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玉米多元多熟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富 《玉米科学》1997,5(1):059-061
小麦、玉玉套作完成一年内种植收获三季多元多熟新型耕作制度。以小麦幅留行,套种地膜春玉米,麦子收获后种植夏玉米。春夏玉米共生期在10-15天,达到优化麦、玉复合配置。安全收获,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甘肃省马铃薯新品种和优良新品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85-6-14,陇薯2号,天薯6号达到优良评判标准。对新品系85-6-14,178-268进行模糊相选择分析。结果表明,85-614与天薯6号最相似,178-268与陇薯2号最相似,因此可分别采用天薯6号和陇薯2号相应的农艺栽培措施管理86-6-14和178-268,此法可省去复杂的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70-80年代在花生计划性高产栽培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每公顷产6000-7500kg花生大田栽培产量的重演性及措施与调控指标的可行性。结果4年产量基本达计划要求。栽培过程中着重抓好早播。即在大寒期间播种,播后喷除草剂覆盖地膜;整地时结合全层施肥,后期养根保叶,在4月下旬开始,每隔10天喷1次,共喷4-5次百菌清等,控苗保果,以荚果发育期平均单株主茎高35cm,分枝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淮豆4号高产栽培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斌  张复宁 《大豆科学》1999,18(3):243-247
采用混杂设计研究淮豆4号在播期、密度、施肥三因素不同水平下,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天及干物质积累分配情况,探索出200kg/亩以上高产栽培的合理生理指标:叶面积指数分枝期(V8)2.0~2.1在开花盛期达到提高4.1-5.0,然后缓慢下降,并维持在3.5-4.2之间,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应是源多库足,分枝2.8-3.5个,单株结英30个左右,每英粒数从2.2为宜,百粒重22g以上,相应栽培模式是:6月上  相似文献   

5.
肥促化调是当今棉花高产栽培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依据作者多项花科技成果,结合<<湖南省棉花栽培技术规范标准>>。<<安乡县棉花育苗移栽技术规范>>,产总结当地棉农高产栽培经验,将营养钵棉花肥促与化调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全程肥促化调栽培方法。肥促指巧施种肥,轻施苗肥,穴施肥泥浆,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普施叶面肥;化调指苗床期喷施壮苗素-壮苗,蕾期,花铃期喷施缩节胺-稳架,叶絮期喷施乙烯利-催熟。  相似文献   

6.
1990—199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研究了4个燕麦品种在播种期和孕穗期施氮或延迟播期对燕麦蛋白质、油份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在孕穗期施用氮肥能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减少含油量,但β-葡聚糖含量对增施氮肥无明显反应.通常,延迟播期可增加蛋白质和β-葡聚糖含量,减少含油量.然而,1992年随播期的延迟,蛋白质和油含量有增加趋势,而β-葡聚糖含量无明显改变.由于不同年份的试验结果有差异,生长季节的环境条件似乎会影响延期播种对蛋白质、油和β-葡聚糖含量的作用.虽然有些品种与栽培管理的互作是显著的,但4个品种生化成份的顺序在整个试验中一直是稳定的.因此,如果需要改进这些特性,基因型与栽培管理的互作不会过分影响后一代育种材料蛋白质、油份和β-葡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甘肃省马铃薯新品种和优良新品系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85—6—14、陇薯2号、天薯6号达到优良评判标准。对新品系85-6-14、178-268进行模糊相似选择分析。结果表明,85-6-14与天薯6号最相似,178-268与陇薯2号最相似,因此可分别采用天薯6号和陇薯2号相应的农艺栽培措施管理85—6—14和178—268,此法可省去复杂的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8.
小麦花生两熟双高产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运筹施肥,对小麦花生两熟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研究表明:小麦花生两熟栽培,施肥重点应在小麦,宜占总施肥量的60%-80%。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拔节至挑旗期,NPK配合追施.花生追肥在始花前一次施足。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塑料薄膜笼罩处理将香蕉试管苗的定植期提早在3月中旬,比常规种植提早20天,栽培成活率达100%,增产幅度为8.64%,每亩可增收404.40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植蕉园前期温光条件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实际情况,我们引进一种水果型玉米-美国“霸多娜”超甜玉米进行蕉园套种并获得成功,为蕉农增产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现将其主要特征及套种技术简介如下:一、特征与特性美国“霸多娜”超甜玉米属感温型杂交组合,熟期早,早季种植全生育期80天,播种到开花历时55无,扬花期过后25天成熟,株高130cm,平均叶片数16片,每株可产玉米棒1.5~2穗,每穗棒鲜重250-300g,生长发育温度为10~32℃,不耐高温,三叶期为磷素临界期,抽雄扬花期为水分临界期。二、主要栽培技…  相似文献   

