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们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罗非鱼大规格鱼种规模化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课题项目,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罗非鱼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我们进行了罗非鱼与淡水白鲳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2016-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联合如皋市水产养殖场等5家企业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其中如皋市水产养殖场项目实施点在60亩池塘上建造砖混结构养殖水槽8条、1328米2。2018年,我们开展了养殖系统放养罗非鱼、净化区套养鲢鳙鱼养殖试验,罗非鱼均产为51.6千克/米3,亩利润为6076.7元,现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开展罗非鱼养殖试验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是我国罗非鱼养殖大省,其产量约占全国罗非鱼总产量的50%。而有“中国罗非鱼之乡”之称的高要市则是广东罗非鱼生产、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自2006年以来,高要市连续三年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项目的主推品种就是罗非鱼。池塘养殖罗非鱼是高要市罗非鱼养殖的主要模式,作者对高要市较为典型的罗非鱼池塘养殖模式进行总结,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2008年对于广东罗非鱼养殖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在种种不利因素下,珠海市平沙万亩罗非鱼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开展吉富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混养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仍喜获丰收!万亩基地当年罗非鱼平均亩产超过1750公斤,亩平均利润达到4200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2008年对于广东罗非鱼养殖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在种种不利因素下,珠海市平沙万亩罗非鱼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开展吉富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混养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仍喜获丰收!万亩基地当年罗非鱼平均亩产超过1750公斤,亩平均利润达到4200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正>"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2013年项目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开展罗非鱼新品种示范养殖,其中585亩池塘养殖,52箱网箱养殖!""协助业务部门完成3个养殖试验基地罗非鱼链球菌疫苗免疫接种试验!"3月6日,南宁市罗非鱼产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罗非鱼病害培训班在南宁召开,协会会长、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忠义就2013年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是福建省传统养殖品种,年养殖产量超10万多吨,但养殖区域多集中在漳州、福州地区,而南平、三明、龙岩闽西北内陆地区却鲜有人养。这种区域养殖差异是因为内陆山区温度偏低,罗非鱼养殖周期短,商品鱼规格达不到市场要求而无法被养殖者接受所致。新吉富罗非鱼经多年选育,与普通罗非鱼比较,生长优势明显,是农业部审定并推荐推广的养殖新品种,2012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参与福建省罗非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实施中,利用新吉富罗非鱼生长特性,在闽西北地区开展试养  相似文献   

8.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产生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南通自2014年开始进行池塘工业化养殖以来,已建设养殖流水槽159条,系统养殖面积29 303.486米~2,常规系统建设多为淡水池塘,流水槽养殖品种为草鱼。为试验海水池塘进行流水槽养殖建设的可行性,2016-2018年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在启东市近海镇黄海村的海水养殖池塘内建设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水槽养殖罗非鱼、净化区养殖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试验,现将2018年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养殖前景广阔。为配合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实施,优化和完善罗非鱼养殖配套技术,建立商品鱼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于2009年在小汤山良种繁育中心进行了吉富罗非鱼养殖试验,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淡水养鱼项目考察计划的安排,为了学习菲律宾罗非鱼养殖技术,以促进我国罗非鱼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经农业部批准,派出了由部水产项目办公室以及南昌,重庆,上海,北京,杭州,成都项目办组成的罗非鱼养殖技术考察团。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对跑道式流水槽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池塘低密度养殖和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等4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为期16周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4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的溶解氧为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跑道式流水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跑道式流水槽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果表明,在池塘高密度养殖吉富罗非鱼时,采用罗非鱼-水浮莲共生模式能显著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实现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12.
正罗非鱼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由于其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肉味鲜美等特点而深受养殖户欢迎。但近几年罗非鱼疫病,特别是链球菌病发生和流行引发较大损失,打击了养殖户的热情。笔者根据广东省阳江市明展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实际试养经验,以及阳江市目前罗非鱼养殖现状,总结了奥尼罗非鱼生态式高质的养殖技术,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控制尼罗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过多繁殖和充分利用罗非鱼的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的特点和提高养殖效益,茂名市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组织实施了“全雄性罗非鱼制种及养殖高产技术”项目。通过罗非鱼多种育种技术,提高了罗非鱼的雄性率,并进行了各类型养殖试验,总结出全雄性罗非鱼鱼苗生产和成鱼高产高效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等技  相似文献   

14.
高志强 《科学养鱼》2022,(11):22-23
<正>本技术通过研究封闭的工厂化或温室大棚养殖设施,经多年试验、生产、总结,集成应用“微孔曝气增氧+活水机+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技术,增加罗非鱼投放密度和池水的溶氧量,降低池鱼患病概率,实现了北方罗非鱼冬季高效生态养殖,从而达到养殖模式优化、提高养殖水体单位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为北方罗非鱼冬季养殖提供了新的节能、环保、高效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新叶 《水产养殖》2010,31(11):33-34
<正>罗非鱼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具有食性广、抗逆性好、容易养殖、肉质细嫩鲜美等优点,已成为滨州市鱼类养殖的主导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为达到养殖生态环境相对平衡,实现稳产高效健康养殖,综合多年水产养殖经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罗非鱼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奥尼罗非鱼是奥利亚罗非鱼雄鱼和尼罗罗非鱼雌鱼的杂交品种,雄性率达93%以上,外形和母本极其相似,生长速度快,起捕率也高,是目前罗非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一直以来,奥尼罗非鱼养殖以池塘模式为主,高产量的池塘养殖模式存在水质不稳定、鱼肉粗糙有腥味且养殖过程中易患病等问题,不仅带来经济损失,还导致环境恶化。随着我国近年来耕地保护政策以及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推进,稻渔生态种养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养殖模式,将具有共生互利的水产品种与水稻进行综合种养,能有效地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为热带性鱼类,属鲈形目丽鱼科,生活适宜水温范围在15~35℃。是一种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耐低氧等特点,同时因肌间刺少、肉质好、营养丰富,是淡水鱼类中的优良品种之一。我们于2005年初承担了“罗非鱼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并于项目实施期间进行了罗非鱼池塘投饵专养试验,试验地点在山东省高青县赵店镇罗非鱼标准化生产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罗非鱼池塘投饵专养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罗非鱼优质高产健康养殖模式,促进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2006年,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农技信息中心开展了科技入户工作,在海涂91丘养殖大户44亩池塘中实施了单性罗非鱼池塘优质高产健康养殖技术项目试验,取得了成功,效益显著:罗非鱼平均个体重548g,亩单产753kg,亩产值6520元,亩利润1718元。现将项目实施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罗非鱼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实力的产品之一,同时也是最具产业化发展条件的品种,发展罗非鱼养殖正在逐渐被各级政府确定为带领农民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罗非鱼是一种热带鱼类,适应性广,在海南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罗非鱼也被大家喻为待挖的“国际金矿”。为了进一步研究罗非鱼养殖技术,更好地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海南省屯昌县水产服务中心于2003年进行了罗非鱼高产养殖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罗非鱼高产养殖技术和一些新的做法总结如下:一、池塘的选择选址在枫木镇木色水库下游的池塘…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生长快、食性较杂、肉味鲜美而骨刺少,很受养殖生产者、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我国罗非鱼的养殖一直是淡水池塘养殖,鱼的品质很难再进一步提高,而北方地区的老百姓又有喜吃海鱼的习惯,因此,淡水罗非鱼在本地区市场消费份额占的比例很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罗非鱼在本地区得以大面积推广,该站技术人员利用罗非鱼渗透压调节能力强的这一特点,从1997年开始摸索罗非鱼海水高产养殖的技术,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天津市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开展罗非鱼海水高产养殖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