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仲提取物防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在玉米 -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和丙酸类、复合有机酸类防霉剂的防霉效果。在 2个月的贮存期中观察测试饲料外观、气味、水分、脂肪、蛋白质、料温和霉菌总数。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杜仲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 ,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并对饲料外观有着显著的影响 ,与复合有机酸类防霉剂的防霉保鲜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饲料来源渠道多,质量不一,存贮条件不同,特别是南方多雨炎热地区,饲料存放期内发热生霉、结块,以致变质。饲料如何防霉已成饲料工业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做好饲料的防霉工作,首先要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把好原料质量关;改善贮藏设施及条件,因地制宜采用科学贮藏方法。目前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抗氧化剂来抑制霉菌的生长,控制霉菌毒素的产生,延长保鲜期限,减少损失,已得到国内外饲料行业的认可。特别是在南方高温多雨地区,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几乎是唯一防霉的有效措施。在选择防霉剂时应该考虑以下问题:①饲料的含水…  相似文献   

3.
徐刚 《饲料工业》2006,27(7):45-48
饲料被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的防腐杀菌历史,近年来几种常见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的防霉抑菌效果以及防霉效果的检测方法,旨在为开发新型、绿色、无污染、安全型饲料防霉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东北、华北地区饲料霉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霉变及因之引起的畜禽中毒症,一直是困扰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大问题。造成饲料和饲料原料霉变的原因很多,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管理条件比较粗放或防霉措施不力的情况下,由于饲料中营养物质裸露,很适合霉菌生长。霉菌的污染导致饲料品质劣变,适口性变差,大大降低饲料报酬,以致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为对饲料防霉保鲜技术进行研究,有效地防止饲料霉变,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区霉菌污染状况和霉菌类别、特性及分布,以便加强饲料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相应的防霉保鲜措施,有效地防止饲料霉变。我们对东北、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可在饲料、畜禽及水产动物体内蓄积残留,为动物健康和人类的食品安全带来隐患。随着对饲料及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国家及行业对霉菌毒素的检测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因此,本文对饲料及动物源性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及防霉脱霉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05,26(11):23-23
日本大阪中岗食品技术研究所从竹叶中提取出一种高效、天然、可食用、无毒副作用的防霉防腐剂。该发明经实际使用表明:按千分之三的比例把这种防霉防腐剂添加到各类食品水产品或饲料中,就能有效地抑制乳酸菌、枯草菌或霉菌的繁殖,从而防止食品或饲料的生侵泡霉变质。还可以把这防霉防腐剂兑成千分之一浓度的水溶液,或喷洒蔬菜、水果、水产品、肉品及饲料原料,也能起到防霉防腐的效果。日本从竹叶中提取防霉防腐剂  相似文献   

7.
一缺氧防霉在多雨季节,用塑料袋密封贮存饲料,可以抑制霉菌繁殖。二醋酸防霉用2份醋酸和1份醋酸钠混合,再加入1%的山梨醇搅拌均匀,干燥后以1%的比例掺入饲料中,饲料一般可贮存90天左右。三丙酸钙钠防霉每100公斤饲料加入100克丙酸钙或50克丙酸钠,搅拌均匀,贮存于水桶、水泥袋或塑料袋中,防霉期一般可达100天左右。四克霉净防霉每1000公斤混合饲料中加入0.5公斤克霉净;可以使饲料60天不霉变、不结块。饲料防霉四法  相似文献   

8.
各种禽畜和水产饲料在贮存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霉菌和毒素,霉变的饲料中可检测出如青霉菌属、镰孢霉菌属、曲霉菌属等,这些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危害极大,其中以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大,所以,饲料都要采取物理的或化学的防霉措施。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单方的如丙酸盐类、甲酸及甲酸钙、山梨酸、柠檬酸、马酸二甲酸以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添加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善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品质。为了提高防霉剂的防霉能力和综合…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生产中,饲料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成本构成约占畜禽生产成本的六到七成。畜禽饲用霉变的或含有有毒成分的饲料会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做好饲料防霉工作,对饲料有毒成分要进行脱毒处理。现介绍有关畜禽饲料防霉脱毒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饲料防霉方法。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有黄曲霉菌、赭曲霉菌、禾谷镰刀菌、扩展青霉菌  相似文献   

10.
采用饲料强化防霉和常规防霉的方法,探讨纳他霉素对饲料的防霉效果。试验选用自配饲料,分成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个平行。对照组不添加防霉剂,处理组分别添加500mg/kg丙酸钙、2.5、5、10、20和30mg/kg纳他霉素。结果表明:(1)饲料强化防霉试验外观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5~20mg/kg NT能够在储存期间缓解饲料霉变。饲料常规防霉试验外观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30mg/kg NT能够缓解饲料霉变,延长饲料的储存期。(2)饲料强化防霉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T显著降低了5d和10d的饲料霉菌数(P0.05);15d时,添加2.5、5和10mg/kg NT组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d时,与对照组和丙酸钙组相比,添加5mg/kg NT组饲料中霉菌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常规防霉试验中,0~15d时,各组饲料霉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d时,与对照组相比,10、20mg/kg和30mg/kg NT组饲料霉菌数显著降低(P0.05);45d时,添加20mg和30mg/kg NT组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d时,各组饲料霉菌数无显著差异(P0.05)。(3)饲料强化防霉试验营养成分测定中,10mg/kg NT组饲料在5d、15d和20d时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常规防霉试验营养成分测定中,在45d时,20 mg/kg NT组饲料水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mg/kg NT组饲料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60d时,5和10mg/kg NT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各项指标,本试验建议纳他霉素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20mg/kg。  相似文献   

