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对猪只精确饲喂要求越来越高.与传统人工饲喂模式相比,液态料饲喂系统可根据不同猪只饲喂曲线需求进行自动配方,对猪只实现精确饲喂,具有提高料肉比、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本文从液态料饲喂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要点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猪场自动供料系统已成为猪场发展的必然选择,质量可靠的供料系统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力,还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水平、节约饲料成本。按饲料饲喂状态,供料可分为干料系统和液态料系统,干料系统主要有绞龙系统、塞链系统;液态料系统主要分为有残余饲喂系统和无残余饲喂系统两大类型。此外,近几年不少猪场采用了母猪电子群养饲喂系统。而大家往往将智能饲喂系统与母猪电子群养系统混为一谈。实际上干料  相似文献   

3.
高岩 《猪业科学》2016,(10):38-39
正1猪场液态料系统现状猪场液态料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饲养成绩、降低成本,但是目前我国养猪场应用液态料系统的比例还比较低,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对液态料的认识不足。在欧洲,猪场液态料系统被广泛使用多年,采用液态料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饲喂成本,增加竞争优势。Cooperl作为法国最大的养猪企业,通过多年液态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改善饲喂方式提高生产成绩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欧洲目前有相当比例的猪场,采用液态料系统以降低生产成本。法国有超过20%的猪场采用液态料系统,丹麦和荷兰接近60%。1液态料系统的优势欧洲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经验表明采用液态料系统有以下一些主要优势。1)适口性好,采食量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换效率高2004年英国肉类与家畜委员会(MLC)做的育肥猪干料和液态料饲喂的详细对比,  相似文献   

5.
<正>新大牧业使用液态饲喂设备已有13年的历史,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新大牧业生产总监谢有福,请他分享液态饲喂设备的使用经验和遇到问题的探讨。液态饲喂系统在欧洲国家使用最多,根据资料显示在欧洲母猪舍使用液态饲喂设备的比例达一半以上,保育舍相对少一些。2004年液态饲喂系统开始在国内使用,当时只有包括罗牛山、新大牧业等企业使用此设备。在2003、2004年的时候,无论固态料还是液态料,机械化程度都比较低。经过十几  相似文献   

6.
肖和良 《猪业科学》2017,(11):98-100
通过调查,湖南洞口县规模化猪场91%以上都在使用干料槽饲喂生猪,自配饲料占9%用湿料。对干料槽饲喂生猪管理方式,笔者把它总结为3种:粗放式、半粗放、精细化管理,设计3组饲养试验,对日增重、料重比,节料对比等效果比较。试验结果:精细化较粗放式日增重提高5.7%,节料13.0%。并对干湿料槽设备和智能化投料系统进行研究,得出保育猪用液态料饲喂器(湿料槽)好处多,生长猪用干湿料槽均可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7,(3)
<正>液态饲喂是目前养猪行业热议的话题。液态饲喂系统用于肥育猪饲养能够降低料重比、提高增重、改善呼吸道及肠道健康~([1]),其在国外的应用理念已逐步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并影响着我国的养猪从业者,甚至有人预言液态饲喂将是行业的趋势~([2])。然而目前关于液态饲喂系统实际应用数据的报道较少,关于制约液态饲喂系统使用效果的关键指标,如水  相似文献   

8.
液态饲喂即采用液态粥状饲料进行饲喂,相比固态饲喂方式,具有饲料来源广,配方变换灵活,方便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同时,液态饲喂包括传统的湿拌料直接饲喂和经发酵后饲喂动物的饲喂方式,以及通过智能饲喂系统控制的智能饲喂方式.本文介绍了液态饲喂的相关概念,适合用作液态饲喂的原料,液态饲喂的方法以及在养猪中的应用研究,总结了液态...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工业控制技术的成熟为养猪场液态料的饲喂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猪场对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饲喂都使用了由电脑控制的液态饲喂系统。文章结合笔者的使用经验,谈一下该系统用于母猪饲喂的优缺点(如表1、表2、图1所示),并对其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9):135-136
<正>由于猪在采食时常有拱食、前脚跨入饲槽及争斗行为,猪的采食行为和饲喂设备对饲料的浪费量有着明显影响。目前猪用饲喂设备的种类较多,包括自动料箱、干料自动饲喂系统、液态饲喂系统、电子饲喂系统和干湿饲喂器等。基于自动饲喂系统和电子饲喂系统投资大,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研究饲喂颗粒料或液态料以及日粮添加精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1 d断奶的健康仔猪67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8头。试验日粮采用2×2多因素方差设计,2种饲料形态(液态料或颗粒料),2个精氨酸水平(0或6 g/kg精氨酸),试验共进行21 d。断奶后前10 d饲喂液态料较颗粒料显著改善了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比(P<0.05);在断奶后第11~13天液态料向颗粒料过渡阶段,液态料组较颗粒料组对日增重和料比具有负面影响(P<0.05);饲料形态和添加精氨酸以及饲料形态和仔猪日龄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断奶后前10 d,饲喂液态料的仔猪较颗粒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摄入量(P<0.05);断奶后前10 d饲喂添加精氨酸的液态料仔猪,由液态料向固体料过渡,显著提高了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液态或颗粒饲料添加精氨酸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浆尿素氮含量(P<0.05);饲喂液态料的断奶仔猪在28和37 d较颗粒料组显著降低了血浆尿素氮含量(P<0.05)。除了色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外,液态料较颗粒料均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浆氨基酸水平(P<0.05);颗粒料或液态料添加精氨酸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浆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水平(P<0.05)。综上所述,断奶后仔猪饲喂液态料可以提高生长性能,但无论颗粒料还是液态料添加精氨酸均可以显著提高血浆精氨酸水平,降低尿素氮含量。  相似文献   

