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对杂草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萌发不会影响杂草稻种子萌发.水稻与杂草稻不同比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与杂草稻基本苗在27∶ 1~320∶1时,水稻不影响杂草稻的生长,对杂草稻分蘖数、株高和杂草稻产种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重庆稻区地形地貌多样,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渝东南、渝南稻区的秀山、涪陵、南川等区县分别处于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等"两迁害虫"迁入重庆稻区的"武陵山通道"和"大娄山通道",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程度和危害较重.重庆稻区其他区县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程度和为害较轻.本研究选择重庆稻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差异较大的秀山、南川、涪陵、江津、开州、万州6个区县作为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试验示范基地,根据稻区水稻病虫害田间监测,推行"种植抗性品种、带药移栽、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农药减量助剂、统防统治"的农药减量技术模式.2019年在减少用药8%~53.08%的条件下,农药减量病虫害防控效果均不低于常规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防控均在90%以上,每667 m~2增收5.78~158.18元,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稻藕套种田与常规种植田晚稻主要病虫发生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009-2010年稻藕套种田及常规种植田的3种主要水稻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在水稻分蘖期到乳熟期内每5d对水稻病虫害发生量系统调查1次,共调查11次.结果表明:套种田比常规田病虫害发生轻,且总体差异显著.因此,从植保角度来看,稻藕套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从而有助于农民获得莲藕和水稻的双重收益.  相似文献   

4.
水稻主要病虫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善忠  曾宜杰 《江西植保》2003,26(1):16-17,15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水稻整个生育期完全不施药防治,各种病虫害为害严重。主要病虫害施药防治与完全不施药防治比较,水稻产量增加明显。主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钻蛀性螟虫>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稻。  相似文献   

5.
稻田杂草稻发生趋重水稻生产受到威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杂草稻,一般认为是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天然杂交种,但目前尚未肯定杂草稻的真正起源.杂草稻以易落粒、能休眠以及与栽培稻的竞争性等特征使其成为一种杂草.杂草稻在大部分种植水稻地区均能生长.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水稻生产国发生危害较重.近年来,在我国的江苏、湖南、广东、辽宁、上海等省(直辖市)的一些稻区发生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杂草稻的发生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的发生与耕作方式、栽培方式等因素有关.杂草稻不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应采取预防、调整耕作栽培方式以及化学防除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籼型杂交水稻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水稻品种在田间的抗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在相同的土壤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利用稻曲病菌诱发接种鉴定,对56个籼型杂交水稻进行田间抗性差异比较,初步探讨了抽穗期和农艺性状与品种田间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病穗率为0.43%~33.04%,病情指数为0.05~16.14;不同抽穗期的品种稻曲病发病率不同,同一抽穗期的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亦表现出明显差异;水稻株高与品种抗性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P<0.05);水稻分蘖率、有效穗数、剑叶性状等与品种的田间抗性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株叶形态和叶色与品种田间抗性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稻曲病(false smut of rice)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自1874年Cooke在印度首次发现稻曲病以来,现以遍及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更替、杂交稻种植面积扩大和栽培方式的变化,稻曲病在我国南北各省相继大面积发生,现已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稻曲病菌所产生的有害毒素能够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因此,安全有效地控制稻曲病,同时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国杂草稻危害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直播稻和稻麦免、少耕技术的推广,杂草稻在我国的危害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质量.笔者分析了稻田杂草稻的发生危害原因,提出了采用高纯度的种子,从源头上防止杂草稻蔓延和侵入危害;及时清理收割机等农机上携带的杂草稻种子,防止杂草稻的传播;翻耕、诱杀以及手工拔除,轮作、直播改移栽水稻栽培方式;使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等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疏  秦姝  刘明霞  李颖  董海  孙柏欣 《植物保护》2010,36(6):165-167
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辽宁省东港市稻区利用3个感稻曲病品种进行田间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氮肥量越大,稻曲病发生越重。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后期(穗肥)氮肥量增大有利稻曲病发生。不同播期、插秧期试验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稻播期、插秧期偏后,稻曲病发生有加重的趋势。不同插秧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水稻插秧密度越大,稻曲病发生相对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