11.
饲料被动物食入之前所受的损失多为霉菌所致,其结果是饲料变色、发热、发霉、生化变化、重量减轻以至毒素生成。尽管防霉可由轴射、冷冻、干燥、真空拟制或贮存塔内输入惰性气体等多条途径来实现,但因这些措施耗费过高而未能付诸应用。目前最适于饲料工业的是化学防霉。现将有关饲料化学防霉的机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简述。一、防霉剂及其作用机理作为饲料防霉剂必须既有抑制真菌作用,又对动物无毒,所以联合国FAO/WHO只允许有限的药剂种类作为食品及饲料的防腐剂。而且因饲料没有连续液相,于是  相似文献   

12.
饲料在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霉变,使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下降,霉变饲料会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并引起一系列的中毒症及免疫抑制,甚至死亡,给畜禽带来很大的危害,而且霉菌污染还是造成饲料利用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使用饲料防霉剂预防饲料霉变。为了解防霉剂的防霉效果,更好地合理使用防霉剂,文章在总结饲料中常见病原性霉菌种类和毒素及其危害,目前市场饲料防霉剂种类、使用效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防霉剂防霉效果的检测方法,同时对影响饲料防霉剂使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饲料原料在收割、加工、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均会受到霉菌的污染。饲料中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在饲料贮藏期间会不断繁殖,因而导致饲料品质劣变,大大降低饲用价值。陈必芳等(1996)对全国28个省、区、市86家规模化饲料加工厂和18家饲养场的27份饲料及原料调查发现,配合饲料霉菌污染率为100%,饲料原料为99%。L.Russell等(1991)对美国中西部7个州的82家饲料厂调查发现,饲料中广泛存在着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作物产品受霉菌污染,每年由于霉变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10%左右。饲料霉变及霉菌毒素严重影响饲料工业和畜牧生产。因此为了保证饲料品质及保存饲料产品,有必要对饲料进行防霉处理。  相似文献   

14.
新型霉菌毒素吸附剂——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代谢次生物。目前,已知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约有100多种,主要为青霉菌属、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所产的多种霉菌毒素。饲料和饲料原料霉变并由此造成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危害。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防霉措施,但由于饲料作物在田间、储藏、加工等诸多环节均可受到霉菌感染,防霉工作很难完全有效,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阪中岗食品技术研究所从竹叶中提取出一种高效、天然、可食用、无毒副作用的防霉防腐剂。该发明经实际试用表明:按千分之三的比例把这种防霉防腐剂添加到各类食品或饲料中,就能有效地抑制乳酸菌、枯草菌和霉菌的繁殖,从而防止食品或饲料的生霉变质。还可以把这种防霉防腐剂兑成千分之一浓度的水溶液,浸泡或喷洒蔬菜、水果、肉品以及饲料原料,也能起到防霉防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鸡霉菌毒素中毒主要原因饲料霉变导致霉菌毒素含量超标是鸡霉菌毒素中毒的主要原因。我国的饲料卫生标准规定,每克鸡配合饲料中霉菌数应小于45×103,超过45×103为禁用饲料。霉菌是引起饲料发霉变质的主要原因,由于配合饲料的营养丰富、结构疏松、吸湿性强,非常适合霉菌生长繁殖。因此,饲料的防霉问题仍然是饲料行业的难题,也是各养殖场应加以重视的工作重点。(二)霉菌毒素对鸡群的影响霉菌毒素中毒具有普遍性,大  相似文献   

17.
芳香型植物精油应用于饲料防霉的可行性探讨王红星,敦燕群优良而有效的防霉剂应具备的条件:①抗菌谱广。能有效地抑制广谱菌及酵母抱子的繁生,并能有效地抑制沙门氏菌及其它普通病菌。②渐挥发,能够释放出来。防霉剂和霉菌接触才能有效,固体饲料没有连续液相,于是防...  相似文献   

18.
饲料霉变及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影响着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因此,国内外的饲料生产厂商和科研人员,十分重视防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采用的饲料防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辐射灭菌;添加防霉剂;使用防霉包装袋;化学消毒和辐射结合防霉;控制真菌遗传密码。目前,主要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市场上防霉剂种类繁多,适用范围及防霉效果不尽相同,如使用不当还会引起中毒现象,如何选用合适的防霉剂是在实际生产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人们在使用防霉剂时往往注重防霉剂的价格,而忽视防霉剂防霉效果。为了解防霉剂防霉效果,更好地合理使用防霉剂。本文介绍影响防霉剂作用效果的因素和防霉剂防霉效果的检测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霉次级代谢物,广泛存在于饲料、食品中,但人们对它还未引起足够重视,防霉意识不强。因此,饲料霉变问题仍然是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是猪饲料中各类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它们是由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应激反应或毒菌生长条件的改变造成的。猪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橘青霉毒素、F-2毒素、烟曲霉毒素等)不但能引起猪各种毒性症状,还可通过食物链造成人食物中毒。目前防止霉菌毒素污染饲料的措施主要为做好饲料的储存和防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