12.
邱祁  马源  刘心彤  邵威  周赵凤 《猪业科学》2020,37(8):137-139
文章介绍了现有自动化饲喂系统,包括输料机械种类,固态料和液态料饲喂系统,分析对比了两种饲喂系统的优缺点及目前国内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型猪场饲喂现状和痛点,进一步介绍了其发展趋势和应用要点。中小型猪场因其资金承受能力有限和养殖人员专业程度参差不齐,现有自动饲喂系统需要根据场地以及猪场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改动适应,提供高—中—低配等不同选择模式,降低硬件占比,提高软件功能,做到设备功能集成化,移动化,达到一机多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大发展大繁荣,在一些养猪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液态发酵饲喂系统进行科学化养猪.通过数据分析,荷兰养猪场使用过液态发酵饲喂系统后母猪可以达到平均产2.4胎,且每胎仔活率可以达到12.32头,其中年断奶仔猪可以达到26.83头.跟踪数据可知母猪反应率可以达到7.4%,仔猪断奶日龄平均在26~28天.由于液态发酵饲喂系统智能化水平高,能高效进行养殖工作,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液态发酵饲喂系统是当今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的模式改革,将猪场全面转为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工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液态料饲喂技术在规模化猪场的应用,养殖企业已经不再简单地用全价料制作液态料。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使用液态料饲喂已经成为现代化养殖场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但是笔者发现市场上现有的液态料设备形式有着较大的不同,虽然都称之为液态料设备,但是实际的使用原理、逻辑和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别。那么,到底应该选择哪种液态料设备?1粥料器粥料器(图1)作为液态料应用的主要形式,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历史。目前主流的几款粥料器设备已经在配置工艺、饲喂曲线、  相似文献   

16.
猪液态饲喂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郗伟斌  颜卉  关贵岩 《养猪》2004,(2):9-10
饲喂液态饲料并非新概念或新技术。传统上猪一般采用液态饲喂方式,随着集约化养猪的发展逐渐被干料饲喂方式所替代。但最近人们又开始重新应用并发展了这种古老的饲喂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液态饲喂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液态饲喂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液态饲喂设备设计制造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并简单综述了液态饲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中旬,安徽某集团在合肥附近将一个旧养殖场原址重新规划(见图1),重建为一个存栏12000头的育肥场。项目计划建设育肥舍2栋共24间存栏500头的育肥舍。其中北侧一栋12间育肥舍采用液态料饲喂,南侧一栋12间育肥舍采用常规的全价料干料饲喂,该集团希望通过此项目全面的对液态料饲喂和已有的干料饲喂进行直接对比。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两种不同厂家的液态饲喂器在使用效果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组饲喂,记录增重饲料成本的方法,结果显示对比传统的干料槽,使用液态饲喂器可明显提高保育猪的生长性能、改善保育猪的料肉比、降低猪只增重的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国内使用液态料的规模猪场不超过20家,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随着液态饲喂的"本土化",服务更新能力的加强,相信越来越多的规模猪场已经认识到液态料的优势并开始利用。液态饲喂方式相信很多中国养猪人并不陌生,液态饲料也具有成本低、消化吸收率高等优势,在中国90年代也有一批猪场尝试使用,但为什推广形势一直不容乐观?到底是设备厂家不能提供及时的服务还是液态饲喂体系运用对人员要求高?液态饲喂体系的优势要充分展现需要突破哪些瓶颈?本刊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