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鹿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合酶链武反应(PCR)技术对40只马鹿mtDNA细胞色素b序列进行扩增,对所得PCR产物测序,测得405bp的核甘酸片段序列,统计分析了6个品种或类型间的遗传关系,通过遗传关系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的亲缘关系较近,塔里木马鹿同天山马鹿、阿尔泰马鹿、甘肃马鹿、东北马鹿、左家马鹿的亲缘关系较远,塔里木马鹿和天山马鹿的亲缘关系最远。将6个马鹿品种(或类型)重新划分为4大类群:东北马鹿和左家马鹿为一类,天山马鹿和阿尔泰马鹿为一类,塔里木马鹿为一类,甘肃马鹿为一类。  相似文献   

2.
新疆马鹿群体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疆马鹿系统发生关系及分类地位,对塔里木马鹿、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共3个亚种38个个体的Cyt b全序列(1 140 bp)扩增、测序,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并以黇鹿(Fallowdeer,Cervus dama Linnaeus)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突变转换/颠换比值较高(R=25.665),Cyt b基因密码子碱基使用具有偏倚性;塔里木马鹿与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遗传距离较远;塔里木马鹿与天山马鹿有部分单倍型与其他亚种聚为一类。因此认为塔里木马鹿与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属于不同的类群;塔里木马鹿与天山马鹿都受到外种入侵,疑为引种杂交所致。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鹿(Cervus elaphus)新疆三个亚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鹿(Cervus elaph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重要的经济动物.我国马鹿资源丰富,分布在新疆的有塔里木亚种(C.e. yarkandensis)、阿勒泰亚种(C.e.sibiricus) 和天山亚种(C.e.songaricus)三个.近年来随着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加,使马鹿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面积不断缩减、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马鹿生存条件、种群结构、营养状况乃至遗传组成等,使之在生理、行为和遗传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特征.根据文献资料系统的总结有关新疆马鹿各个方面的研究,提出未来的各种研究问题,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新疆马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西北马鹿(Cervus elaph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为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马鹿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材料。【方法】对塔里木马鹿、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甘肃马鹿及阿拉善马鹿5个群体108个个体的D-loop全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西北马鹿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结果】共检测到40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98±0.006,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41±0.00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36.08。构建NJ和MP分子系统发育树发现,塔里木马鹿与其他马鹿遗传距离较远,分属于不同的类群;阿尔泰马鹿、天山马鹿及甘肃马鹿之间均存在基因交流,可能是群体间引种杂交所致。【结论】西北地区马鹿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中国马鹿可能起源于欧洲;部分马鹿群体间存在基因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猪种起源和遗传分化提供依据。[方法]从6个新疆野猪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克隆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并进行测序。在测定新疆野猪与其他20个国内外猪种间的遗传距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PCR扩增克隆到大小为1398bp的DNA片段,其A+T含量为59.87%,有明显的碱基偏向性。控制区内存在大量的ACACGTGCGT串联重复序列。在6个新疆野猪样本中检测到3个单倍型。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为0.600,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008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野猪与滇南小耳猪、泰国野猪和藏猪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结论]新疆野猪与亚洲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6.
