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奶牛副结核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对养牛业威胁很大。近几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发展,奶牛数量迅速增多,个体养牛不断增加,牲畜交易、买卖频繁,流动性大。奶牛副结核也逐步蔓延。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副乳头(SNT)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及乳腺发育相关基因LGR5与副乳头发生的关系。收集325头有副乳头奶牛及同年出生的737头无副乳头奶牛的产奶性能数据,比较有、无副乳头奶牛间的产奶性能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有、无副乳头奶牛LGR5基因的表达差异,通过直接测序法测定有、无副乳头奶牛的LGR5基因序列,寻找该基因上的遗传突变。结果表明,无副乳头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及泌乳持续力等产奶性能均优于有副乳头奶牛,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LGR5基因在有副乳头奶牛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副乳头奶牛(P0.05);在LGR5基因第1内含子中检测到3个SNPs:rs42849472、rs42849471和rs42849470,有副乳头奶牛中3个SNPs的AA基因型频率均极显著高于无副乳头奶牛(P0.01)。结果提示,LGR5基因可能与奶牛副乳头发生有关,可作为有效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副乳头(SNT)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及乳腺发育相关基因LGR5与副乳头发生的关系。收集325头有副乳头奶牛及同年出生的737头无副乳头奶牛的产奶性能数据,比较有、无副乳头奶牛间的产奶性能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有、无副乳头奶牛LGR5基因的表达差异,通过直接测序法测定有、无副乳头奶牛的LGR5基因序列,寻找该基因上的遗传突变。结果表明,无副乳头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及泌乳持续力等产奶性能均优于有副乳头奶牛,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LGR5基因在有副乳头奶牛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副乳头奶牛(P<0.05);在LGR5基因第1内含子中检测到3个SNPs:rs42849472、rs42849471和rs42849470,有副乳头奶牛中3个SNPs的AA基因型频率均极显著高于无副乳头奶牛(P<0.01)。结果提示,LGR5基因可能与奶牛副乳头发生有关,可作为有效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奶牛假牛痘(伪牛痘)又叫副牛痘,在人称挤奶者结节,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副牛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奶牛的常见病.其病的特征是乳房和乳头皮肤上出现丘疹、水疱和在厚痂皮下愈合的破损区.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副结核病是一种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奶牛的的慢性传染病。它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感染,病牛以进行性消瘦,持续性腹泻、体重迅速减轻,产奶力下降,严重的衰竭死亡为特征,给奶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奶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传染源,在病畜体内,副结核杆菌主要从粪便排出,被病原菌污染过的饮水、草料等,均可通过  相似文献   

6.
副结核病(Bovine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ara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为主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本病在全球流行广泛,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对养牛业尤其是奶牛饲养业有重大危害,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除此病的惟一办法就是检出,隔离或淘汰病牛。因此,极早正确诊断奶牛副结核病对预防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扩散有重要的作用。现将一例副结核病奶牛的剖检变化、组织学观察、细菌学观察、诊断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为主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本病在全球流行广泛,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对养牛业尤其是奶牛饲养业有重大危害,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除此病的惟一办法就是检出,隔离或淘汰病牛.因此,极早正确诊断奶牛副结核病对预防和控制奶牛副结核病的扩散有重要的作用.现将一例副结核病奶牛的剖检变化、组织学观察、细菌学观察、诊断和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大连市全部11个奶牛场开展抽样调查,通过设计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案并结合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平均个体血清流行率为17.23%(95%CI:15.99%~18.74%),场群真实流行率为100%;年龄、胎次是奶牛副结核病重要的风险因素;奶牛副结核病是导致大连市奶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连市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的认知程度有限,部分规模场对本病认识不足,导致部分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研究结果提示,大连市需重视对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止本病的继续蔓延并在有条件的场户开展净化;各奶牛场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在引进奶牛时严格检疫,防止引进阳性牛、隐性感染牛;兽医部门应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奶牛场工作人员对副结核病的判断力,提高其防范副结核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腹泻是奶牛、肉牛的一种常见病,但腹泻只是一种症状,产生于多种疾病:①普通病,肠炎、消化不良性腹泻、妊娠毒血症等;②传染病,牛冬痢、副结核、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沙门菌病等;③中毒,尿素中毒、黄曲霉素中毒、蕨菜中毒、棉籽饼中毒等;④寄生虫病,肝片吸虫病、吸血虫病、牛阔盘吸虫病、囊虫病,犊牛新蛔虫病、绦虫病、球虫病等。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引起腹泻的病介绍如下。1奶牛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10.
奶牛假牛痘伪牛痘又叫副牛痘,在人称挤奶者结节,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副牛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奶牛的常见病。其病的特征是乳房和乳头皮肤上出现丘疹、水疱和在厚痂皮下愈合的破损区。假牛痘病毒是于1963年Moscovici等分离到。病毒大小为190nm×296nm,形态是两端呈圆形  相似文献   

