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宁夏引黄灌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查明导致土壤盐碱危害的主要盐分离子,为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该区不同类型盐碱地土壤盐分及盐分离子相关性。结果表明,盐化土壤全盐除与HCO3-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离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无论是盐化土壤还是碱化土壤,土壤总盐均与SO42-、Cl-、Na+呈极显著正相关,Na+与Cl-、SO42-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0;碱化土壤碱化度、pH与CO32-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a+、SO42-、Cl-可作为研究区土壤盐化状况的特征因子。Cl-、SO42-、Na+、CO32-可作为研究区土壤碱化状况的特征因子。消除试区土壤盐碱化,应重点对Cl-、SO42-、Na+、CO32-这些有害盐分离子含量进行消减。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伽师县不同耕作土壤施肥的精度、减少浪费、降低盐分含量及轮流种植作物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取样、GPS定位、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在SPSS 17.0 和ArcGIS 9+的支持下,研究不同耕作土壤有机质与盐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甜瓜土壤各层有机质平均含量高于种植玉米和种植棉花土壤。(2)不同耕作土壤不同土层中各盐离子变异系数的差异比较明显,有机质与盐离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特征。其中,种棉土壤中有机质与K++Na+、Mg2+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都是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甜瓜土壤有机质与Cl-、Mg2+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都是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玉米土壤中有机质与SO42-、K++Na+、Mg2+盐离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都是呈显著负相关。(3)种植棉花土壤的盐分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逐渐增加趋势;种植甜瓜土壤的盐分含量分别为表层含量高,中层和底层的盐分含量差异不大;种植玉米土壤的盐分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由于气候及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中国干旱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盐渍化退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通过研究不同年代盐渍化退耕地土壤盐分、养分的变化规律,为盐渍化退耕地土壤的恢复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区属于土壤盐渍化严重区,选择不同年代退耕地,利用时空替代的研究方法,研究绿洲区盐碱化退耕地土壤盐分(土壤盐分离子Ca2+、Mg2+、K+、Na+、CO32-、HCO3-、Cl-、SO42-)和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在不同退耕时期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退耕年限的长短对土壤养分、盐分影响程度不同,退耕0~5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5~1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退耕10年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趋于稳定;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盐分8大离子组成中,阴离子以主要为SO42-、Cl-为主,阳离子以K+、Na+为主,分别占总含盐量的66.2%和19.2 %。退耕地土壤盐渍化程度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宁夏银北灌区盐碱地盐渍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探明宁夏银北灌区盐渍化危害主要离子,为盐渍化耕地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宁夏银北地区春季土壤盐分表聚特征明显,盐分离子空间差异性强;0~20 cm土壤中,全盐量与SO42、C1-、Ca2+、Mg2+、Na+和K+极显著相关,对土壤产生危害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段建兴  史锟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244-249
以盐碱土和盆栽野生大豆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N、Na+、K+、Ca2+、Mg2+、Cl-、HCO3-、SO42-、CO32-和野生大豆根、茎叶、种子的氮含量,研究野生大豆对盐碱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能够提高盐碱土的氮含量。在花期和收获期土壤氮含量比原盐碱土分别提高了98和113%。野生大豆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土的各种水溶性盐离子的含量和总量。在收获期土壤Na+、Cl-、HCO3-和SO42-含量比原盐碱土分别降低了94.9、85.3、47.6和95.5%;土壤可溶性盐离子总量比原盐碱土降低了90.5%。野生大豆对于盆栽盐碱土有改良作用。在收获期,野生大豆地上部分生物量很大,且在各个生长期的盐度下都能很好生长,具有绿化盐碱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盐度胁迫对芦荟生长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艳萍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5):172-178
