄柏、生地、熟地、赤芍、白芍、天冬、麦冬、枸杞子、川断、茯苓、泽泻各9克,丹参、山茱萸、淫羊藿、连翘、金银花各12克,甘草6克。水煎分4次服,每日1剂。22剂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酸辣等刺激  相似文献   

17.
从典型羊脑包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羊脑包虫病进行介绍,以为养殖户及基层兽医进行羊脑包虫病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种质对甘草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3种甘草种质在甘肃民勤的种植适宜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其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表明,3种甘草中胀果甘草在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口径粗度、尾径粗度、根径鲜重方面均为最高且其甘草酸含量最高;甘草的条形要好于另外2种甘草,甘草苷含量最高,且甘草的2种有效成分含量达标率最高。因此,在甘肃民勤,胀果甘草亩产量比较高,甘草酸含量较高但甘草苷含量较低,可用于种植提取甘草酸,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和甘草苷含量较高,符合药典标准,且条形较好,可用于传统饮片生产。  相似文献   

19.
从典型羊脑包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羊脑包虫病进行介绍,以为养殖户及基层兽医进行羊脑包虫病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土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选择与播前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收获与加工等方面,阐述了甘草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北疆地区甘草节水灌溉、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