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瑞丽桔小实蝇、瓜实蝇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瑞丽,桔小实蝇一年发生5-6代,以第5代和第6代成虫越冬,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20-150天。瓜实蝇一年发生7-8代,以第7代和第8代成虫越冬,完成一个世代需要90-120天。温度影响卵、幼虫及蛹的历期,湿度影响羽化率。用不同寄主饲养桔小实蝇,其产卵量、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及幼虫历期具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玉米秸秆垛中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调查数据分析,明确了吉林省中部地区(公主岭)越冬代玉米螟蛹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通过对田间系统调查数据分析,明确了一、二代玉米螟卵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一代玉米螟卵的孵化率达90%以上,卵很少被寄生和捕食,一代幼虫化蛹率为89%~94%.二代玉米螟的田间整个落卵期卵粒赤眼蜂寄生率达70%,卵被捕食和脱落很少,在9月12日左右二代老龄幼虫占92.7%,未见二代幼虫化蛹.研究表明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螟已由每年发生1.5代转变为每年发生2代.并对导致世代数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印度谷螟各虫态及性别对60Co辐照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3年有^60Co-γ射线3,3.5,4,5,7,15,30和60Drad剂量辐照印度谷螟老龄幼虫,1-2日龄、3-4日龄、5-7日龄蛹,1-3龄成虫和F1代3-4日龄卵。研究表明,各虫态对^60Co辐射敏感性的顺序依次为:老龄幼虫>蛹>成虫;1-2日龄蛹3-7日龄蛹;雌虫>雄虫。用于直接防治,用7-10Krad辐照幼虫和蛹,用30Krad辐照成虫和卵就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用3-3  相似文献   

4.
苹果蠹蛾分布与降雨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瑞华  张遵雄 《植物检疫》1996,10(3):129-136,141
本文初步探讨了降雨对苹果蠹蛾分布的影响。作者在敦煌进行了室内模拟降雨实验,其中对越冬代老熟幼虫和蛹的实验结果为:经浸水<15s、10min、30min、1h、12h和24h的实验,幼虫死亡率为21%-52%,化蛹率为34%-56%;蛹的死亡率为59%-100%,羽化率为0-19%;SSR检验表明,浸水时间愈长,幼虫和蛹的死亡率愈高,而化蛹率和羽化率则愈低。经模拟微雨、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冲淋实验  相似文献   

5.
白面叉草蛉Dichochrysa albofrontata Yang et Yang是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实验室温(26℃~32℃)及特设(16℃、20℃、24℃、28℃、32℃)下对白面叉草蛉的发育及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面叉草蛉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幼虫期分3个龄期。幼虫捕食螺旋粉虱的卵、若虫和拟蛹,偏嗜拟蛹,其中3龄幼虫捕食量大。在室温下,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为31.5d~41.5d,其中幼虫期平均14.3d,蛹期平均8.7d,卵期平均3.3d。在16℃~32℃温度范围内,白面叉草蛉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其中在32℃下最短,分别为卵3.1d、1龄幼虫4.2d、2龄幼虫4.0d、3龄幼虫5.2d、蛹10.8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1.8℃、幼虫7.5℃、蛹9.5℃、世代10.5℃,卵、幼虫、蛹和世代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2.7日度、310.5日度、230.7日度、716.1日度。据此估算,该虫在海南每年可完成6~7代。在16℃~32℃范围内各虫态及世代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  相似文献   

6.
采用捕食行为观察、多种猎物共存、功能反应测定和干扰反应测定试验研究了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特性。结果显示,叉角厉蝽主要在上午时段搜寻猎物,能捕食草地贪夜蛾2~6龄期幼虫和预蛹,对6龄期幼虫和预蛹具有喜好性;其雌成虫和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捕食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分别为N_a=(0.981 9N_0)/(1+0.040 8N_0)和N_a=(1.333 6N_0)/(1+0.159 7N_0),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头和6头;叉角厉蝽3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的捕食反应以及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5龄幼虫的捕食反应均为常数,捕食量为1~2头/d;叉角厉蝽自身密度不影响其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红脊胸牙甲Sternolophus rufipes Fabr。属鞘翅目牙甲科,是水生甲虫。在我国的分布,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北至黄河南岸,南至海南岛。红脊胸牙甲的幼虫和成虫,均捕食蚊幼虫和蚊蛹。本文着重研究这种牙甲生物学及习性,并进行其捕食蚊幼虫和蚊蛹的初步试验,为进一步利用于治蚊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两年的田间定点系统观察和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初步提出稻秆潜蝇的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方法。短期预测田间各代幼虫发生期,采用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定化蛹高峰期与查被害株长出正常新叶株率与化蛹率的相关性回归预测法,准确性较高。用当年第2代幼虫成蛹有效量,可对预测翌年发生轻、重作长期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棉田溪岸蠼螋 Labidura riparia 对棉铃虫的控害潜能,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溪岸蠼螋不同龄期的若虫、雌雄成虫对棉铃虫幼虫、蛹和成虫的捕食能力以及其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溪岸蠼螋都不捕食棉铃虫完整的蛹体, 但对棉铃虫幼虫和成虫都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 雌性溪岸蠼螋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 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最大, 为(31.3±1.1)头。1龄溪岸蠼螋若虫也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 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为(1.7±0.7)头。不同龄期的溪岸蠼螋对相同龄期棉铃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增加而增大。对1~3龄棉铃虫幼虫,溪岸蠼螋雌成虫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溪岸蠼螋雄成虫,再次是溪岸蠼螋5龄若虫。但是,对棉铃虫4~6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溪岸蠼螋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捕食选择试验表明:溪岸蠼螋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1~4龄幼虫均表现正喜好性, 对5~6龄棉铃虫幼虫和雌雄成虫表现负喜好性。  相似文献   

10.
一代稻秆潜蝇新健叶率与化蛹率相关性研究初报张志勤(浙江省泰顺县病虫测报站325500)稻秆潜蝇以二代幼虫为害单季晚稻幼穗造成严重损失,调查一代幼虫的化蛹率是预测二代发生期的重要方法。常规的做法是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从化蛹始盛期开始到盛末期为止,每隔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