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又称为“新鸭病”“、鸭疫综合征”“、鸭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疫雷摩氏菌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过程,以纤  相似文献   

2.
刘思伽  罗映霞 《中国家禽》2000,22(12):22-23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特征。   鸭疫里氏杆菌病于 1932年在美国纽约州长岛的鸭群中首次发生,曾先后被称为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 1993年 Segers等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本病病原菌的各种表型参数和基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应将该菌放在单独的一个属,为纪念首先发现本菌的 Riemer氏 (1904),特将本菌的属名命名为 Riemerella,由本菌引起的鸭病命名为鸭疫里氏杆菌病 (Riemerella anatipestife…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菌(RiemerellaAnatipestiler,RA)感染所致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巴氏杆菌病等。RA宿主范围广泛,除鸭外,火鸡、鹅、雉鸡、鹌鹑以及鸡等亦可感染发病,但少见。饲养管理水平差,应激因素的影响,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并发病的存在,都能诱发本病的发生和加剧死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浆膜广泛性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特征,故又名传染性浆膜炎。自从1904年Riemere报道在鹅群中发生该病后,该病逐渐传播到全球所有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养鸭业向集约化、工厂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疫里氏菌病。多发生于2~7周龄鸭,恶劣的环境条件可以促发感染,发病率5%~90%,死亡率可高达80%。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纽约的长岛,其后在英国、加拿大、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发生。在我国,首次报道本病的发现是1982年,以前各养鸭大省均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  相似文献   

7.
鸭里墨氏杆菌病防控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多见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诊上主要表现为眼和鼻分泌物增多、喘气、咳嗽、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或鸭败血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由于本病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院动物门诊于今年4月就接诊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现将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原称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ipestifer)可侵害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但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由该菌引起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除直接引起感染鸭出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还可引起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此外因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发病率5%~90%,病死率高达80%。该菌最早由Rie…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3周龄雏鸭,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迟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杆菌病(Riemerrella anatipestifer, RA)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类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出血性、渗出性和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鹅、鸭、火鸡和多种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经过,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在我区分离出的鸭疫里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发病后疫情往往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对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叫鸭传染性浆膜炎,过去叫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用抗菌素治疗有良好的疗效,然而该病反复地、频频地发生,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养鸭业的头号杀手。笔者于2007年4月又接诊了1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它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eimerellaanatipestifer)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国外1932年就有报道。国内则于1980年后由北京和广东先后证实了该病的存在。该病近两年来在我区养鸭密集的南宁、柳州、北流、贵港、横县、宾阳等市、县流行较为严重,已成为危害我区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综合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特点此病一般发生于10~60日龄左右的鸭,但主要危害10~30日龄小鸭,最早可见7日龄雏鸭发病,呈急性经过;对日龄以后的鸭发病多呈亚急性、慢性经过。发…  相似文献   

17.
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陈同海,陈房桂,许保柱,叶文辉(深圳市皇岗动植物检疫局动检二科深圳市518045)郑星道,包傻珊(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长春130118)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是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渗出性和败血性传染病,这两种疾病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它们既可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过去称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小鸭,,尤以2~4周龄的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现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