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华南农业大学向安强长江中游在中国稻作起源与传播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此已毫无疑义。长江中游成为研究中国稻作起源问题的热点地区,始自本世纪80年代末期湘鄂两省彭头山、城背溪稻作文化的发现。当时,笔者首倡中国稻作最先起源于长江中...  相似文献   

2.
日本六兴出版社将出版《中国的稻作起源》论文集。该书由本刊主编陈文华研究员和日本东海大学渡部武副教授担任主编,收有中国学者的论文七篇。其中有丁颖:《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严文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游修龄:《太湖地区稻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淮河流域稻作起源再探任重,马绍林,任尔平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本文第一作者曾在《淮河下游流域史前农业探述》[1]一文中提出:江淮稻作起源于当地,没有接受长江下游河姆渡稻作的传播。但作为一种探讨性学术观点比较笼统,有必要再作较深层次的探述。我国稻作起...  相似文献   

4.
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乃至亚洲稻作起源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农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迄今仅在我国大陆召开的以稻作起源传播为主题的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就达三次。作为一位农史和林业史研究的爱好者,有幸参加过两届分别于南昌和株洲召开的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亲耳聆听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关于稻作起源传播的精辟见解,仔细拜读了他们有关此一论题的诸多匠心之作,再把中、日两国学者多年倡导的有关亚洲“照叶树林文化”作为理论观照,不揣冒味,试图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稻作起源传播的历史问题及其研究方法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并以此就教于农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中原文物》编辑部张锴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一处不可否认的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稻谷是原始农作物中发现最多、食用最久的一种,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农业文明进程的重要内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持...  相似文献   

6.
惠富平 《农业考古》2005,43(1):60-63,72
中国是亚洲稻作农业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农业历史研究的热点。确定中国的稻作起源地,是研究中国稻作起源问题的基本内容,有关探讨已持续了半个世纪。早期稻作遗存的不断发现和研究手段的更新,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甚至修正以前的说法,其间提出多种起源假说。这里就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对中国稻作起源地问题的探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稻作文化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稻作文化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稻作文化的起源、传播及演变形式,对稻作文化的现代发展实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稻作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模式,为稻作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试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和旱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燕 《农业考古》1991,(1):142-152
一、前言1976年在杭州湾南岸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炭化稻谷、稻茎、稻叶等的发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的关心。1981年相继创刊的《农业考古》和《农史研究》,对稻作问题的研究。做了大幅度地推进工作。《农业考古》登载了严文明先生“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史研究》登载了杨式挺先生“从考古发现试探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及其传播”和李润权先生的“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等代表性论文。《农业考古》还登载了关于长江下游  相似文献   

9.
水稻硅酸体的鉴定及在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以前,在我国的考古遗址上鉴定水稻的存在是通过发现稻粒遗存或稻壳印痕而实现的。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大植物遗存(水稻叶、茎、种子等)在考古...  相似文献   

10.
论稻作的起源和东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稻作的起源和东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一、引言以亚洲为中心的稻作农业,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稻作的起源及其传播径路,自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研究往往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因...  相似文献   

11.
朝鲜半岛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朝鲜半岛稻作农业起源的学术争论本世纪六十年代,学术界最早出现了对朝鲜半岛弥生时代稻作文化的系统的讨论,尤其是对水稻的传播路线问题提出二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北方说,主张稻米向朝鲜半岛传播的过程和路线,是从中国华中地区经华北地区向朝鲜半岛传播然后又传入日本列岛的;其二是直接说,主张稻米是从华中地区直接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是时,能直接表明朝鲜半岛稻作农业的考古实例仅见金海会岘里贝塚遗址出土的炭化米之例,故要深入探索朝鲜半岛的稻作农业的起源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仅就这一有限材料,除上述两说外,也有学者提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耀利 《农业考古》2005,(1):33-41,4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稻作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就发展出了较成熟的稻作农业。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经历了从起源、产生、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大致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是稻作农业产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大费育稻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年以来,我国大量野生稻的发现和考古发掘出的稻谷资料,越来越证明我国是世界稻作起源的中心。可是,在进一步探讨我国稻作起源的具体地区及其族属问题时,目前尚有争议。从其中有重大影响的云南说与长江下游说,都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看来,稻作起源于我国南方,在学术界似乎已经成为公认的历史事实。因此,认为江南是我国栽培稻的发源地,而北方种植的水稻则是从南方传来的,就似乎是无庸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裴安平自1989年笔者在《农业考古》上以《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为题,就洞庭湖地区彭头山文化的稻作新发现以及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表述自己的观点与认识以来,洞庭湖地区的...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的古代农业与稻作文化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文献以及海州地区的地方史志中 ,关于连云港的古代农作有些重要的载述 ,指称云台山沿海地区的稻作年有两熟 ;类有三种。且品质优良 ,曾经作为给皇家的贡品。现代考古学兴起之后 ,田野工作中的大量发现又涉及这一地区农作尤其是稻作的起源。我们从 1979年开始搜集地方农史资料 ,并就稻作起源问题与被认为是世界稻作起源地的南亚、云南等地相比勘 ,于 1983年在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编的《农业考古》上提出中国大陆沿海山地是稻作起源地 ,而云台山的诸项特征及考古遗存最为引人注目。在 1985年又应邀在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墟…  相似文献   

16.
理解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利用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库,自然环境背景信息和不同民族的人口分布,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中心主要集中在云南南部地区;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的人口比重与稻作品种的丰富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稻作品种多样性的保存和维持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饮食习俗、耕作方式和宗教文化有关;不同民族的稻作文化在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方面可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稻作品种保存传统的稻作文化的保护是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与稻作作物的区系起源比较一致,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云南南部地区,表征生境异质性的海拔高差显著影响稻作品种的多样性(P0.05)。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格局受到自然和文化因素的双重影响。从稻作品种的留存和栽培历史来看,文化因素可能起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但从其区系起源和生态适应性来看,环境因素则可能起着间接或根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考古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稻作文化等方面综述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 ,提出亚洲栽培稻的祖先 O.rufipogon是从喜马拉雅山麓起源、分化与传播的  相似文献   

18.
一、水田稻作向日本的传播1、三条传播之路重要的江淮——南朝鲜传播之路围绕稻作从中国大陆向日本传播的问题,宏观地看,我曾设想存在着三条传播之路。三条路 A、B、C 如图所示。诚然,我们认为稻作是经由这三条路线传入日本的,然而作为稻作文化传播的渠道,如果要设定哪一条最重要的话,那么大概要数 C 了,那是从江淮地区(长江、淮河流域)经朝鲜半岛南部至北九州的道路。稻作的传来,如果仅仅考虑稻谷,那么如前所述,就 A、B、C 三条道路而言都存在着  相似文献   

19.
关于稻作起源与传播的思考浙江衢州市徐云峰目前,有关中国稻作起源说,不下十一种之多[1],可谓百花开放。一、关于最早年代的探讨1996年3月3日,《中国文物报》以显赫地位,报导湖南道县寿雁镇白石寨哈蟆洞、又称玉蟾洞,出土1万众年前古稻谷。曾有文章认为上...  相似文献   

20.
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稻作农业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引言 稻谷作为优良的栽培作物。曾对亚洲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关于其起源与发展历史的研究,一直是农史和考古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对于其传播路线及其过程的研究,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农业历史和古文化发展与变迁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关于稻作农业从中国大陆向朝鲜和日本等地区的传播路线。目前有华南说、华中说和华北说几种主要观点,然而,上述观点都需要科学的材料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