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无形体病又称边虫病,是由边缘无形体引起的反刍动物慢性或急性传染病,以大量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而死亡。本病宿主为反刍兽,以牛、山羊、绵羊为主,鹿也能感染发病,病畜及带菌者均是传染源。传播媒介主要是蜱,多种吸血昆虫如牛虻、蚊也能传播本病,消毒不严格的器械如针头等也能造成机械传播。本病主要发生于热带、亚热带的一些国家,多发于夏、秋季节,以7~10月份为高峰,不分年龄、品种均可感染。我国新疆、辽宁、内蒙、青海等省区有流行报道。在河北省宽城县发现尚属首次,特别本病感染猪、兔在国内还没有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羊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感染羊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羊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黄疸、生长速度降低和精神抑郁等症状。该病病原主要由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可感染绵羊和山羊。但是,本次发病观察发现,绵羊对此病抵抗力较强,山羊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中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以高热、贫血、黄疸、消瘦为主要特征。附红细胞体病是猪、牛、羊、犬、猫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但是猪附红细胞体具有种属特异性,不感染牛、羊、犬等其他动物。1流行特点本病只感染家猪,不感染野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以断奶仔猪最严重,哺乳仔猪死亡率高。本病可通过摄食血液或含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打斗或吃被血污染的饲料等直接传播,也可通过吸血昆虫和非生命的媒介间接传播,不通过交配传播,对子宫内传播还有争议。  相似文献   

4.
无浆体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浆体病 (Anaplasmosis)是由各种无浆体 (Anaplasmaspp)(又称无形体 ,旧称边虫 )寄生于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红细胞内 ,由蜱媒传播而引起的疾病 ,亦称无形体病 ,旧称边虫病。以发热、贫血、黄疸、衰弱和渐进性消瘦为特征。1 病原病原为无浆体 ,隶属于立克次氏体目 (Rickettsi  相似文献   

5.
羊链球菌病是由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又称兽疫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死羊的肉、骨、皮毛等可散播病原,在本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病以绵羊易感,山羊次之。病菌主要侵害幼龄羊和怀孕后期母羊。自然感染主要由呼吸道传播,其次是皮肤损伤,也可通过蚊、蝇、虱等吸血昆虫传播。  相似文献   

6.
牛无形体是一种革兰阴性球状胞内寄生菌,这种病原体在牛及其他哺乳动物中广泛传播,多经蜱虫叮咬传播致病。由牛无形体感染所致的疾病为牛无形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高热、贫血、乏力、腹泻等,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论文从牛无形体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羊常见寄生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于羊的体表或体内引起的疾病。寄生于羊的寄生虫种类较多,有原虫、蠕虫和蜘蛛昆虫等,浸入羊体的途径也多,但大多数是经口感染,如食入了感染性阶段的寄生虫卵、幼虫或者是带有感染性虫卵、幼虫的中间宿主而感染的;有的是由于健康羊与病羊或被寄生虫污染的用具接触而感染;仃些寄生虫是靠吸血昆虫的叮咬、刺螫羊体而传播。  相似文献   

8.
<正>(一)病原绵羊血虫病包括附红细胞体病和梨形虫病,是羊的一种常发病,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损失。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动物血液里,可附着在红细胞的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一种单细胞原生物;传染病学上分类属于立克次氏体,能引起各种动物热性、溶血性疾病。(二)流行特点该病原各种羊均能感染,但以周岁内育成羊发病率最高。病羊及隐性感染羊是重要的传染源。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  相似文献   

9.
正羊附红细胞体病又称附红体病、血虫病和红皮病。该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羊高热、黄疸、贫血和生长缓慢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导致发病羔羊贫血,母羊表现出繁殖障碍,是严重威胁养羊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传染病。1流行病学羊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流行于高热、多雨且吸血昆虫滋生的夏末秋初季节,在北方7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蚊、蝇、虱、蜱等吸血昆虫叮咬羊只而引起发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羊都可感染,其中  相似文献   

