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推动沟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洛阳市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09—2020年沟域经济文献,选取洛阳市孟津、偃师沟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的相关指标,建立VAR模型,实证探究沟域经济对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沟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存在差异,孟津沟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改善功能显著促进了县域发展;偃师沟域经济发展则从生态和经济2个方面促进县域发展,传导机制是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劳动生产效率提高、退耕还林、村民收入提高。因此,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发挥生态、人力资本等要素禀赋优势,促进生态和经济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镇域经济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缩影,也是构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承接着县域经济与村域经济,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布局中直接辐射广大农村地区。在概述黄材镇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基础上的镇域经济发展路径,为指导新时期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以迁西县为例,综合运用文献法、案例法和实证研究方法,从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方面对迁西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总结归纳并分析了迁西县县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对迁西县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迁西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迁西县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乳源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对该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并从中得到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满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固始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对该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优势和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固始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并提出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关中地区2007年35个县域的数据为基础,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了衡量县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方法计算了各县域的综合经济水平指数,并借助分析软件ARCGIS9.2对关中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空间结构分异分析。结果显示,关中地区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总体考虑可以划分为经济发达型、经济较发达型、经济欠发达型和经济不发达型四种经济类型,且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除此之外,经济发达县域还呈现出毗邻大城市和资源性的倾向。最后提出了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实现区域经济整体腾飞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省元阳县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基础条件,运用SWOT分析理论对旅游强省背景下的元阳县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定位,并运用品牌构建理论及区域市场运作理论进行具体实施,制定元阳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以此促进元阳县县域经济发展,以期将其理论模式运用于壮大旅游大省的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8.
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由汉中市统计年鉴取得的相关指标数据并在SPSS中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汉中市县域经济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由主成分分析得到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排名情况及各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业结构需要优化的结论;由聚类分析将汉中市县域经济的分为四类,并绘制了经济差异分布图,由分布图可见:经济发展水平位于首位的汉台区对其邻近的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经济辐射效应,并且其辐射效应随着距离汉台区的增大而减弱。最后对汉中市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镇街一级是党和政府在基层工作的基础,担负着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重要职责,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膨胀壮大,也势必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相关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发展镇域经济,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个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镇域经济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充满着活力和蕴涵着希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商洛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商洛山区的特点,提出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剑  胡静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2):45-47,5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县域经济又是县域经济的难点。依据增长极理论,通过1999~2008年间金寨县与安徽省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三次产业产值百分比和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百分比6个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出金寨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应以县域内资源为依托,在产业和地理空间两个层面上培育增长极,以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更大程度上是由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本文以陕西省和江苏省为例,从历史、市场主体、资本、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制度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介绍鲁甸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现状出发,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城镇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快鲁甸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是新时期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村域为基本单元选择、培育、壮大农村经济,是推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有效载体。本文对推进村域经济突破发展的“六种”增收模式,“五种”工作机制,进行简介,提出了推进村域经济发展的“旬阳”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结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1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综合评价156个县域2000、2004、2008和2012年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总体稳定,少数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县域经济波动较大;经济类型转变发生不显著,相对发达地区对周围地区具有的虹吸效应;县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后减小;县域经济类型结构由橄榄型逐步转变为金字塔型,后又变为橄榄型。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格局且空间集聚显著,高值集聚县域数量与分布较为稳定;除成都、德阳和绵阳市辖区发展较快外,少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灾后重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均衡发展,但成都"一核独大"的状况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二五"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立足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分析甘孜藏区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其一、二、三产业现状进行剖析,进而阐述甘孜藏区经济发展中的现实困境,提出发展壮大甘孜藏区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省洛阳市从理念创新、工作创新、业态创新发力,盯住"沟域生态经济"这一总抓手,开辟了一条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路。洛阳"沟域生态经济"风生水起的经验成果值得在豫西地区深化推广实践。立足资源禀赋迎来乡村经济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有48个贫困县域,推进贫困县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湖南省率先在中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避开的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内容,围绕这五个方面设立了20个二级评价指标,并对湖南省48个贫困县域在2010~2017年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贫困县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有序推进,但总体进程较慢,区域之间进程差异大,促进贫困县域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将是贫困县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三农"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发展是摆在各级农业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大力发展农业外向型经济不失为发展县域农业经济的一种可行模式。文章从国家级贫困县——山西长治市武乡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入手,具体、客观地分析了武乡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全国县域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10-213
以县域为空间尺度,依据江苏沿海地区3个地级市各县域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均值和标准差构建指标体系并划分乡村发展类型。根据乡村对社会产生影响的5个因素构建乡村性指数(RI)评价体系,使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乡村性强弱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全部县域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推进县域乡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为促进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