11.
饲麦201是由西引二号X蒙克尔杂交而成,1991年我场从江苏农学院引进种植,经四年试验,表现为抗病、丰产、早熟、抗倒、适应性强,病虫害轻,较好地解决了大面积吨粮田建设和缓解栽培期集中等难题。一、产量表现1992年参加我场新组合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09石公斤,比西引二号增产周.8%,同年参加省农垦区试,平均单产465.99公斤,比西引H号增产11.2%。二、主要特征特性(-)生育特性春性,早熟类型,常年在5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198天,比西弓I二号早熟6-8天,适宜在苏中稻麦间作和中上等肥力水平的中晚茬种植,对扩大规模种植,错…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长江流域适宜的棉花栽培模式,研究了2个播期(A1:5月10日,A2:5月30日)和4个种植密度(B1:5.25万株·hm-2,B2:7.50万株·hm-2,B3:9.75万株·hm-2,B4:12.00万株·hm-2)互作的不同栽培模式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形成因子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10日播期获得的籽棉产量和衣分均优于5月30日播期,并在密度为9.75万株·hm-2时籽棉产量最大;棉花纤维品质与种植密度关系不密切,但在5月30日播期下棉花纤维品质相对较好。在生产中,应依据实际生产条件选择相应的栽培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1991-1992年栽培试验,明确了闽南地区芙蓉红麻369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上中旬,适且收获期为9月下旬,栽培密度为亩定苗1.2万株左右,施肥管理于第一次间苗后轻施提苗肥,重追肥分两次施,定苗后(9叶龄)较轻,旺长初期(16-17叶龄)较重,旺长盛期(50叶龄)补施壮尾肥,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大中88-91是我场通过辐射德育原饲料大麦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寒、蛋白质含量较高等特点。一般单产6000-7000kg/hm^2,产量潜力7500kg/hm^2以上。高产栽培在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主攻足穗、大穗,提高粒重,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5.
优质杂交水稻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优质杂交稻的品质除受遗传特性制约外,还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等的影响。发展优质杂交稻,要求抽穗--结实期具有适宜的光温条件,在栽培上注意适当稀植、施足肥料并采取适宜的施肥技术、重视后期水浆管理、适时收获、采用适宜的稻谷干燥方法、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纤维用亚麻生育期长短主要取决于出苗-开花的日数。株高和单株干物重的生长动态呈“S”形曲线,单株功能叶片数呈“抛物线”形曲线。较早熟组出苗后25-40天增长最快,较晚熟组出苗后25-45天增长最快,较早熟组在出苗后的前30天生长比较晚熟组快,30天后较晚熟组生长更快,出苗后40天前后各熟期组株高基本一致,以后较晚熟组愈来愈超出。生育期愈长株高,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有愈高的趋势,但纤维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  相似文献   

17.
长效碳酸氢接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调制的新型优质化肥,其良卡利用率比碳酸氢铁高Zo-25/,肥效期长达90-11(天,成本低,促早熟,施用于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增产8%-12%.长效磷酸氢按作旱田底肥深施,每亩50kg,追肥在玉米6-srt叶叶控年理好,每亩sotg.水田作底肥深施15。In,每亩60kg,全层施肥在耙地前亩施6o&g.追肥在插后5-7天,一次性亩施60kg。沙质土,漏水田不宜施用.长效碳酸氢铵  相似文献   

18.
粤北地区晚稻抽穗期除了受种性制约外,还取决于播期、秧龄和插期手栽培因素。作者于1982年在韶关地区农科所,采用汕优6号、广二104、桂朝2号三个非典型晚稻品种作播播期试验,建立了齐穗期依播、插期变动的函数关系及其数学模型。应用韶关地区(市)农科所1978-1987年的试验资料作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学方程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极早熟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哈尔滨条件下错期播种三份大兴安岭农区的极早熟大豆,结果表明,播期对极早熟大豆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哈尔滨条件下种植85-100天的早熟大豆,在5月15日-5月30日之间播种均可获较高的干物质重和子实产量。播期对早熟大豆的许多农艺性状具有大的影响。无论在何时播种早熟大豆,干物质重总是一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而瘪粒率是降低产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纤维用亚麻生育期长短主要取决于出苗--开花的日数。株高和单株干物重的生长动态呈“S”形曲线,单株功能叶片数呈“抛物线”形曲线。较早熟组出苗后25-40天增长最快,较晚熟组出苗后25-45天增长最快,较早熟组在出苗后的前30天生长比较晚熟组快,30天后较晚熟组生长更快,出苗后40天前后各熟期组株高基本一致,以后较晚熟组愈来愈超出。生育期意长株高、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有愈高的趋势,但纤维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中晚熟组,种子产量有相反的趋势。长麻率以中间组最高,早熟组较低,晚熟组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