10.
焦虫病是莫氏巴贝斯虫以及山羊泰勒虫在羊血液中寄生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羊患病后会出现高热、贫血、黄疸等主要病症,具有很高的死亡率,1~2岁的羔羊最易患病。该疾病具有传播性,通过硬蜱吸血来实现传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1病原羊焦虫病的发病原因是莫氏巴贝斯虫以及山羊泰勒虫感染所致。前者是在羊血液的红细胞中寄生,具有牛双芽巴斯类似的形态,呈椭圆形或梨形等。梨形寄生虫其长度要大于红细胞半径。  相似文献   

11.
绵羊无形体病旧称边虫病,是由边缘无形体引起的反刍动物慢性或急性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50%~60%。本病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和部分温带的一些国家。我国也有发生,尤其是绵羊、山羊的无形体病,在新疆(1982)、辽宁(1985)、内蒙古(1987)以及华南各省和西北的陕西、青海、甘肃等省(区)都有流行的报道;羊泰勒虫病又称羊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12.
张是  侍刚 《江西饲料》2008,(2):44-44
羊心水病是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在羊群中经常发生。该病一般因感冒高烧引起。病羊心包内蓄积着大量黄色含血的液体,致使大脑皮质和肾小球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立克次氏病原体附着在红血球上,因蜱、蝇等的吸血传播扩散而使健康羊发病。  相似文献   

13.
正受气候变化影响,我秸秆饲料研制中心下属养羊场发生了一种疫病,经诊断为羊链球菌病。1流行病学分析羊链球菌病是由C群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发生和死亡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羊易感,自然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其次是皮肤损伤,也可通过蚊、蝇、虱等吸血昆虫传播。该病  相似文献   

14.
<正>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源分布广泛,宿主种类繁多,如牛、羊、犬、猫、猪、人、鸡等均可感染本病,而且互相传染。本病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和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生殖道感染,还可通过吸血昆虫进行传播。多年来,本病在我国的绵羊群中已很少发生,人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发热、贫血、黄疸为特征。可通过接触传播、血源性传播、垂直传播及媒体昆虫传播等。一般认为吸血昆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以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6-9月份多发,牛、羊、猪等家畜均可感染发病.牛的发病很少.而犊牛患病则更为罕见。作者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临床工作20年。未见过杂志有关报道。实属首次发现。特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焦虫病是莫氏巴贝斯虫以及山羊泰勒虫在羊血液中寄生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羊患病后会出现高热、贫血、黄疸等主要病症,具有很高的死亡率,1~2岁的羔羊最易患病。该疾病具有传播性,通过硬蜱吸血来实现传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1病原羊焦虫病的发病原因是莫氏巴贝斯虫以及山羊泰勒虫感染所致。前者是在羊血液的红细胞中寄生,具有牛双芽巴斯类似的形态,呈椭圆形或梨形等。梨形寄生虫其长度要大于红细胞半径。比较典型的虫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老百姓称红皮病)是一种由立克次氏体所引起的热性溶血性疾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主要特征是贫血,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则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感染猪、牛、羊、猫、兔、鸡、犬及马属动物等,人类也可感染,但相互间各具有种属性。1932年,印度(D  相似文献   

18.
正山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侵害山羊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疫病。病菌主要通过患羊的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污染环境,本病母羊比公羊易感,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羊。病菌可通过消化道、结膜、损伤的皮肤及配种等途径引起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1临床症状母羊发病症状是流产,流产前母羊食欲减退,口渴,阴道流出黄色黏液,流产一般发生在妊娠后3~4个月,多数病羊胎衣不下,偶有患羊发  相似文献   

19.
正无浆体病(Anaplasmosis)是由各种无浆体(Anaplasma spp)(又称无形体,旧称边虫)寄生于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红细胞内,由蜱媒传播而引起的疾病,亦称无形体病,旧称边虫病,以发热、贫血、黄疸、衰弱和渐进性消瘦为特征。病原为无浆体,隶属于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无浆体属(Anaplasma)。无浆体呈圆点状、球状,直径为0.3~1.0μm,只有1个  相似文献   

20.
正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焦虫寄生于牛、羊和其他动物引起的血液原虫病,通过硬蝉吸血传播,危害较重。虫体进入家畜体内后,先侵入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成红细胞,形成石榴体,其后进入红细胞内寄生,破坏红细胞,引起各种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该病在6~8月多发,7月达到高峰,牛及舍饲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的16头奶牛,突然发现2头出现精神沉郁,结膜潮红,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喜卧地,食欲减退或废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