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蒙宽宏 《农技服务》2014,31(9):82-82
利用野外离体快速称重法选取5个主要乔、灌木造林树种进行蒸腾强度的日变化及蒸腾耗水量进行观测和研究。同时,结合小气候因子的同步观测,研究各被调查树种的蒸腾耗水量与小气候的关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红松的蒸腾强度为最大0.4300g/g·h-1,其次是落叶松为0.4117g/g·h-1,以榛子的为最小0.2799g/g·h-1,蒸腾强度大小规律为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樟子松幼林水曲柳水曲柳幼林榛子且各树种的蒸腾强度日进程曲线均呈单峰,气温与植物蒸腾强度的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伊金霍洛旗樟子松和油松引种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荒漠化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树木适应生存的能力,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造林树种的抗旱生理生态特性。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它们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了解其抗旱、固沙能力强弱,为选择适宜的固沙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树木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樟子松抗旱生理机能优于其它树种并有较旺盛的生长代谢活力,可作为干旱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油松耐干旱瘠薄的生理生态特性虽比樟子松差,但优于其它阔叶树种;小青杨在丘间低地生长较为旺盛。  相似文献   

4.
辽西阜新地区主要树种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显微结构,根系分布和水分生理生态特点等方面,综合研究了辽西半干旱地区主要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侧柏、樟子松、蒙古栎、黄榆、元宝枫的抗旱性强,林分可在干年阳坡稳定生长;花曲柳适作伴生树种;油松、刺槐在造林初期生长良好,但在严重干旱年份未达成材生长便开始衰退,甚至枯干。前者适于阴坡造林,后者适于沟坡、沟底及山下腹坡脚处造林。  相似文献   

5.
对平安县退耕还林选择树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浅山地区选择的沙棘、白榆、柽柳、山杏、杨树、沙枣、油松、柠条和樟子松中,油松和樟子松不宜作为退耕地造林树种;脑山地区选择的云杉、红桦、白榆、沙棘和杨树中,白榆不宜作为退耕地造林树种;其他树种均可用作平安县退耕还林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6.
测定结果表明,樟子松、青海云杉、油松间蒸腾强度、总含水量、束/自比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蒸腾强度青海云杉123.9mg/g/h、樟子松89.6mg/g/h、油松71.6mg/g/h;总含水量油松65.O%、青海云杉63.0%、樟子松60.8%;束/自比值油松10.6、青海云杉2.9、樟子松2.5;54h内失水率变化总趋势青海云杉快于樟子松、樟子松快于油松。油松抗旱性最强,樟子松次之,青海云杉最弱,青海云杉与樟子松接近。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是一种优良的造林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干通直等优点。我国宁夏盐池县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恶劣,普通的树种难以在此良好生长,通过樟子松应用于该地区的造林防沙工作,具有较好的效果。文章针对该地区樟子松的移植造林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供实际造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情况,总结了侧柏、油松、樟子松、云杉、河北杨、山杏、甘蒙柽柳、柠条、山桃、刺槐、臭椿等11个树种在造林绿化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干旱区的荒山绿化和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蒸腾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70,自引:7,他引:70  
采用Lico-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和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研究了9个野外造林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实际蒸腾耗水状况,并对9个树种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及实际的耗水速率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蒸腾耗水量及蒸腾耗水速率.对不同天气情况下及昼夜不同时间段各树种的耗水特性进行了比较.日蒸腾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油松、侧柏、黄栌、柠条、臭椿、火炬树、沙棘、毛白杨、枸杞.5年生油松和侧柏晴天的日耗水量分别为(61.7±9.6)g和(39.8±6.8)g;1年生毛白杨、臭椿、火炬树和黄栌的日耗水量分别为(44.8±8.1)g,(53.4±8.8)g,(63.1±14.4)g和(38.4±17.0)g;枸杞、沙棘和柠条的日耗水量分别为(18.8±5.6)g,(4.8±1.1)g和(33.1±5.0)g.阔叶树中毛白杨的耗水速率((1.512±0.767)mmol/(m2*s))最大,枸杞((1.319±0.291)mmol/(m2*s))、沙棘((1.266±0.229)mmol/(m2*s))、柠条((1.337±0.290)mmol/(m2*s))次之,黄栌(0.733±0.199mmol/(m2*s))、臭椿((0.692±0.378)mmol/(m2*s))、火炬树((0.561±0.186)mmol/(m2*s))较小,针叶树油松((0.122±0.018)mmol/(m2*s))和侧柏((0.111±0.029)mmol/(m2*s))耗水速率最小.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是耗水较少树种,枸杞和毛白杨是耗水较多的树种,其它树种的耗水居中.通过研究苗木的耗水特性和蒸腾耗水量,为在水量有限的情况下,选择蒸腾耗水量较低的树种进行有效的林木培育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采用BP340 0精密电子天平 ,于 2 0 0 2年夏季研究了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 ,4种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日蒸腾耗水速率及实际耗水量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正常水分条件下 ,各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出现在 10 :0 0— 14 :0 0之间 ,阔叶树种的蒸腾耗水速率远远大于针叶树种 ,是针叶树种的 5~ 7倍 ,苗木的耗水速率排序为 :黄栌 >火炬树 >侧柏 >油松 ;1年生的黄栌和火炬树与 5年生侧柏的日耗水量相差不大 ,是油松的 1倍 .当苗木受到干旱胁迫后 ,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会提前 ,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同 ,耗水速率排序为 :火炬树 >黄栌 >油松 >侧柏 .在中等干旱胁迫下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分别下降了 5 4 0 %、6 8 6 %、87 2 %和 90 2 % ;侧柏和黄栌之间 ,油松和火炬树之间的日耗水量基本相同 ,但侧柏和黄栌只有油松和火炬树的一半 ;干旱胁迫继续加重后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只有水分正常条件下的 15 7%、12 1%、4 3%和 9 2 % ,日耗水总量下降到 5 %~10 % ,4个树种间相差不大 .  相似文献   

