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使用不同的辅料和佐料进行加工筛选,研究出独特的麻辣兔肉加工工艺。经卤腌制、煮制、油炸,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麻辣兔肉,其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
鉴于对麻辣休闲小食品的调味技术指导和多年的调味经验,笔者特别提供自己调味方面的一些经验,供生产麻辣风味休闲小食品或其他麻辣风味食品的研发、生产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麻辣小食品主要指以面粉(或豆粉)、辣椒、花椒、食用油、食盐、味精等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工艺加工而成的食品,包括麻辣面制品和麻辣豆制品两大类,但目前主要以麻辣面制品为主。麻辣小食品因风味良好、价格低廉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这类食品容易出现发霉变质等卫生问题,给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影响。麻辣小食品的变质现象主要为表面长霉、酸败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进行的生姜饮料及休闲食品系列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以生姜为主要原料,采取水汽高效萃取技术获得富含风味物质的生姜萃取液,与红枣、陈皮、蜂蜜等传统保健食材相配伍,开发具有驱风寒、健脾胃、补血益气功效的姜味功能饮品。萃取液经调配、杀菌、灌装可直接生产饮料,经浓缩、杀菌、流化床喷雾干燥可生产速溶固体饮料。提取残余物(姜片,条)经定量浸渍、干燥、成型等工艺可制备麻辣、泡椒等风味的休闲姜食品。  相似文献   

5.
为改进传统莜麦炒生产面工艺,弥补传统莜麦炒面的营养和风味方面的不足,本研究主要介绍了2种速食莜麦面的制作工艺,以莜麦为原料,经过烘烤、打粉过筛、分散稳定性处理、真空包装等工艺,另一种经过了熟化处理后再进行其他的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的稳定剂添加量。结果表明,莜麦180℃烘烤30 min,最优添加量为黄原胶0.06%、海藻酸钠0.03%、CMC-Na 0.10%,以感官评分结果为准得到了香味料与莜麦粉的比例为1:20;香辛料垫底经熟化工艺时,香辛料与莜麦比例为1:5蒸煮60 min,打粉的香辛料与莜麦比1:10烘烤45 min。均制得了营养型风味速食莜麦面,口感、风味独特,适口性强,使风味速食莜麦面实现了现代工业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一、河北柴沟堡熏兔肉 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熏兔肉制作工艺精细,用料考究,以多种中草药为作料,经煮制、熏烤等工序制作而成。其制品风味浓郁、独特,色香味俱全,并有防腐、保存期长等特点。其加工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五香兔肉加工工艺及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五香兔肉的加工工艺与配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加工五香兔肉主要调味料的最佳添加量为:4%食盐,2%五香粉,0.04%肉类香精.在此基本配方的基础上,如再分别添加0.4%茴香、0.2%花椒、0.6%~0.8%辣椒或2%~4%白糖,可制作出不同风味的五香兔肉.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不同作料,不同加工方法,研究了兔肉的加工工艺。研究出独特的辅料、作料及加工工艺,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五香兔肉,其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9.
张艳 《保鲜与加工》2017,17(6):85-90
以新鲜草鱼为原料,通过对即食型烤鱼腌制、烘烤、油炸、拌料等工艺的研究,确定即食型烤鱼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经整理、切分后的新鲜鱼片在复合磷酸盐浓度0.5%,食盐浓度8%的腌制液中腌制20 min;腌制后在40℃烘烤1 h,50℃烘烤0.5 h;在160℃下油炸4 min,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鱼片金黄,韧性好,易咀嚼,产品感官品质得分最高,为9.00分,出品率达54.6%。经拌料翻炒,得出具有川渝特色的豆豉、麻辣、泡椒山胡椒3种风味的万州即食休闲烤鱼产品。  相似文献   

