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兰州市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耕地变化景观指数分析了兰州市耕地变化格局特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引起兰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有4种,即开发、复垦、整理和农业结构调整.10a间耕地增加最多的方式为土地开发(1 159.75hm2),其次为农业结构调整(159.39hm2),复垦增加为0;兰州市土地减少方式有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建设用地等,其中,生态退耕减少15 516.28hm2,建设用地减少3 863.88hm2,灾毁面积1.13hm2,其他原因减少为351.65hm2.兰州市耕地增加的方式单一,优势度相对较高,均匀度低;耕地减少的方式较增加的方式多样,优势度低,均匀度高.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土地生产力是影响兰州市耕地变化的3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岑巩县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娟娟  周德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0-7871,7988
以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岑巩县10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特点。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以及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岑巩县耕地数量变化的三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995~2009年阿勒泰市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的探究,分析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为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管理耕地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阿勒泰市近15年耕地数量呈波动变化态势,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因素.[结论]综合分析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工业建设投资、农业建设投资、农业总产值以及城市化水平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耕地变化的实证研究——以岳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6~2005年岳阳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岳阳市近10年来耕地的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并且进一步讨论了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岳阳市耕地总体趋势逐年下降,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是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内在驱动力,而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有关土地的政策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外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无锡市1998~2009年耕地数量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得到无锡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人文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无锡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是人口增长、农业经济发展及农业科技水平,并从这3个方面出发,对无锡市耕地资源保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耕地面积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湖北省襄樊市的耕地变化现状,利用统计资料对襄樊市2000~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得到襄樊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主要有三大类因素,即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最后根据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岳阳市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岳阳市1998-2005年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揭示岳阳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建立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岳阳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归纳为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并建立了耕地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岳阳市加强耕地保护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咸宁市耕地时空演变及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的变化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该文以咸宁市为例,利用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序列模型、动态度模型和垦殖指数变化模型,对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对耕地演变及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针对不同的驱动力因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唐丽娟  雷磊  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25-4728
介绍了1998~2007年中国10个主要沿海城市的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认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导致沿海城市耕地减少的共同驱动力,其中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根据1998~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葫芦岛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10年来,葫芦岛市的耕地总量不减反增,耕地面积增加主要集中于1998~2002年;葫芦岛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农业科技进步三大类。基于此,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相关对策:控制人口数量,减轻耕地压力;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耕地数量和质量;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规模,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78-2012年统计资料,分析凯里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耕地数量变化的规律及驱动力。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凯里地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凯里地区耕地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1978-1982年,耕地数量呈现减少趋势;②1983-1985年,耕地总量呈现急剧下降趋势;③1986~2012年,耕地总量变化趋势大体与第一阶段相类似,呈平缓下降状态。结论:凯里地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归纳为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口增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永州市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湖南省永州市1996-2005年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永州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建立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永州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归纳为农业人口减少、社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提出永州市加强耕地保护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湘潭市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资料对湖南省湘潭市2000—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认为湘潭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主要有农业人口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能力3大类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0~2012年的耕地资源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耕地资源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兵团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认为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及农业技术因素是影响兵团耕地资源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了耕地面积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便于未来耕地数量的预测,最后针对耕地变化的驱动力从促进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保护耕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房县近11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95~2005年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力因素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山区耕地资源的保护应控制人口、限制经济因素特别是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亚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136-2138
以1988~2007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河南省耕地变动特点,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引起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河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3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浮梁县耕地情况,掌握耕地变化的驱动力,通过对浮梁县各乡镇的耕地资料的收集,结合统计年鉴,运用spss16.0对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浮梁县近年来的耕地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驱动力因子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与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和人口增长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安徽省1990-2012年耕地资源变化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对22年安徽省的城镇化进程与耕地面积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影响地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2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呈持续上升、耕地面积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省域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力综合得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即影响地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驱动力逐渐加强;3)安徽省城镇化进程集中体现为地区经济发展、城市空间扩张以及城镇人口增加,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的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严重威胁。根据上海市及郊区范围内1995~2004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及其他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对耕地变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并对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定量分析: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动力、工业化和社会系统压力以及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9.
胡磊  南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52-5552,558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陕西省耕地非农化数量日趋增多,耕地资源的快速流失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耕地资源的数量又受诸多因素影响,以陕西省1980~2003年耕地面积变化数据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数据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影响陕西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寻求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二者之间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保定市新市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利用流失耕地与未流失耕地的累积概率曲线和不同范围内的流失耕地比例来分析耕地数量变化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找出对耕地数量变化有贡献的因素。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耕地数量变化状况进行回归分析,定量化研究导致变化发生的景观立地要素驱动力因子,并对耕地变化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耕地流失过程主要受到城镇、主要道路和主要河流三个景观立地要素的影响,离城镇用地和主要道路的距离越近,耕地流失的风险越高,而离主要河流越近,耕地流失的风险越低;利用回归结果进行耕地变化风险预测,能够模拟未来耕地数量和土壤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