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蒡,俗称“牛菜”、“蒡翁菜”,属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从东北至西南各地均有分布,园圃中亦有少量栽培。其叶柄及肉质根细嫩香脆。富于养分,自古为著名野菜,至今已有一、二千年的食用史,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等书均有记载。在旧典上,“牛蒡”又写作“牛(片蒡)”(《类篇》)、“牛?”(《唐韵》),且有许  相似文献   

2.
随心所语     
肖文华 《花木盆景》2008,(11):68-68
我每做完一盆盆景,都要请第一个观众——老伴过目,她总是说:“还不错,只是您老人家的盆景怎么看也是盆中栽的一棵树,而贺淦荪大师的贫景是一幅画,是一首诗。”  相似文献   

3.
花艺诗境     
金炎 《花木盆景》2008,(1):48-48
岱岳即泰山、平日望泰山,“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而冬日雪后望之,更是另有一番情趣。这首诗写雪中望泰山,构思缜密,虚实结合,绘景如画。首两句写雪晴。“碧海”指天,“烟”指天上灰蒙的云。云散尽了,蓝天像碧海一样清澈。既晴,雪开始融化,山峰尚留有残雪。“晴峰雪半残”,意境甚美。三四句写雪晴后,山上涧中流泉,云绕山路,山间美景如呈眼前、五六句配以极为开阔的背景“齐燕”,指山东省及河北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郑平 《花卉》2009,(3):29-29
盆景是自然美的缩影,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它在立意和构图上具有“三境”与“三美”,两者又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王祖成 《花卉》2009,(3):46-46
“谜诗”,中国诗歌中的一种。耐人寻味,启人遐思。如“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骨瘦肌黄。不提起倒也罢了,提起来泪水汪汪”,就是一首以撑船竹篙为谜底的谜诗。  相似文献   

6.
梅香沁玉     
一年一度的南京国际梅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到中山陵的梅花山来观梅、赏梅,梅花的艳姿与幽香使游人流连忘返。画家为其作画,诗人为其吟诗,看着那一幅幅梅花迎春图,流光溢彩,一首首赞美梅花诗,脍炙人口。因而,画与诗有了香味,花香诗香如是,石香亦然。对于痴迷雨花石的人,也便随着石中盛开的梅花引发出石香来。  相似文献   

7.
刘水 《花木盆景》2008,(3):48-49
郑板桥,名燮,江苏兴化人,清乾隆年间进土,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郑板桥是位诗人,工诗善词:是位书法家,自创“板桥体”:是位画家,擅画兰、竹、石。他爱兰之幽芳、竹之劲节、石之风骨。他的诗、书、画,位居“扬州八怪”之首,是近三百年来艺术领域里独领风骚的一位人物。本文只谈郑板桥的爱石情结。  相似文献   

8.
《花木盆景》2008,(3):49-49
沧浪亭在今苏州市内,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燎的花园宋时苏舜钦获罪被削为民,退居苏州,购其园,筑亭其中,取名“沧浪”。园内有假山曲水,尤多草树花竹,环境幽美这首诗写沧浪亭春天雨后初晴的动人景色首句写目睹池内陡涨的春水,忆及昨夜绵绵春雨。“夜雨连明”,表明雨下得久,为下句写初晴作铺垫。次句点明诗题中之“初晴”“娇云浓暖弄阴晴”,正因为昨夜雨久,今晨虽已放晴,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  相似文献   

9.
人画中带有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思想,是由多元素人素养的艺术创作理念,集诗、书、画、金始成一体艺术形式的集中体现。人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隐士,又称“逸民”、“遗民”,亦称“野逸”。  相似文献   

10.
望洞庭     
刘禹锡 《花木盆景》2009,(12):43-43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写月夜遥望洞庭湖美丽景色。湖南洞庭湖碧波万顷,风光旖旎,尤其是在明月高悬之夜,水光山色,更为迷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似文献   

11.
陈菲 《花卉》2015,(9):34-34
上大学的那个年代,好多女生迷席慕蓉,迷恋得一塌糊涂。大概也算赶时髦,或者附庸风雅吧,也曾在日记本里抄过她的诗,抄了一首又一首,《茉莉》便是其中之一。朴字见色的小诗,清新委婉又简约而不失灵动,像极了茉莉,那“在日里在夜里时时开着小朵的清香的蓓蕾”。  相似文献   

12.
茉莉     
陈菲 《花卉》2015,(10):34-34
上大学的那个年代,好多女生迷席慕蓉,迷恋得一塌糊涂。大概也算赶时髦,或者附庸风雅吧,也曾在日记本里抄过她的诗,抄了一首又一首,《茉莉》便是其中之一。朴字见色的小诗,清新委婉又简约而不失灵动,像极了茉莉,那“在日里在夜里时时开着小朵的清香的蓓蕾”。  相似文献   

13.
金焱  邬帆 《花木盆景》2005,(2):36-36
这首诗构思与众不同。一般诗人咏水仙,着重描绘水仙的娇弱之态,赞赏她的“娥眉”“罗带”“翠袖”。此诗则写在特定环境里水仙的群象,气势非凡,气象万千。诗叙事,写景入手,一二句写诗人当年酒后泛舟,兴味正浓。  相似文献   

14.
金炎  邬帆 《花木盆景》2005,(7):36-36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小池优美的风光。一二句先写小池的源泉,再写小池中的树影,诗中通过“惜”“爱”二字,将泉眼,树木写得很有感情。  相似文献   

15.
周襄萍 《花卉》2008,(3):19-19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素有“收菊作枕”的习惯,他在《剑南诗稿》中写道“余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陆游的《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诗亦云:“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晚年时,陆游又写了一首《老态》诗,诗中日:“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可见菊花不只是观赏名花.还可填制枕头。健身疗疾。  相似文献   

16.
海纳 《花卉》2009,(11):47-47
1917年7月20日的《中华新报》刊登了陈独秀的绝句的六首,统称之为:“水浒吟”。2006年3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独秀诗存》,再次将这六首诗收入其中。现在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相似文献   

17.
陈培栋 《花卉》2009,(2):32-32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任《惠崇春江晓景》一诗中。前两句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汀水暖鸭先知。”是首脍炙人口的名言。诗人把鸭子人格化,像人一样知寒识暖。在春光明媚,红桃争春的时刻,鸭子首先争先下水游弋。  相似文献   

18.
这首诗是诗人在蜀中任四川制置使时所作。诗中的“最高峰”,即四川都江堰境内的青城山。首句中的“大面”,指大面山,为青城山的主峰。诗人站在青城山之巅,向西边放眼望去,但见远处雪山耸立,银峰凌空,景象壮美。首句“大面峰头六月寒”,写登上山顶时的感受,浓浓寒意,衬托出山头之高。次句既写景色又点明时间。天将拂晓,“神灯”已灭,朝霞升起,映红了云海,景色绮丽壮观。“斑”字生动地表现了云海一片灿烂的景象。后两句写望见雪山。  相似文献   

19.
九百多年前,徐州城中有一家以经营素食闻名遐迩的饭店——“虚白斋”。当时的知州苏轼,待客会友,常往此斋用膳。这纪事出自东坡铮友,著名高僧道潜《参寥子集》一首诗的小序中。《食用菌》82年第二期曾刊辛文同志《精神副食品——菌蕈诗》一文内所引苏轼《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这首诗,就是他们之间过从甚密,情趣相投艺术形象的再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牛!     
这是一条豪气冲天的中国牛。一对牛角和双眼极其对称,栩栩如生。牛头象征勤劳,勇敢,富有。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引领着国人开拓进取,勇往直前。2008,中国一定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