10.
旨在改变传统火锅单一的食用方式,使产品既具有牛肉火锅的独特风味,又不需要复杂的制作过程,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传统的制作工艺基础上,主要从腌渍方法、腌渍时间以及熟化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生产出一种色泽红润、口感鲜嫩、风味较佳且耐保藏的抽真空铝箔包装牛肉火锅产品。该产品开袋只需加入调味包煮制15min左右便可直接食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盲测的作用、研发基础、结果分析与展望,重点是对清香型鸡精的正交试验方法值得其他食品研发作借鉴,如麻辣花生、山椒凤爪、鸡粉、浓缩鸡汁、鸡肉膏、肉宝王香料、香辣金针菇、香辣蚕豆、鸭脖子、棒棒鸡、火锅底料、麻辣牛板筋、其他香型鸡精等研发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料选择、排酸、腌渍、真空干燥技术,探讨了不同工艺对风干羊肉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绵羊肉及过肥的山羊肉因脂肪含量高,容易氧化哈喇而不宜制作风干羊肉;对羊肉进行排酸处理并去除羊肉中多余的脂肪,可防止羊肉在长期的风干过程中氧化变味;采用先腌渍原料,后自然风干工艺,腌渍料亚硝酸钠可保证风干羊肉有良好的色泽,食盐的防腐作用、VC的抗氧化作用、白酒的调味去膻味作用,可防止羊肉在风干过程中的腐败变质,保持良好的风味;采用先真空干燥,再自然风干工艺,可缩短风干羊肉加工周期,防止风干初期因羊肉水分含量高,风干温度偏高,引起羊肉腐败变质,真空干燥亦可除去羊肉部分膻味。  相似文献   

13.
肉味香精对改善食品风味和改良食品品质至关重要。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对肉味香精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优劣与产品的竞争优势。概述了肉味香精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如酶解技术、热反应技术、干燥浓缩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微胶囊技术等,旨在为肉味香精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红酒、食盐、D-异抗坏血酸钠、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为复合腌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以牛排感官品质、嫩度、熟肉率为评价指标,确定红酒牛排复合腌制剂的最佳配方,同时采用电子舌测定该配方下制得的牛排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按牛排质量计,用1.2%的食盐,0.13%的D-异抗坏血酸钠,20%的红酒,0.32%的TGase腌制的牛排综合评分最高,为33.4分;通过电子舌对腌制不同时间的牛排进行风味分析,得出最佳腌制时间为6 h,此时的牛排咸淡适中、嫩滑鲜香,肉香中伴有浓郁的酒香。该研究可为红酒牛排的加工和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肉品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的研究对评价肉品质量、鉴别肉品掺假、改进肉制品加工工艺及提高肉制品价值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肉品风味物质检测技术众多,包括高效液相色谱、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气相色谱嗅闻技术,这些技术具有各自的优势。通过对常用的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优缺点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式腊肠的风味及对货架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广式腊肠加工工艺、添加剂,以及其风味色泽上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讨酸价控制和抗氧化的方法,以改善广式腊肠脂质降解及酸价控制等加工体系,延长其货价期,提升传统广式腊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腌腊肉制品脂肪组织食用品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腌腊猪肉制品皮下脂肪的组成及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熔点三酰基甘油酯(POO,OOL和POL)的水解,消除了脂肪组织的油腻感,色泽变为透明,熟制后口感脆嫩、利口。三酰基甘油酯水解使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明显的氧化反应,形成许多具有挥发性的烃、醇、醛、酮、酸、酯、呋喃和吡嗪等类有机化合物,其中一些有机化合物对腌腊肉制品特有的风味具有重要贡献。低温和长时间的加工条件对脂肪水解和氧化程度的影响,是传统腌腊肉制品优良食用品质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以南美白对虾仁为原料,探讨一种即食熏制虾仁制作的关键工艺。优化了虾仁调味工艺,筛选了熏制剂、探讨了液熏方法、熏液浓度,选择了微波熟制的条件,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虾仁浸渍调味的最适条件为:香味液10%,白砂糖8%,食盐4%,浸泡时间为40min;采用喷淋或浸渍,熏制剂为PB2070,质量分数0.09%,微波功率750kW,处理时间4~6min,可得风味鲜美、营养保健、安全卫生,具有烟熏风味的可即食虾仁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