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花授粉玉米群体Golden Glow(GG(MP)]为研究与多育性选择相关的形态和遗传变化提供了绝好的材料。在低密度下,GG(MP)的高代材料在形态结构方面极像玉米祖先——墨西哥玉蜀黍。本研究旨在:(1)筛选与控制多育性和相关形态性状染色体区域连锁的分子标记;(2)弄清哪些前人认为控制玉米分枝模式的基因与控制这些性状的QTL相关;(3)弄清推断QTL间的上位性互作是否影响多育性和相关性状。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种常常具有较低的籽粒含油量。为了增加含油量,需要掌握该性状的相关遗传知识,以便开展有效的玉米育种计划。因此,本研究旨在绘制热带玉米群体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图谱并评估其效应。试验采用两个具有不同籽粒含油量的玉米自交系来构建1个F2群体。408个F2植株自花授粉,其籽粒(F2-3后代)用于籽粒含油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22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22的F2∶3家系为材料,通过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其产量性状的遗传特征,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杂种优势的利用水平提供有益信息。结果表明,在8个穗部产量性状中,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行数、穗长、出籽率、穗粗;在F1代和F2∶3家系中,杂种优势强的性状是穗粒重、行粒数、穗长,较弱的是出籽率和百粒重;  相似文献   

4.
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7×6)研究了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普通玉米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受种子二倍体胚、三倍体胚乳、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4套遗传体系的控制;主要品质性状4套遗传体系的效应值之间无太大的差异,蛋白质、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的胚遗传效应全部体现为胚加性遗传效应,而4种品质性状的胚乳遗传效应则全部由胚乳显性遗传效应构成;母体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为母体加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亲本9636、99S2041-1-1-1和478在普通玉米品质改良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结果还发现,不同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因此对这些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或杂种优势利用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高海拔冷凉自然条件下对两个粳型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品系(MR304、MR312)及其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F1、F2)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抽穗期对突变体及其杂交后代的花粉育性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成熟期进行了相关经济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考察。结果表明,在苗期的耐冷性鉴定中,突变体及杂交亲本均为抗型(R);杂交后代F1中南40/MR312、滇粳优5号/MR304、Ansanbyeo/MR304为中抗型(MR),滇粳优5号/MR312为感型(S),其余均为抗型(R)。抽穗期亲本银光花粉可育率最高,为88.9%;杂交后代F1组合中只有银光/MR304的花粉可育率最高,为94.5%,超过对照(92.5%),组合Ansanbyeo/MR304的花粉可育率最低。亲本银光的结实率超过对照(70.9%),达到82.4%,突变体MR304、MR312的结实率低,分别为26.2%和5.0%;F1中两组合(银光/MR304、银光/MR312)的结实率均超过对照或亲本。该研究揭示了利用水稻披垂叶突变体产生的F1杂种优势可以增强杂交稻在高海拔冷凉条件下的耐冷性优势;抽穗期的花粉育性大小是鉴定杂交后代(F1)植株耐冷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蹇黎  李伟  郑有良 《种子》2006,25(8):62-63
对川农16与川育16及其杂交组合后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F5株系在基本保持亲本川农16穗数型特点的同时,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3个性状则趋于亲本川育16。株系S491-8蛋白质含量(13.24%)明显高于亲本川农16(11.35%)和川育16(11.81%),其余7个株系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相当。8个F5株系的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数比川农16和川育16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64个随机选择的S0代植株作父本,分别与4个不同的植株(作母本)杂交,得到256个全姊妹家系。以这个全姊妹家系作一个北卡罗琳纳设计-1,估算大的随机配对玉米综合种Mahidhawal的方差和相关参数的遗传组成。在两种不同肥力水平的雨养种植条件下,采用不完全区组设计(两次重复)评价这56个全姊妹家系。比较其加性遗传方差和显性离差引起的方差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加性遗传方差对每株籽粒产量及其构成成分更重要。和加性遗传方差相比较,显性离差引起的方差受环境互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毛棉苗期抗旱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毛棉苗期抗旱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以期检测稳定的主效QTL,促进栽培品种抗旱性状遗传改良及提高抗旱育种效率。【方法】以四倍体野生种毛棉(Gossypium tomentosum)和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2(CCRI 12)的种间杂种F2及其F2:3家系为研究材料,用于基因型分型的F2有188个系,用于表型分型的F2:3家系有149个株系。分别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环境下调查表型数据。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3家系苗期相关性状抗旱系数进行QTL定位。【结果】对苗期相关性状抗旱系数的QTL定位分析,共得到16个QTL,其中与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旱系数相关的QTL分别有5个、1个、3个、3个、4个,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来自毛棉的5个加性QTL分别为qSHDC-19-1、qSHDC-19-2、qSLNDC-5-1、qMDADC-24-1、qMDADC-24-2,其加性效应值为0.10~0.22,解释变异9.4%~25.8%。【结论】这些与抗旱相关的QTL有助于棉花抗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环境条件下,对一个普通与爆裂玉米自交系杂交组合的259个F3家系的穗粒性状及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3代分离出优于爆裂亲本穗粒性状的家系较多;穗粒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百粒重、穗粒重对膨化倍数直接或间接作用为较大负效应,行粒数、轴粗、穗长对膨化倍数的直接作用为正效应,其它性状通过行粒数和穗长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多为正效应。因此,可以直接对穗长和行粒数进行正向选择,提高普×爆后代选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典型相关分析在高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个高粱品种为试材,根据生物学意义将19个性状归纳为4个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进行基因型值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同时,建立了由多个农艺性状间接改良多个品质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穗粒重,其次为穗粒数。