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干旱胁迫程度与胁迫时间对多年生落花生Arachis duranensis生长及溶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的土壤干旱处理(60%~65%的田间持水量)有利于多年生落花生的生长,而中度及以上程度的土壤干旱(≤45%的田间持水量)影响它生长及其作为草坪草的观赏价值;其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中度及以上程度土壤干旱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在多年生落花生体内有明显的累积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进行控水处理,测定干旱胁迫期间的叶片形态、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结缕草叶片受害程度逐渐增加。在干旱胁迫初期,处理组叶片1/3萎蔫,并且开始卷曲;干旱胁迫到第9d时,植株整体处于萎蔫状态,部分叶片枯黄;干旱胁迫到第12d时,植株全部萎蔫,大部分叶片枯黄;干旱胁迫到第15d时,植株叶片全部枯黄。(2)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到6d后叶片含水量下降幅度增加,胁迫到12d后下降趋势又变缓慢。(3)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干旱胁迫9d后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增加,第12d后脯氨酸含量增加缓慢。(4)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胁迫到9d后可溶性总糖含量大幅度增加,胁迫到12d时达到最高值,然后可溶性总糖含量开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绢毛委陵菜(Potentilla sericea)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土壤干旱胁迫下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均逐渐减小,且栅栏组织同海绵组织的厚度比大于未受干旱胁迫的植株。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丙二醛、脯氨酸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绢毛委陵菜通过改变叶片生理功能和内部解剖构造来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4.
乌丹蒿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特有乡土植物乌丹蒿幼苗为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分析其生长、渗透调节物质、膜损伤及氧化程度等抗性指标,探讨乌丹蒿幼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乌丹蒿幼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形态指标呈下降趋势,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趋于萎蔫枯死。生理上来看,幼苗随外部条件变化做出相应调节,4个干旱处理的可溶性糖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累积;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叶片和根系均在12片真叶期重度胁迫下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42.89%、170.34%和622.73μg/g、757.24μg/g;叶片和根系中的丙二醛含量在12片真叶期的中度胁迫下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23μmol/g和9.36μmol/g。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两年生薄壳山核桃嫁接苗(波尼)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环境,测定并分析了薄壳山核桃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合作用特性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逐渐下降;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2˙ˉ)、SOD活性、过氧化氢(H2O2)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在第9天显著上升;As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GSH含量逐渐上升,在第9天达到峰值;可溶性糖总量在前期比较稳定,在第6天开始下降,蔗糖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上升,第3天达到峰值;乙烯(ETH)、脱落酸(ABA)和水杨酸(SA)的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茉莉酸(JA)含量逐渐下降。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薄壳山核桃‘波尼’受到较大的损伤,植株主要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增加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以及调控体内的激素代谢水平来抵御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6.
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酿酒葡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明确酿酒葡萄在逆境环境中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为进一步改善酿酒葡萄生长环境,提高酿酒葡萄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葡萄幼苗‘霞多丽’为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5个胁迫水平(0%、5%、10%、15%、20%)的 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利用 Li-6400 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生理指标,研究干旱胁迫下供试酿酒葡萄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显著影响酿酒葡萄的水分变化及光合特性。不同胁迫水平下,葡萄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RuBPase羧化酶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同一胁迫时间段内,随着PEG浓度的增大,均表现出递减变化趋势;5% PEG和10% PEG处理下,从胁迫开始至结束葡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n、Gs、Tr、Gi、RuBPase活性均高于对照,表明对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5% PEG和20% PEG处理下,前期(0-24h)葡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n、Gs、Tr、Gi、RuBPase活性均高于对照,但中后期(24-96h)均远小于对照,表明对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对酿酒葡萄在干旱区的生产应用以及抵抗干旱逆境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个多年生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活性氧代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低温胁迫下对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与蔓花生A.duranensis2个多年生花生品种进行的叶片活性氧代谢与质膜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duranensis品种无论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还是过氧化氢酶(CAT)相对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均不低于或显著高于A.pintoi,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质膜相对透性(RPP)增加幅度明显小于A.pintoi;丙二醛(MDA)相对含量增加率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表明A.duranensis具有更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权衡关系是植物生活史过程中的重要生存策略,植物生长过程的权衡关系对于理解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土保持先锋草本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对类芦进行不同干旱程度的胁迫处理,分析不同胁迫处理下的生长差异和物质分配特征,探讨干旱胁迫下类芦的生长权衡。结果表明:1)不同干旱胁迫下株高间差异不显著(P> 0.05);叶片数仅干旱胁迫中期,中度、重度与供水充足间差异显著(P <0.05);分蘖数仅干旱后期,重度与轻度和供水充足间差异显著(P <0.05)。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株丛高生长与分蘖、高生长与叶片数之间存在生长权衡,在中、轻度干旱胁迫初期(30 d)趋向高生长,胁迫时间延长则趋向分蘖生长;重度干旱胁迫初期趋向分蘖,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株高减小,分蘖数和叶片数增加。2)类芦体内的水分、干物质的分配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类芦叶、茎、根和全株的干物质比率均逐渐增加,含水率逐渐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水分、干物质和总生物量在叶上的分配逐渐减少,在茎上的分配逐渐增加,根系干物质的分配比例逐...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根系吸水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李文娆  张岁岐  山仑 《草地学报》2007,15(3):206-211
变水条件下(利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48 h,ψs=0.2MPa,之后复水48 h),测定紫花苜蓿(Medicago sattva L,品种阿尔冈金和陇东苜蓿)幼苗根系水力学导度与光合参数变化规律,旨在研究变水条件下紫花苜蓿光合作用的响应机制、植株水分吸收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地上与地下部可能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得紫花苜蓿根系水力学导度(Lpr)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吸水能力呈现快速--缓慢下降趋势,即根系水力学导度逐渐下降,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势亦随之而显著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先随之降低但最终上升而累积.复水后,根系水导呈现缓慢--慢速的恢复趋势,Pn、Gs、Tr、叶片水势随着根系水导速率的增加而逐渐恢复;Ci则随复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但各参数除Ci外,均没有恢复到胁迫前水平.紫花苜蓿根系水导与光合参数在复水后的恢复程度说明,紫花苜蓿对干旱逆境的抵御与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但陇东苜蓿对水分胁迫的忍耐能力强于阿尔冈金.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控水法,对达乌里胡枝子进行不同梯度干旱胁迫(适宜水分,CK;中度干旱,DR1;重度干旱,DR2)和复水处理,研究其在胁迫过程中的抗氧化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 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干旱胁迫使SOD、POD、CAT、APX活性高于对照,且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SOD活性为DR12,CAT、APX活性为DR1>DR2,而POD活性在胁迫开始后前6 d内为DR1>DR2,之后则为DR2>DR1;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AsA含量变化不明显,Car含量则高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As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Car则呈上升趋势;干旱胁迫下O2·-含量高于对照,膜脂过氧化导致MDA含量升高,细胞膜相对透性改变,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前6 d为DR2>DR1,之后各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O2·-含量为DR1>DR2。2) 复水后,APX、CAT、Car、O2·-均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则呈下降趋势。3) 通过隶属函数法对该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达乌里胡枝子抗旱能力较高,且中度胁迫下该种的抗氧化能力高于重度胁迫,中度胁迫可能更适合于该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三种观赏草叶片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对三种观赏草渗透调节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旱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三种观赏草的渗透调节能力都随胁迫而发生变化,其中抗旱性最弱的弯叶画眉草,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渗调能力降低;抗旱性最强的蒲苇渗调能力在胁迫早期变化较小,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渗调能力持续增大;抗旱性中等的狼尾草的渗调能力在干旱胁迫期间高于蒲苇,但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渗调能力下降,复水后渗调能力降低幅度最大。三种观赏草积累的有机渗调物质有所不同。K+、Na+、Ca2+、Mg2+均参与了观赏草的渗透调节,K+、Ca2+是其主要的渗调离子,K+含量最大,Ca2+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苗期紫花苜蓿3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金皇后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用改良空气干旱法进行0~6 h的干旱胁迫,试剂盒测定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丙二醛(MDA)含量,抗坏血酸(As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下,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紫花苜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MDA含量、AsA含量均在短时间内增加,地下部分的POD活性也在较短时间内增强,地上部分则无明显变化;紫花苜蓿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对干旱胁迫反应更为敏感;改良空气干旱法模拟干旱胁迫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一种模拟方法选用。  相似文献   

13.
