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都昌县万户乡塘美村棉农李咸龙,是我县丘陵红壤棉区典型的棉花高产户。植棉面积0.28ha,由于不断总结创新,大胆引用先进技术,91、92连续两年皮棉单产突破3000kg/ha 大关,创造了我县棉花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2.
江汉平原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汉平原棉区地理气候条件优势,适宜棉花生长,加上棉农植株经验丰富,这为该地区棉花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经济条件.该棉区是湖北省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近年来,该棉区棉花单产没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在棉花栽培上还存在不少误区,严重阻碍了该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该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对策作了简要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提高该区植棉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棉花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植棉效益显著增长 ,棉农植棉积极性日益高涨 ,面积逐年扩大 ,由 1999年的 1.3万 hm2增加到 2 0 0 3年的 2万 hm2 ,全市棉花单产水平由135 0 kg提高到 172 5 kg,提高了 2 8%。但从总产构成情况来看 ,老棉区的棉花单产水平徘徊不前甚至有些下降 ,而新棉区的单产水平飞速上升 ,棉花发展很不均衡 ,从而影响了库尔勒市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1存在的问题1.1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不平衡。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 ,养分配比欠合理 ,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土壤综合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差、土…  相似文献   

4.
龚平  房传胜 《中国棉花》2006,33(4):42-43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之一,也是高产棉区,笔者2005年7-10月在江西、湖北、安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19个县进行了棉田调查发现:种植品种70%以上是抗虫杂交棉,基本上是营养钵育苗,种植密度每公顷1.5万~3.0万株,公顷产子棉3000~5000kg。总体植棉水平较高。1存在问题1.1植棉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最低单产每公顷2250kg,最高的能达到6000kg,植棉收入差距达1~3倍。单产水平低的农户主要是新棉农、墨守成规的老棉农或非主产区的棉农。1.2重前轻后多早衰。棉农大多注重前期管理,忽视后期管理,后期在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上投入不足,减产1~3成。1.…  相似文献   

5.
九江市是个老棉区,植棉时间长,亩产量高,今年在去年55万亩的基础上扩种了38.7万亩,明年又将继续扩大,而其中绝大多数是水稻田改种棉花。水稻土植棉有着其特殊性,而新棉区的棉农又较缺乏植棉经验,为了我市棉花达到平衡增产之目的,特作如下论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湖口县委书记刘荣喜的这篇文章,从分析我省的植棉历史、栽培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发挥江西棉花生产优势的必要性。同时,针对着在全国棉花生产的大好形势下我省棉花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面积和提高单产,尤其是尽快培育出优质、高产新品种,生产优质棉,以赢得国内外原棉销售市场的办法,为搞好我省棉花生产指出了途径。这将有利于增强我省棉区生产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棉农的植棉信心。  相似文献   

7.
传统棉田耕作制度的弊端与调整改革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35万~50万公顷,单产1050kg@hm-2,总产40万~50万吨.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和棉花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湖北棉区特别是主产棉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研究改革并建立新型的棉田耕作制度,提高棉田整体效益,增加棉农收入,促进湖北棉花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势在必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 ,浙江省棉花生产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随着杂交棉的推广应用 ,棉花栽培技术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棉农在生产管理上仍延续原来的方法 ,棉花产量和品质难以充分发挥 ,棉农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为此 ,对浙江省东部沿海棉区的棉花生产新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以期促进我省棉花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变植棉习惯 ,适应棉花生产的新需要 ,提高植棉效益。1基本条件及两个转变1 .1基本条件。浙江省东部沿海棉区主要分布在围垦海涂地区 ,是全省的老棉区 ,土质属粘质粉壤土 ,土壤养分一般表现高钾、中磷、低氮 ,田间…  相似文献   

