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年牦牛放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期牦牛在冬季和夏季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都呈极显著的三次多项式回归关系(P<0.0001)。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体重、日增重随着时间的变化分别呈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P<0.0001)和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P<0.05);在试验期间,牦牛的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明显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R2=1.00,P=0.077),每公顷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R2=0.971,P=0.110)。  相似文献   

2.
青年牦牛放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期牦牛在冬季和夏季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都呈极显著的三次多项式回归关系(P<0.0001).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体重、日增重随着时间的变化分别呈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P<0.0001)和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P<0.05);在试验期间,牦牛的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呈明显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R2=1.00,P=0.077),每公顷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R2=0.971,P=0.110).  相似文献   

3.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5.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混播草地3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放牧区每公顷草地牦牛总增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放牧季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且各放牧季牦牛的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2003年单位面积草地牦牛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004和2005年单位面积草地牦牛增重与放牧强度呈二次回归关系;通过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牧草生长季牦牛最佳放牧强度为7.23头/hm2。  相似文献   

6.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混播草地3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放牧区每公顷草地牦牛总增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放牧季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且各放牧季牦牛的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2003年单位面积草地牦牛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004和2005年单位面积草地牦牛增重与放牧强度呈二次回归关系;通过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牧草生长季牦牛最佳放牧强度为7.23头/hm2.  相似文献   

7.
高寒牧区牦牛冬季暖棚育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 :在暖棚舍饲条件下 ,第 1组牦牛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分别比第 2组和对照组高 5 .9kg、4.94%和 3 1.44 %、2 6.5 9% ,第 2组比对照组高 2 5 .5 4kg和 2 1.65 % ,两处理之间同一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处理内不同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且牦牛的日增重与采食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Y =-aX +b ,(a >0 )。  相似文献   

8.
放牧率对牦牛生产力的影响初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放牧率对牦牛生产力有显著的影响,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在试验期内,轻度放牧组的日增重较快,中度放牧次之,重度放牧最慢,而且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牦牛平均个体总增重依次为136.7kg,128.6kg,93.5kg,轻度放牧比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高6.3%和46.2%。经方差分析表明,3个处理的牦牛平均个体增重有显著的差异(P<0.05),进一步作新复极差测验,30%和50%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他们和70%之间的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9.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经过连续三个放牧季的放牧,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除了2003年)和均匀度指数J′(除了2004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回归;②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各处理组地上生物量呈降低趋势,且草生长季节地上平均生物量与放牧强度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0~30 cm的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与放牧强度之间呈二次回归关系;③牧草生长季牦牛最佳放牧强度为7.23头/hm2。  相似文献   

10.
放牧强度对高寒人工草地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高寒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制和有机碳含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土壤有机质的C/N比值有显著的影响(P<0.05);②0~30cm土壤有机制和有机碳平均含量与放牧强度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1.
牦牛放牧强度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分析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呈正相关;在牦牛放牧条件下,优良牧草比例年度变化是评价小嵩草高寒草甸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而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的变化与牦牛生产力没有明显的联系,只能指示植物群落整体的相对变化程度;当放牧强度为1.86头/hm2时,能维持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年度增重,是保持小嵩草高寒草甸不退化的适宜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2.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优化牦牛放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植被和牦牛生产力变化为目标研究草地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在垂穗披碱草/星星草高寒混播草地3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平均年度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牦牛个体增重和优良牧草比例的平均年度变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此确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是评价高寒混播群落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2)虽然群落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可以评价草场的相对变化,但相似性系数的变化与牦牛个体生产力没有显著关系,因而不能反映草场放牧价值的变化,而计算草地质量指数时,不同植物类群盖度的测定和适口性的判别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因此它也不是一个很客观的指标.3)当放牧强度为9.97头/hm2时,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能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认为该放牧强度是高寒人工草地生长季放牧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3.
在甘肃天祝县境内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牦牛牧区设置不同强度放牧小区,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组成、种重要值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种数逐渐减少,其中紫花针茅、西藏香青、高山韭等种类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消失。在中度条件下,优势种线叶嵩草的重要值最高;另一优势种珠芽蓼的重要值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以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在3个放牧强度条件下,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生态位宽度均位居所有种群前两位,并随着放牧强度增加二者的生态位宽度呈增大趋势,在重度放牧条件下二者生态位宽度相等。3个放牧强度下,优势种珠芽蓼和线叶嵩草与各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系数不尽相同,封育或者轻度放牧条件下,珠芽蓼是种群间竞争较强的一方,但当放牧强度达到中度及以上时,珠芽蓼则退出种群间竞争强度激烈的局面;线叶嵩草是重度放牧下,种群间竞争强度最大的一方。说明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度放牧强度是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适宜放牧强度。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其结果与“中度干扰理论”相吻合,中度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适宜的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4.
用上5株活菌组成的营养菌剂口服牦牛后观察其增重效果。试验结果:冬春枯草季节,每隔半月口服菌剂1次,试验组平均增重-0.62kg,对照组平均增重-5.49kg,试验组比对照组少减重4.87kv,差异显著,表明应用菌剂可减少冬春枯草季节放牧牦牛的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明确高寒牧区牦牛冷季补饲效果。[方法]本试验通过测定日增重和采集血液去分析补饲精饲料对不同年龄那曲牦牛生长速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2岁、3岁牦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1岁、4岁(P0.05);在不同年龄间,牦牛各个年龄的试验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1岁、2岁试验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岁、4岁试验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阶段淀粉酶(AMY)、尿素氮(BUN)、尿素(UREA)差异极显著(P0.01),钙(Ca)、磷(P)和尿素氮/肌酐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年龄的牦牛在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各项生化指标中补饲牦牛的淀粉酶(AMY)、尿素氮(BUN)、尿素(UREA)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1),钙(Ca)和尿素氮/肌酐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磷(P)显著低于放牧牦牛(P0.05)。[结论]表明冷季补饲有效补充了那曲牦牛的机体能量,为其机体冷季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了动力,从而提高了其越冬能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嵩草(K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藏系绵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试验数据,构建了放牧家畜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模型:Y=a-bX(b>0),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单位面积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Y=aX-bX2(b>0);计算出各放牧系统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冷季和暖季草场分别是1.68头·hm-2和2.52头·hm-2,高寒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季为7.23头·hm-2,高寒草原冷季、暖季和全年连续放牧草场分别是4.33,6.45,2.36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