结缕草属植物抗旱生理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抗旱种源Z125和干旱敏感种源Z098,对其干旱胁迫期间的叶片相对含水量、SOD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同时观察叶片的萎蔫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开始时缓慢,Z125在干旱胁迫到第12 d,Z098在第9 d,下降趋势增加;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逐渐增加,在15 d期间,Z125始终高于Z098;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大部分时间内Z125均大于Z098;SOD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种源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Z125在第12 d,而Z098在第9 d,前15 d中,Z125都高于Z098;干旱胁迫下,结缕草(Zoysia Willd.)水分平衡的保持、SOD酶活性的增加以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总糖)的积累,是结缕草抗旱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幼苗叶水势对土壤干旱与复水环境的响应特征,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紫穗槐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干旱历时和生长阶段3个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紫穗槐幼苗叶水势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干旱程度加剧,幼苗叶水势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指数呈上升趋势;40.00%土壤相对含水量下的幼苗叶水势下降幅度达到最大,其中干旱15 d的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以及干旱30 d的生长后期的叶水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0.71 MPa,1.12 MPa和0.58 MPa;复水后,叶水势出现补偿效应,随着复水后时间的延长,幼苗3个生长阶段叶水势逐渐恢复,恢复速率与干旱程度、干旱历时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但均在复水72小时后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详细了解干旱情况下桑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桑苗进行不同时长的干旱胁迫,测定胁迫后0~8 d内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包括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和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EG-6000胁迫下,Pro、POD和CAT活性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细胞膜透性和MDA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内源赤霉素(GA)和吲哚乙酸(IAA)含量下降,而脱落酸(ABA)含量上升。说明受胁迫植株的保护系统能够进行自身的调节以抵抗干旱伤害。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草地早熟禾抗旱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常用的6个草地早熟禾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电导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探讨了各种生理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草地早熟禾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减少趋势,而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通过隶属函数分析,6个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大小顺序为蓝鸟>解放者>午夜>优异>优美>肯塔基.  相似文献   

17.
3种观赏草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然失水胁迫试验,探究了狼尾草(Peuuisetum alopecuroides)、蓝羊茅(Festuca glauca ‘Freddy’)、细茎针茅‘马尾’(Stipa tenuissima ‘Pony Tails’)苗期对干旱胁迫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响应变化,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狼尾草的土壤含水量下降速率小于其他两者。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观赏草幼苗的株高变化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狼尾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蓝羊茅和细茎针茅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观赏草苗期表现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强弱表现为细茎针茅‘马尾’蓝羊茅‘Freddy’狼尾草。  相似文献   

18.
以国内常用的6个草地早熟禾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电导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探讨了各种生理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草地早熟禾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减少趋势,而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通过隶属函数分析,6个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大小顺序为蓝鸟>解放者>午夜>优异>优美>肯塔基。  相似文献   

19.
苜蓿叶片及根系对水分亏缺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李文娆  张岁岐  山仑 《草地学报》2007,15(4):299-305
利用PEG-6000模拟研究水分胁迫(ψs=-0.2 MPa)48 h,后复水48 h,阿尔冈金和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幼苗根系与叶片的渗透调节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强于根系;受到水分胁迫后,叶片与根系水势、渗透势及饱和渗透势明显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并随着胁迫的延续而保持高活性;细胞膜相对透性在胁迫中后期逐渐增大,MDA开始累积;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K+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亦逐渐累积,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逐渐显著升高,脯氨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可溶性蛋白和K+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复水后产生一定的恢复补偿效应,但叶片生理代谢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陇东与阿尔冈金苜蓿抗氧化酶活性间存在差异,且二者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亦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20.
长期植草对山地果园土壤腐殖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起在福建中亚热带红壤区开展山地果园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cv.Amarillo、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v.Fuyin NO.1试验,用于治理水土流失。为了科学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在治理11年后,分析土壤腐殖质及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结果表明:与对照(清耕)相比,套种平托花生、圆叶决明区土壤表层(0~15 cm)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可提高2.56和1.90 g/kg,亚表层(15~30 cm)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弱于表层。试验区土壤表层的原土复合度达83.09%~96.75%,高于亚表层(77.73%~92.14%)。不同垦植方式比较,土壤表层、亚表层的原土复合度均呈清耕套种平托花生套种圆叶决明的变化趋势。不同套种牧草品种比较,在土壤表层、亚表层的原土有机碳、腐殖质有机碳、原土复合度方面,平托花生均有优于圆叶决明的表现,套种平托花生对表层土壤增值复合度为83.42%,比后者提高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