11.
对某规模化奶牛场连续4 年进行奶牛副结核病采血监测,对阳性牛标记实施区别管理,并将所产犊牛实行严格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通过奶牛副结核监测防控措施的实施,该奶牛场生产成绩也逐年提高,奶牛日产奶量由副结核监测前的32.28 kg/头·天增加到41.83 kg/头·天,提高29.58%。通过对此案例调查与分析,为其他奶牛场开展奶牛副结核病监测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记者吴曼张丽凤)2月18~19日,由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及《奶牛》杂志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奶业发展高层论坛暨2016中国奶业风云榜公益评选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邓荣臻,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杨秀文,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顾传学,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办  相似文献   

13.
奶牛副结核病是由分支杆菌属副结核分支杆菌所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和顽固性腹泻 ,病变特征为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绉襞。除牛外 ,羊、马、鹿、驴等动物也能感染发病。本病潜伏期长 ,在明显症状出现前不易被发现 ,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支杆菌难度又高 ,因而早期诊断存有困难 ,从而影响到本病的防治工作。鉴于此 ,为了摸清本市奶牛的副结核病感染状况 ,我们于 1 998年 1 0月至1 999年 7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本市 1 0个区 (县 )及牛奶公司圈存奶牛进行了抽检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待检血清分…  相似文献   

14.
奶牛生产中,常见乳房与乳头上出现各类型的疱疹,如牛痘、副牛痘、乳房脓疱病、口蹄疫、水疱病等,应及时进行鉴别诊断,以便于对症治疗。1奶牛副牛痘奶牛副牛痘也叫伪牛痘,挤奶员被感染时称为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子宫内膜炎可以引起奶牛的不孕,那么奶牛子宫内膜炎是怎么引起的呢?主要是由于配种、分娩、接产、助产消毒不严、难产、流产、胎儿腐败、胎衣不下、产外伤等引起的。奶牛子宫  相似文献   

16.
奶牛生产瘫痪病(又称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主要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及四肢瘫痪。高产奶牛多发。生产瘫痪是奶牛产后血中钙和糖含量急剧下降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本病是由于钙质随着初乳大量排出或副甲状腺机能障碍所致,结果使大脑皮层发生高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正>副结核病是国家法定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由于奶牛主要是利用其繁殖、产奶性能,本病对奶牛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副结核病主要是发生于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周期性、顽固  相似文献   

18.
正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是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呼吸道病毒属,同属的其他成员还包括仙台病毒、人副流感病毒1型和3型(HPIV1、HPIV3)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等。副流感病毒3型能够引起多种哺乳动物的呼吸道感染,如BPIV3能引起奶牛的高热、气喘等症状,对养殖业造成很大影响。2014年研究人员从江苏省某地呼吸道症状严重的山羊临床病料中首次分离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例患副结核病奶牛采用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以病原学检查,旨在观察此例患副结核病的奶牛的病理变化怀典型的牛副结核病是否一致。此例患副结核病奶牛的病理变化中出现明显的间质性肺气肿,这一病理变化在牛副结核病的病变中还是首次出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西安市奶牛中发现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牛临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间歇性或持续顽固性下痢;剖检变化为小肠肠粘膜增厚,形成脑回状皱褶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该病危害较严重,直接影响生产和城市人民生活。我们于1982~1983年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确定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奶牛副结核病(paratubcrculosis)。本文仅就该病细菌学检验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