MyoC基因在肌肉发生过程中具有中心调节作用。根据GeneBank中已发表的猪、人、小鼠和牛的MyoG基因5’侧翼和部分第1外显子序列设计PCR引物,采用Touch—DownPCR技术扩增了甘肃马鹿MyoG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MD18-T—MyoG,并通过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对阳性克隆进行了鉴定、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马鹿MyoG基因启动子区序列长685bp,其与猪、人和小鼠的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8.1%、84.9%和82.6%,且不同物种间保守性较强。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甘肃马鹿MyoG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疆马鹿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次对我国新疆3个马鹿品种181只个体的13个血液蛋白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表明:Hb,Pr2,Alb,Gc,Sag,Pa,Prt1,Prt2,Tf,Ptf分别受一个基因位点上的2,1,1,1,2,2,2,2,3,2个等位基因控制。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分析表明:阿尔泰马鹿Prts2,Pa位点,天山马鹿Tf,Prt2,Pa,Ptf位点,塔里木马鹿Ptf,Tf,Prt2位点为平衡位点。多态蛋白位点的平均杂合度的大小依次为:塔里木马鹿(0.2438)>天山马鹿(0.2294)>阿尔泰马鹿(0.2181)。三个马鹿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天山马鹿与阿尔泰马鹿最近(D=0.0274),天山马鹿和塔里木马鹿次之(D=0.0513),阿尔泰马鹿与塔里木马鹿最远(D=0.1078)。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对采自新疆3个集约化养殖鹿场、1个散养鹿群的410份血清样本进行布氏杆菌特异性抗体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Gen Bank公布的布氏杆菌外膜蛋白Omp25c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疑似布氏杆菌阳性的10份羊水病料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 GEM-T Easy Vector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血清稀释比例为1∶25时,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1%、14.6%,4份羊水样本的PCR扩增产物在1.2%琼脂糖凝胶上均观察到预期149 bp大小的扩增条带,BLAST比对分析显示该扩增序列与布氏杆菌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从而判定新疆集约化养殖的天山马鹿存在布氏杆菌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3个STR位点在中国7个民族遗传距离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技术、质量分数4%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研究了D16S539,D7S820和D13S7133个STR位点在新疆锡伯族和哈萨克族中的遗传结构,结合汉族、黎族、朝鲜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相同位点的相关遗传资料,应用亲缘系数和遗传距离研究了7个民族间的遗传关系,并根据遗传距离绘制遗传系统树。结果显示,汉族、朝鲜族、黎族、藏族和锡伯族为一群,而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为一群。其中,汉族与朝鲜族遗传距离最近,其他依次为黎族、藏族和锡伯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新疆北部梭梭进行鉴定,从分子系统学角度探讨不同果翅颜色梭梭的亲缘关系.[方法]用通用引物ITS2对梭梭样品进行PCR扩增,得到的ITS2序列构建NJ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ITS2引物的PCR扩增得到了500 bp左右的片段,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057,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相同果翅颜色的梭梭能够聚为一支.[结论]ITS2序列能够很好的将不同果翅颜色的梭梭样品区分开,为梭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尿素混合液直接从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鉴定,经过反复试验,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鉴定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2个甘蔗黑穗病样品进行病菌基因组DNA提取,将甘蔗黑穗病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大小为420 bp的预期DNA片段条带。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甘蔗黑穗病病原菌序列比对,同源性达9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了高简并性引物扩增庞大基因家族基因的特殊方法。[方法]采用常规高简并引物对鲤鱼基因组DNA分析进行了常规PCR扩增、常规降落PCR扩增以及优化后的小温度范围不规则跳跃降落PCR扩增。[结果]采用PCR仅得1条明显条带,得到的基因较少;采用常规降落PCR法仅得到弥散性扩增,无明显条带出现;而采用小温度范围的不规则跳跃降落PCR则得到了得到了3条明显条带和多个基因,扩增结果理想。[结论]为庞大基因家族扩增条件中的优化与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优化SDS法提取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和2株由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放线菌D8和D18基因组DNA,同时应用降落PCR和普通PCR扩增酮基合酶基因(ketosynthase,KS)。结果表明,扩增出的特异性条带与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一致,降落PCR法较普通PCR法扩增KS基因特异性更高。使用普通Taq酶,降落PCR程序能明显提高PCR的特异性,它可用于扩增普通PCR难以扩增的基因片段,或在假阳性难以去除的情况下提高PCR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巢式及复合PCR对小鼠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晗  窦忠英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4):158-161,165
根据小鼠SRY基因,设计并合成内外两对巢式PCR引物;同时。根据ZFY—ZFX基因的同源性,设计合成其共同的巢式PCR引物,对昆白小鼠组织DNA样品进行了性别鉴定。雄性样品可扩增262bp的SRY基因和137bp的ZFY—ZFX基因片断,而雌性样品只能扩增137bp的ZFY-ZFX基因片断,其鉴定结果与已知性别一致。将2-细胞、4-细胞、8-细胞和16细胞胚胎视为微量细胞样品进行PCR扩增,通过常规PCR与巢式PCR、复合PCR的比较。确立了巢式及复合PCR的扩增体系。结合核型分析和PCR法共鉴定21枚胚胎,其中雄性12枚,雌性8枚,鉴定准确率为95.2%。  相似文献   

15.
