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个中国南瓜为父本、3个印度南瓜为母本杂交,观察其F1代的性状表现,以了解中国南瓜与印度南瓜栽培种间的相互改良与融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植物学性状中茎、叶、花和抗逆性偏向于父本,具中国南瓜特性;早熟性受父本影响较大;品质中糖类和淀粉受母本的影响较大;父母本果实形状和氨基酸含量都对其产生影响。用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远缘杂交,可产生优良的杂交组合或亲本材料,关键在于父母本的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2.
南瓜果实营养成份分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试验通过对内蒙古地区6个南瓜品种果实所含的可溶性糖、淀粉、粗纤维、粗蛋白、矿质元素(Ca、P、Mg、Zn)和维生素(β-胡萝卜素、Vc)测定,结果表明,南瓜果实可溶性糖、果胶、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其中印度南瓜品种红皮南瓜的β-胡萝卜素含量达到34.22mg/100g鲜重,另1个品种绿皮南瓜果胶含量达到2.03g/100g鲜重,印度南瓜的3个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含量高于中国南瓜的3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南瓜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 4个南瓜品种 (12 4、12 5属印度南瓜品种 ;黄狼、大粒裸仁属中国南瓜品种 ) ,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南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 ,南瓜果胶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酸溶性果胶 (ASP) ,其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占总果胶 (TP)含量的 72 .8%~ 91.3%,水溶性果胶 (WSP)与草酸溶性果胶 (OSP)含量较少。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就WSP与OSP的变化规律而言 ,品种 12 4与 12 5表现基本一致 ,而黄狼与大粒裸仁表现基本一致 ;4个品种的ASP与TP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在第 30天含量达到最高 ,随后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下降。不同南瓜品种在同一生长期果胶含量有差异 ,12 4与 12 5的果胶含量均高于黄狼与大粒裸仁。 4个品种中 ,12 5的果胶含量最高 ,大粒裸仁南瓜含量最少 ,12 5在第 30天TP含量占果实鲜重的 2 .4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南瓜4个品种以及印度南瓜2个品种的种间杂交,观察其杂交各阶段亲和性表现。为南瓜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从授粉过程到胚的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亲本自交及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与SOD酶、POD酶活性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亲本自交、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差异显著。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在胚的育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中国南瓜与印度南瓜正反交亲和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南瓜丛生性状的种间转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对种间可杂交材料印度南瓜P1和中国南瓜P2,成功将中国南瓜丛生性状转入印度南瓜。初步分析表明,该丛生性状在印度南瓜中的形态表现和遗传规律与在中国南瓜中一样;它对印度南瓜的蔓生和半丛生性状呈完全显性关系。获得的丛生印度南瓜材料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良,可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印度南瓜早熟、优质,但单产的问题,也可为丛生印度南瓜育种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南瓜生产中存在的越夏困难问题,选取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印度南瓜、黑籽南瓜等4个栽培种以及部分种间杂种共18个材料,进行了田间耐热性调查、人工高温胁迫条件下生存率及POD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黑籽南瓜耐热性最好,中国南瓜耐热性次之,印度南瓜耐热性中等,美洲南瓜耐热性最差;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试材存在耐热性差异;中国南瓜与美洲南瓜或印度南瓜种间杂种一代的耐热性较杂交亲本美洲南瓜或印度南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种间有性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印度南瓜3个栽培品种为母本,分别与4个中国南瓜品种杂交,观察其间的亲和性、远缘杂交后代F1、F2及亲本的早熟性,果实的植物学性状,对病毒病、白粉病的抗性和某些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以了解用中国南瓜改良西洋南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印度南瓜P1与中国南瓜P2,P3之间不存在杂交不亲和性,印度南瓜P1与中国南瓜P4,P5之间、印度南瓜P6,P7与中国南瓜P2,P3,P4,P5之间存在杂交不亲和性。杂交后代的早熟性、营养品质表现受母本影响较大,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受父本影响较大。用中国南瓜改良西洋南瓜成败的关键在于双亲间的杂交亲和性及其亲本所具有性状的优良程度。  相似文献   

8.
南瓜不同品种果实生长发育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南瓜3个不同品种果实发育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南瓜果实发育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决定果实重量与大小及种子大小的关键时期,美洲南瓜品种西葫芦出现在授粉后7d-14,印度南瓜品种灰皮南瓜和中国南瓜品种托县南瓜则在授粉后14d与28d内。第2个高峰期是决定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果实重量的又1个重要时期,美洲南瓜品种西葫芦在授粉后21d-35d,印度南瓜品种灰皮南瓜和中国南瓜品种托县南瓜在授粉后28d-42d,3个品种果实发育相比,美洲南瓜品种发育速度要快于其余二者。  相似文献   