为探索芦荟对微咸水灌溉栽培的适应性,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对其生长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120天)以含盐溶液灌溉栽培,盐浓度达200 mmol/L NaCl显著抑制芦荟生长,100 mmol/L NaCl对芦荟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减轻,50 mmol/L NaCl不抑制芦荟生长。同时,以50 mmol/L NaCl溶液灌溉对芦荟盐分离子吸收分配影响轻微,但盐浓度达100 mmol/L NaCl对芦荟影响显著:根、茎、叶中K+含量显著下降,Na+ 、Cl-含量显著增大,K+/Na+大幅减小。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叶片贮水组织是芦荟积累盐分离子的重要部位,但100 mmol/L NaCl胁迫下芦荟根尖和叶片细胞中的离子平衡受到显著干扰。结果说明,芦荟适于用微咸水灌溉栽培,叶片贮水组织在缓解其盐胁迫中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咸水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分布和积累规律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大而增加;咸水灌溉棉田0~10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显著高于微咸水和淡水灌溉。土壤盐分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增高,盐分主要积累在表层0~20 cm和底层80~100 cm。微咸水灌溉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但高盐度的咸水灌溉会导致棉花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燕麦与脱硫石膏对内蒙古河套地区盐渍化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盐渍化格外严重,盐渍化土壤改良是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生物与化学技术结合是盐渍化土壤改良发展方向之一,为了探讨燕麦和施用脱硫石膏结合对本地区盐渍化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种植燕麦和施用脱硫石膏(30t/hm。)2个处理,在春季灌溉洗盐后采取土壤样品,在燕麦收获期采取植物和土壤样品,测定植物生物量和NPK含量,以及土壤pH、EC、盐分离子含量,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磷钾等指标。结果表明:春季灌溉洗盐,能够大幅度降低土体各层土壤pH、EC和盐分离子含量,尤其是表层土壤降低的幅度更大,pH和EC分别降低了14%~17%和7%~69%。主要盐分离子Na‘和SO。。。分别降低了80%和39%,施用脱硫石膏对灌溉洗盐没有显著的影响。施用脱硫石膏对燕麦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其NPK营养有负面的影响。种植燕麦显著地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比较小;同时施用脱硫石膏,对降低盐分没有显著的作用,但可提高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表现出一定的交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9.
种植耐盐植物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不同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之间的盐分差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4种耐盐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和盐分离子的测定分析,研究了4种耐盐植物根际土壤与对照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和主要盐分离子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种植耐盐植物对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其中田菁对表层及0~80 cm土层的脱盐效果最好。10月份时耐盐植物处理表层土脱盐效果顺序为田菁>苏丹草>苜蓿>碱蓬;0~80 cm整体各处理的脱盐顺序为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 HCO3-、Cl-和SO42-均在对照的0~10 cm土层中含量最高,耐盐植物根际土壤0~10,10~20 cm土层中Na+和Cl-含量要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的含量。种植耐盐植物后,根际土壤中可溶性Ca2+含量增加,使更多的Na+被取代后将其移除到耕层以下,说明种植耐盐植物处理对Na+的移除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近50%的土地为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土。在土壤盐渍化过程中,地貌因素至观重要。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地面、地下径流的运动,土壤中的水分和盐分也就随之重新分配和积累。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不同尺度下地貌单元之间土壤盐渍化特征差异及原因。