肇庆、云浮地区砂糖橘黄龙病PCR 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糖橘叶脉为材料,采用微量提取法提取DNA,利用柑橘黄龙病病原的特异引物对其16S rDNA 片段进行PCR 扩增,将其扩增产物纯化、回收,筛选含有黄龙病病原16S rDNA 片段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初步建立了适用于肇庆、云浮地区砂糖橘黄龙病PCR 检测技术,并通过该技术对肇庆、云浮地区砂糖橘黄龙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结果表明:应用16S rDNA 检测砂糖橘黄龙病在肇庆、云浮地区是可行的,肇庆、云浮地区各县砂糖橘产区均检测到感染黄龙病植株。  相似文献   

16.
PCR、DIA与致病性测定法检测柑桔溃疡病菌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柑桔溃疡病菌全基因组序列的独有保守区域设计筛选出的特异性引物对JYF5/JYR5,用于柑桔溃疡病菌的PCR检测,具有很好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同时比较了PCR与DIA(斑点免疫结合技术)及传统的致病性测定法在检测灵敏度、稳定性及田间样品检出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PCR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3~104 cfu·ml-1(每个反应体积约10个细菌),明显高于DIA(104~105 cfu·ml-1,每个样点约300个细菌);PCR、DIA和致病性测定法检测田间显症样品的检出率均可达到100%,而检测柑桔无症样品的检出率依次降低。此外,通过排除PCR抑制物质和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15%的甘油,有效地降低了检测中存在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17.
鹅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燕玲  宗卉  阮周曦  张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32-11434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鹅源性成分的PCR方法。[方法]以15种动物的DNA为模板,利用鹅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PCR产物用1.4%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测序,检测引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通过PCR反应从鹅样品中扩增到了304bp的目的片段,其他物种火鸡、鸭、鸽鹑、鸵鸟、鸽子、鸡、马、牛、羊、猪、狗、驴、猫、鱼和空白对照则无目的片段,表明该引物的特异性良好。鹅组织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检索到的相应序列基本符合,相似性为98%;PCR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01%。[结论]该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为明确食品与饲料的成分和来源,预防禽流感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捡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快速检测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已有的检测SVBV的引物信息,合成引物,对不同草莓品种进行PCR扩增。经过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得到了感染SVBV的阳性植株,利用此植株PCR扩增产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优化了PCR反应体系,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值)与模板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1);进行了灵敏度和重复性试验,敏感性可达到101拷贝·μL-1,约为普通PCR的1 000倍,重复性好;并与常规PCR方法进行了比较,成功建立了检测SVB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该方法检测了部分草莓品种的DNA样品,结果表明,大部分植株都带有SVBV。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重复性,可用来快速检测草莓植株是否感染SVBV。  相似文献   

19.
在已经建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单项PCR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扩增条件和引物的筛选,成功地建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复合PCR诊断方法,利用1次PCR反应,即可同时扩增App的342bp和PM的457bp的特异性片段。检测灵敏度分别达9.7pgDNA/1.4×103OCFU和16pgDNA/2.3×103OCFU,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23株可疑菌株,App阳性8株,PM阳性2株,与其它鉴定方法检测结果相符,表明该方法的建立能够对这2种疾病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贝类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基因库中折光马尔太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检测折光马尔太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将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与常规PCR检测对比。[结果]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可达40个拷贝/μl,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00倍,对派琴虫、单孢子虫、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研究建立的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上折光马尔太虫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