9.
用中国南瓜与印度南瓜进行远缘杂交,并进行航天育种及自然变异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正反交的亲和性不同;人造卫星搭载印度南瓜种子可引起变异;对新发现的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印度南瓜矮生材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选取南瓜属3个主要栽培种29个材料并选配了大量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美洲南瓜与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进行种间杂交,美洲南瓜只适合作为父本;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的不同试材作为母本与美洲南瓜杂交,存在亲和性差异,表现在坐果率、单果种子数、种子发育程度以及有胚果实率等方面的不同;美洲南瓜种内变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可通过相互杂交融合目标性状。试验总结出杂交授粉时间在上午6:30至8:30,采用全程防虫网覆盖、吊蔓栽培技术,可提高坐果率并延长种胚发育时间,改善南瓜属远缘杂交亲和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类型砧木嫁接对嫁接西瓜根部和果实镉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类型砧木嫁接西瓜生产的安全性,以葫芦、野生西瓜、中国南瓜、印中杂交南瓜等4种不同类型砧木和作为接穗的‘拿比特’为材料,使用含镉0.6 mg∕L的营养液进行水培处理。结果表明:嫁接西瓜根部镉含量最高,果实镉含量最低。除野生西瓜为砧木的嫁接苗之外,其余砧木的嫁接苗及实生苗果实镉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嫁接西瓜根部镉含量最高的为中国南瓜,最低的为野生西瓜;果实中则相反。相较西瓜实生苗,中国南瓜与印中杂交南瓜为砧木的嫁接苗中果实镉含量最低,根部最高;而以野生西瓜为砧木的嫁接苗中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南瓜属三个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南瓜属三个栽培种(即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的41个品种的子叶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南瓜属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共产生了10条酶带;其中,中国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大,印度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小。聚类之后发现: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关系最近,与印度南瓜关系较远.但不能把所有的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品种聚在各自的群落:  相似文献   

13.
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有性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供用中国南瓜改良印度南瓜的理论依据,选用印度南瓜的3个栽培品种与中国南瓜的4个栽培品种进行人工杂交,观察其杂交亲和性表现。结果表明:印度南瓜P6,P7等品种与中国南瓜P2,P3,P4,P5等品种间存在杂交不亲和性,印度南瓜P1与中国南瓜P4,P5间存在杂交不亲和性,而与P2,P3间不存在杂交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4.
张高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17-18018
[目的]研究南瓜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规律,为提高南瓜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04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南瓜试验基地进行,以蜜本南瓜为材料,对生长发育过程中南瓜果实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授粉后10~50 d,南瓜还原糖含量为1.45~1.15μg/kg,随着生长发育呈下降趋势;授粉后10 d,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45μg/kg。[结论]随着南瓜果实成熟度的上升,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蔗糖转化酶(INV)编码基因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果实成熟期可影响果实品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中国南瓜INV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中国南瓜中鉴定出18个INV基因家族成员,其功能分为酸性转化酶和中性/碱性转化酶两大类。该家族成员在11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且仅有1对串联重复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CmoCh06G004890.1在根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INV基因家族成员,CmoCh01G010160.1和CmoCh06G004890.1在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葫芦科作物INV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的大多数INV基因均聚为一簇,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中国南瓜INV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提高中国南瓜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洋南瓜是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的杂交种,但热量、维生素C含量高,维生素E高于中国南瓜一倍,肉质粉、甜,又耐贮运,在7℃~10℃冷库中能贮藏4个月。近年来武汉中发农业科技园发展了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小型南瓜的栽培模式,5月底6月初即可上市,使南瓜的供应期提前了两个多月。667m2产2000~3000公斤,收益6000~8000元,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耐低温,果形扁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南瓜新品种‘甘栗’、‘华栗’果实发育期间及采后不同储藏温度下淀粉、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南瓜品种淀粉的积累过程与最终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南瓜果实生长阶段,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不同阶段各成分含量增加幅度不同,而α-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在6℃和25℃两个储藏温度下,两个南瓜品种的淀粉含量都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且25℃储藏条件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18.
南瓜的含水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瓜中水含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为寻找一种在南瓜育种中快速简易的测定南瓜中淀粉含量的方法。[方法]以20个不同品种成熟南瓜和两个品种南瓜的不同生长期为材料,主要测定水含量、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等,来找出淀粉含量与水含量等的变化规律,并对75个不同品种成熟期的南瓜进行验证。[结果]两个品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南瓜的水含量与淀粉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20个不同品种成熟南瓜的水含量与淀粉含量也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得出水舍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一元线性方程:y=1.8632-1.9473x,R2=0.8852;用75个不同品种成熟期的南瓜对上述方程进行验证,证明方程Y=1.8632-1.9473x是有意义的。[结论]南瓜中的淀粉含量可以通过测定南瓜的含水量,根据Y=1.8632—1.9473x方程推算出,使南瓜中的淀粉含量的测定更为快速简易。  相似文献   

19.
以主要来源于浙江省的41份南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26对南瓜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1份种质被分为4类,2类为白籽南瓜(各1份),1类中国南瓜(35份),1类印度南瓜(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5~0.96,平均为0.79。其中,中国南瓜类群种内平均相似系数为0.86,印度南瓜类群种内平均相似系数为0.67,这2个类群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54。所收集的浙江省种质资源除其中2份外,均被分类为中国南瓜,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中国南瓜的亲缘关系较印度南瓜近,种内亲缘关系较种间近。研究结果对浙江省南瓜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籽用南瓜种子脂肪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南瓜属3个主要栽培种的6个品种的种子粗脂肪含量,脂肪在开花授粉后的增长规律,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南瓜的种子粗脂肪含量高于其它2个种,达到54.93%。3个栽培种的脂肪增长规律基本一致,授粉后28~35d是增长最快期,14~28d和35~49d是增长缓慢期。美洲南瓜与印度南瓜种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中国南瓜,分别达到58.89%和52.42%,而且它们的商品性状好,可以认为印度南瓜与美洲南瓜是我区优质的籽用南瓜品种资源,这为内蒙古籽用南瓜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