为此,利用2002年5月23日到29日对近、现代黄河三角洲野外考察、GPS定点和土壤采样分析所得数据,对6个表征土壤盐渍化特征的参数(土壤的全盐量、pH值、有机质、Cl-/SO42-、HCO3-/(Cl-+SO42-)、(K++Na+)/(Ca2++Mg2+))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和Median Test),检验6个参数在同一尺度不同地貌单元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差异,结果表明:(1)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整体属于滨海氯化物型盐渍土类型,有机质相对缺乏,土壤偏碱性。随土层深度增加(0cm~10cm、10cm~30cm、30cm~60cm),盐渍化程度逐渐减轻;(2)同一尺度下不同地貌单元之间土壤盐渍化特征存在差异。一般地,随尺度变小(从一级到四级地貌单元),土壤盐渍化特征差异越来越明显,存在差异的参数也逐渐增加。一级地貌单元只有pH值明显不同,从二级地貌单元到四级地貌单元,3个土层土壤的全盐量随不同的地貌单元而有明显的差别,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HCO3-/(Cl-+SO42-)和(K++Na+)/(Ca2++Mg2+)也变得明显不同。这也说明不同地貌单元下盐分组成及离子比例、积盐、脱盐过程存在差异,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反映艾比湖地区不同程度盐渍化的空间分布,以野外调查和实地数据为基础,对艾比湖盐渍土的土壤盐分和盐基离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和盐基离子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盐分表聚强烈,空间变异性显著。表层土壤盐分、Cl-、Mg2+、Na+均属于强空间变异,HCO3-、Ca2+、SO42-和K+均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HCO3-、Ca2+、Mg2+、SO42-和K+属于强空间相关性。含盐量、Cl-和Na+属于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通过分析盐分和盐基离子的空间变异性,有益于土壤盐渍化的快速诊断,可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精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后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河北省海兴县对冬季利用苦咸水结冰灌溉盐碱地进行了大田试验。2005年冬季以试验区地下苦咸水(15 g/L),采用3种灌溉水量(90,135,180 mm)对盐碱地进行结冰灌溉,以不作处理的小区为对照(CK)。结果表明,由于冰层对土体冻融过程的抑制和冰层融化时发生水盐分离而产生的淡水对表层土壤盐分的淋洗的双重作用,次年春季处理小区0~10 cm土层土壤脱盐效果明显,3个处理的脱盐率分别为13.1%,74.0%,80.8%,180 mm灌溉水量处理效果最好;而CK小区的表层土壤表现为积盐,积盐率为39.4%。春季冰层融化后大水量处理0~100 cm土壤的含盐量也明显小于CK。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腐殖酸钠(SH)和膨胀蛭石(EVMT)为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共聚反应合成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膨胀蛭石/腐殖酸钠复合高吸水性树脂(P(AA-AM)/EVMT/SH);【方法】考察在不同种类盐溶液中的溶胀行为、反复吸水性能、在土壤中的实际保水效果和SH的缓释性能;【结果】在EVMT含量为30%和SH含量为10%时,树脂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分别达到426和45g/g;树脂的吸水能力随着外界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相同的浓度下,对吸水倍率的影响趋势是PO43->Cl->SO42-和Na+> Ca2+> Fe3+;含有1.0%树脂的土壤在20天后含水量仍有最初的24.6%。【结论】与P(AA-AM)/EVMT相比,引入SH制备的P(AA-AM)/EVMT/SH不仅具有更好的反复吸水性能,而且还具有缓释腐殖酸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水方式淋洗下滨海盐土的水盐运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快速改良滨海盐土,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水方式淋洗下滨海盐土的水盐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咸水的入渗速率要明显高于咸淡交替和淡水入渗。在灌水淋洗后,土壤盐分含量均大幅下降,以先用咸水再用淡水灌水淋洗方式脱盐效果最好,脱盐速度最快,淡水淋洗方式脱盐速度最慢。脱盐后,3个处理土壤的pH值均上升,淡水淋洗土壤pH上升幅度最大,先咸后淡灌水淋洗土壤pH上升幅度最小。采用先咸后淡灌水方式淋洗滨海盐土的综合效果最好,为淡水资源短缺,咸水资源丰富的盐碱地区的盐土淋盐改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重度盐渍化土壤灌溉碱性淡水与施用改良剂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试验采用了灌水和施用改良剂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度盐渍化土壤进行改良。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组合设计,3个灌水量,3个改良剂施用量,12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灌水量525m3/hm2土壤全盐量由1.72%降至0.48%~0.64%、灌水量750m3/hm2土壤全盐量降至 0.4%~0.6%。改良剂不同施用量与对照相比,土壤ESP下降幅度为2.83%~26.44%;土壤HCO3-下降幅度9.13%~43.47%;土壤Cl-下降幅度19.6%~29.9%;土壤SO42-增加幅度10.36%~58.22%;土壤Ca2+增加幅度0.68%~62.24%。灌水量750m3/hm2洗盐效果明显,改良剂施用量4500kg/km2防碱效果明显。但从节水和土壤盐分积累分析,灌水量525 m3/hm2、改良剂施用量3000 kg/k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