9.
赣北棉区棉花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赣北棉区几个植棉大县2005年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找出了棉花生产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对策,希望规范棉花市场,确保棉农利益不受损害,实现棉农与用棉企业双赢,促使江西省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疆杂交陆地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新疆兵团成功引种杂交陆地棉品种标杂A1以来,杂交棉在新疆兵团推广速度很快,棉花单产大幅提高,棉农植棉效益不断增加。杂交棉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综合性状好,已经被新疆兵团各植棉单位认可,兵团要实现“十一五”期间棉花公顷产皮棉突破3000kg的目标,发展杂交棉产业已势在必行。结合近几年南疆杂交陆地棉生产实践,总结出南疆棉区滴灌条件下杂交陆地棉高产栽培经验,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棉农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纳是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关键,也是促进江西省棉花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根据对江西省主产棉区棉农的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棉农对棉花板地直播种植技术的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江西省棉农采纳棉花板地直播种植技术的因素主要有棉农(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营类型、植棉面积、是否参加棉花新技术培训、获取该技术的便利性以及邻居是否采纳该技术。以上分析结果对江西省棉花种植技术推广有4条政策启示:培育棉花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降低植棉新技术获取难度;树立棉农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棉农的培训,提高棉农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1主要风险1.1市场风险。进口棉花大量涌入,抑制国内棉价上扬,导致棉农植棉信心不足。2003年棉花产量因灾下降,棉价创历史最高,植棉收入未有突破;2004年棉花产量创历史最高,棉价大幅下跌,增产未能增收;2005年棉花产量因灾减幅较大,棉价虽小幅上扬,产值仍然下降;2006年棉花受涝严重,单产比正常年景减产三成,因抗灾成本增加,实际植棉效益减四成。1.2自然风险。2003年以来,棉区有3年遭受洪涝、台风、暴雨、低温、寡照等异常气候的严重影响。2003年的洪涝,造成棉区12.4万hm2棉花受涝,5.2万hm2棉花受渍,1.74万hm2棉花绝收;2005年的9号台风和大暴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舞钢市棉花生产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单产长期徘徊在每公顷90 0 kg左右,严重影响棉花生产的发展。为了增加棉花科技含量,提高棉花单产和植棉经济效益,实现高产高效,增加棉农收入,调动棉农植棉积极性,推动全市棉花持续、稳定发展。从1 998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棉花一优双高综合开发,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合本市的配套技术。1搞好播前准备,为棉花优质高产打下基础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是获得棉花优质高产的基础。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给棉花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要求棉农大田以深耕2 6cm为宜,并耙透、耙匀、耙平。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北潜江棉区棉农植棉意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潜江市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15%以上,并分析了缩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稳定棉花生产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彭泽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属长江流域棉区.经过多年不断推广植棉新技术和引进抗虫杂交棉品种,植棉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棉农的植棉效益也较以往有所增加.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棉花生产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这将是提高植棉效益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CCGI对2009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述评,总体评价是:与2008年比较,棉花面积减少8.9%、单产略减3.37%,总产减少10.4%;棉价上涨,植棉效益增,减产不减收;面积下降的原因是2008年植棉成本飙升,收购价跌入谷底,植棉效益暴降至负收益,粮涨棉跌造成比较效益下降;单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全年气候条件总体不利于棉花生长,加上棉农投入减少、管理粗放。  相似文献   

17.
自1999年以来,滨州市已全面普及抗虫棉.抗虫棉的推广应用,克服了棉区广大棉农的"恐虫"心理,有效降低了棉铃虫的为害,降低了植棉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棉花产量,增加了植棉效益.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植棉老区。近年来,随着棉花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植棉大县射阳抗虫杂交棉面积达5.7万公顷,占全县植棉面积的96.2%,品种以中棉所29、鲁棉研15号、科棉1号为主,平均每公顷皮棉1635kg,为提高单产、增加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也成为沿海棉区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栽培技术也因此倍受沿海棉区广大棉农所关注。因此,对射阳县大面积夺取抗虫杂交棉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多年实践和探讨。1适宜密度。抗虫杂交棉个体发育优势强、植株高大,宜等行种植。一般…  相似文献   

19.
潘选凡 《中国棉花》2016,43(5):45-46
<正>长江中下游棉区已有700多年的植棉史,植棉水平、规模和原棉品质随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提升,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提升更快,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本区民计民生的提高。这是一个有优势的宜棉区域,是我国未来棉花结构调整后的主要产区,是目前和未来都要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植棉区。虽说目前转型期的态势给棉花产业和棉农带来了尴尬和迷茫,但也预示着新的产业模  相似文献   

20.
我省棉区内陆盐碱地较多,地下水位高,冬季1.5米,雨季只有0.5米;全年蒸发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中全盐量多在0.3%以上,超过棉花正常生长极限,影响棉花出苗。长期以来,棉农创造出很多切实可行的碱地植棉经验。现将沟播植棉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