11.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章古台沙地3种针叶树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rnus tabulaeformis)、赤松(Prnus densiflora)3种针叶树的解析木进行分析,比较3种针叶树的生长特点。[结果]8~16 a 3种针叶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16 a以后生长逐渐变缓。24 a以后赤松的树高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32 a以后胸径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樟子松和油松8~24 a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增长较快,赤松在33~40 a时材积生长明显加快,最高可达0.014 2m3/a。[结论]该研究可为掌握针叶树种在沙地上的生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是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如何培育出高水平的樟子松林来 保持水土,提高我国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是多年来不变的课题。本文从樟子松林培育技术要点 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地区樟子松引种及其对赤松毛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0土壤种子库和落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土壤种子库中种源丰富,种子扩散主要受风的影响,长距离传播的沙地樟子松种子对其斑块化边缘的维护以及林一草一沙过渡带天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中,平均种子密度可达614粒·inz;种子密度随与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距母树约3m左右范围内,存在一个明显的环状峰值区域。该区域中心位于母树北偏东方向.在这个区域内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种子多飞落在距母树树干0~8m距离内,在东、南、西、北和主风方向,种子密度均随与距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且东、北向落种密度明显高于西向和南向。风向在当地樟子松种子在地面的扩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沙地樟子松种子在母树下呈侧环状分布的格局.图4表1参18  相似文献   

16.
磷营养对侧柏、樟子松、油松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自然干旱,人为控制磷肥的施加量,通过对油松、侧柏、樟子松3种苗木叶绿素含量、组织含水量、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5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了磷营养对3种苗木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磷肥后3种苗木所测指标值均较施磷前有明显变化,其结果导致苗木对水分胁迫环境下的抗旱性增强的程度为:侧柏>樟子松>油松.  相似文献   

17.
以樟子松为对象探讨搭设沙障控制风蚀沙埋危害的效果。结果表明:搭设与未搭设沙障的造林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搭设沙障可使造林保存率高达100%;搭设与未搭设沙障的生长量也存在显著差异,搭设沙障可使树高、地径、树冠生长量分别提高55.4%、66.6%和60.7%;搭设沙障为樟子松的形态建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树干弯曲、风倒及枯黄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章古台沙地长白松、欧洲赤松的引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科尔沁沙地治沙植物匮乏、树种结构单一等问题,自1981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引种长白松和欧洲赤松。通过育苗、造林试验表明:长白松根系发达,易繁殖,抗逆性强,生长速度超过对照树种樟子松,可在章古台及其类似地区作为治沙造林、水土保持和绿化树种示范推广;芬兰种源的欧洲赤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均较差,建议选择更有希望的种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