而穗粒重与穗粒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高粱丰产育种中,以提高单穗粒重为选育目标;而在以提高淀粉含量为主要目标的品质育种中,应选择茎秆粗壮单穗粒数多、株高适中的材料;在相关性上起作用的性状主要有抽穗期、开花期、株高、茎粗、叶片数、穗粒重、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容重、角质率等,为了选育丰产、优质的高粱品种,应重视对这些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世代均数分析法研究了2个饲用玉米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B1,B26个世代材料的8个性状的遗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世代间有显著差异,8个性状中加性效应是世代间遗传变异的主要因子,其遗传贡献率在60%以上,因而,可以对这些性状进行直接选择。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大多数性状中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并且,遗传贡献率在10%以上,只因性状和试材不同,非加性效应的重要程度有一定差异,但其遗传变异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梁庆平 《种子》2006,25(10):68-70
研究分析了8个杂交组合后代(F1~F3)主要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早期世代各性状遗传力大小为: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结实率〉每穗粒数〉每株穗数。相关关系中,F1的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结实率的平均值与双亲性状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F2与F3之间也表现类似趋势,而且上下世代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的性状,其遗传力也相对较高,说明可在早期世代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进行严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56个10-1品系(来源于11个R0植株)和212个晋燕8号品系(来源于45个R0植株)被评价。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有益的农艺性状。82%的20-1系谱和93%的晋燕8号系谱在7个测定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性状发生显著变异。对每个性状都有一些增加和降低的品系被发现,而且有益的农艺性状变化比不良的变化频率高。再生植物株后代扣进行证明:性状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单株选择能够在作物改良中应用。获得的变异也证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玉米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穗粒重是提高籽粒产量的决定因素;株高、百粒重、生育期、穗行数、行粒数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穗长、穗粗与产量呈正相关,主要是通过单穗粒重和百粒重间接影响的,而穗位高虽与产量呈正相关,但主要是通过株高和单穗粒重的间接影响,对出籽率的直观选择,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因此,在选育优良玉米新品种考虑农艺性状时,不但要着眼于某一性状对产量的突出作用,更要重视研究其它性状对突破产量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5.
轮回选择计划可以应用几个杂交来合成育种基本群体。本研究评价F2[4]和F2:3[4]世代45个群体性状间的相关和遗传力,这45个群体来源于10个迟熟和10个中熟大豆基因型的两个双列杂交间的4交组合。用TZHD法测定遗传进度,评价了全部植株的开花开数(NDF)、成熟天数(HDM)、开花期株高(PHF)、成熟期株高(PHM)、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物刺激剂对玉米的增产提质效果,试验探讨不同生物刺激剂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为鲜食玉米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鲜食玉米‘钱江糯3号’为试验品种,以3种生物刺激剂(阿美滋、美基、保康灵1号)为供试药剂,设置6个处理(阿美滋1000倍液、阿美滋1500倍液、阿美滋2000倍液、美基3000倍液、保康灵1号300倍液、清水对照),研究大田常规施肥水平下药剂对‘钱江糯3号’的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阿美滋1500倍液喷施下,玉米的行粒数、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产量均最高,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均居第3位;在保康灵1号300倍液喷施下,玉米的穗粗最高,单穗鲜重、单穗净重、产量均居第2位,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还原糖含量居第2位。阿美滋1500倍液在增加玉米产量上是最佳选择,保康灵1号300倍液则对提升玉米品质最有效果。建议生产上将阿美滋1500倍液与保康灵1号300倍液配合施用,这对鲜食玉米的增产提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态学、遗传学及基因定位研究表明,玉米温敏不育系琼6Qms和琼68S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玉米温敏不育系,琼6Qms的育性主要表现为颖壳不开裂,育性转换主要受温度影响,该性状由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控制,分别位于第3和第5染色体上。琼68S为花药败育型,其育性转换受温度控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8.
以利用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在春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F1各植株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高于双亲;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雄穗分枝数,穗上叶片数与雄穗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新选玉米自交系间穗行数和行粒数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分析这些自交系间有利等位基因的分布,有助于自交系的持续改良.本研究选用其中3个自交系组配成2个组合的P1、P2、F1、B1、B2、F2 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穗行数和行粒数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玉米穗行数性状在S1×S3组合中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S3×S7组合中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行粒数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位点显性总效应大于加性总效应.研究结果暗示通过有利等位基因聚合改良这些自交系的穗行数比行粒数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玉米抗矮花叶病QTL定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玉米自交系X178(抗)和B73(感)组配的F2群体(234个单株),构建了包含249个SSR和AFLP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1 659.3 cM,平均图距6.58 cM。采用人工接种法对216个F3家系在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分别进行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抗病QTL与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在3个发育阶段检测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