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选择新疆褐牛30头,育肥4个月后进行屠宰,分析新疆褐牛综合生产性能,为新疆褐牛生产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短期育肥后的新疆褐牛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屠宰率55.42%,肉骨比4.47∶1,高档肉占净肉重的17.24%,优质肉占净肉重的27.76%,并对胴体产肉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建立了以体尺测定指标、屠宰测定指标预测新疆褐牛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线的性回归方程.发现眼肌面积与高档肉产量、高档肉比例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新疆褐牛胴体产肉量评定的参考指标,但仅适合在比较重量不同的胴体间使用,对相同重量的胴体,眼肌面积不能作为胴体产肉量评定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新疆褐牛主要屠宰性状与体尺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找到合理的新疆褐牛经济价值的估算方法.[方法]我们在塔城和昭苏选择了102头在放牧状态下饲养的新疆褐牛进行屠宰测定,对反映产肉性能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与屠宰重、胴体重的相关极显著(P<0.01),并根据统计结果建立了体尺与胴体重的回归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了解短杂牛、西杂牛和泾源黄牛的产肉性能和肉的品质,为今后黄牛改良和育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它们宰前活重、净肉重、优质肉块、眼肌面积、肉品化学成分等,比较分析它们的产肉性能.[结果]表明:西杂牛的胴体重、净肉重均比泾源黄牛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西杂牛的宰前活重、优质肉块、眼肌面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5):26-29
旨在研究比较晋南牛公牛和阉牛的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晋南公牛和阉牛各10头,通过300 d的强度育肥试验后屠宰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公牛组的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而优质切块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排酸72 h后,阉牛组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高于公牛组、剪切力显著低于公牛组(P0.05)。而pH值、失水率和肉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大理石纹等级平均达到三级以上,接近于生产高档牛肉的标准。因此,晋南牛可通过阉割育肥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5.
黑毛和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育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海省利用日本黑毛和牛杂交改良当地西门塔尔牛所产后代(和西杂F1)的育肥、屠宰性状和肉质品质,评估其改良效果。试验选用和西杂F1公牛为研究对象,于当地进行饲养育肥至30月龄,分析其屠宰、胴体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F1杂交育肥牛屠宰率为59.90%、净肉率为50.25%、胴体高档肉块重42.4kg,胴体高档肉块产肉率为12.26%、胴体优质肉块重115.0kg,胴体优质肉块产肉率为33.25%。眼肌肉色等级4.0分、大理石花纹6.0分、系水力62.15%。试验牛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1.84%和5.14%。综合分析后认为和西杂交牛在青海省育肥效果良好,肉质营养水平有待提高,在当地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夏南横交牛与南阳牛肉用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0头18月龄左右未经育肥的夏南横交牛(含外血50.0%的3头,37.5%的4头,25.0%的3头)进行了屠宰试验,试验结果:屠宰率60.13%,净肉率48.84%,胴体产肉率82.63%,眼肌面积117.7cm^2,熟肉率58.66%,肌肉剪切力值2.61,肉骨比4.81:1,优质肉切块率38.37%,高档牛肉率为14.35%。与未经育肥的南阳牛相比,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7.93%和5.24%。表明:夏南横交牛产肉性能优于南阳牛,可用于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去势月龄对新疆褐牛增重及产肉性能的影响,试验将40头发育正常的健康去势新疆褐牛公牛分为2组,其中低月龄组(6~8月龄)25头、高月龄组(10~12月龄)15头,在相同营养、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为期22个月的标准化育肥试验,屠宰后进行屠宰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低月龄组全期总增重显著高于高月龄组(P0.05),且在育肥前期的第7个月、育肥中期的第12个月和育肥后期的第18个月出现了3次育肥高峰期;高月龄组屠宰率小于低月龄组(P0.05),背膘厚度显著高于低月龄组(P0.05),脂肪覆盖度好于低月龄组(P0.05);高月龄组牛胴体前部的肩肉、辣椒条、板腱、脖肉、胸肉重均大于低月龄组,且脖肉重显著提高(P0.05);低月龄组牛胴体后部的大瓜、小瓜、米龙、霖肉、臀肉重均大于高月龄组;高月龄组牛胴体中部里脊、外脊、上脑、牛腩、牛排重低于低月龄组,其中牛排重显著降低(P0.05)。说明低月龄组增重快于高月龄组,低月龄组胴体后部和中部更易生长肌肉,而高月龄组前部更易生长肌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本地肉牛品种生产雪花牛肉的效果,试验采用饲养试验方法对关岭牛、威宁牛、巫陵牛、务川黑牛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关岭牛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背膘厚度、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其他依次为威宁牛、务川黑牛、巫陵牛;4个品种肉牛的高档肉块重占净肉重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关岭牛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可达到3级,威宁牛、巫陵牛和务川黑牛均为2级;综合评价关岭牛组的胴体等级为3A,威宁牛、巫陵牛和务川黑牛的胴体等级为2A级。说明关岭牛的产肉性能虽然不高,但并不缺少生产雪花牛肉的优秀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品种肉牛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测定是与“不同年龄产肉性能的屠宰测定”同时进行的。旨在对黔北麻羊不同年龄的胴体体尺、胴体分割肉、内脏器官及其它下水等方面作进一步较为详细的测定。并通过分析比较有关指标年龄间的规律或差异,来探讨其与产肉性能或生长发育间的内在联系。特別是眼肌面积与产肉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肉牛品种育肥与屠宰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关县不同品种肉牛的育肥及肉质特点。[方法]选取马关县主要饲养的黄牛、瘤牛、西门塔尔杂交牛和短角杂交牛进行育肥与屠宰试验。[结果]黄牛、瘤牛、西门塔尔杂交牛和短角杂交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94kg、0.87kg、1.93和1.67kg,每公斤增重所需饲料干物质为10.5、13.43、5.59和6.46kg;屠宰率分别为59.4%、61.7%、55.0%和55.1%,胴体产肉率分别为83.3%、83.2%、82.5%和80.7%;不同品种肉牛的胴体重、产肉量、特级、高档和优质肉块的产量,以及眼肌面积主要决定于屠宰前活重;西门塔尔杂交牛的背膘厚度与其他品种相比较小,大理石花纹也较差,背最长肌的脂肪含量也最低;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西门塔尔杂交牛和短角杂交牛的最细,瘤牛和黄牛较粗,而嫩度值各品种间差异不大。[结论]黄牛和瘤牛育肥性能较差,但具有较好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对中长期育肥的安格斯牛×秦川牛F1代的胴体性状指标进行筛选并建立其产量分级模型。随机选取115头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的育肥牛屠宰后测定胴体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其进行筛选并建立产肉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胴体重、后躯部位肉重、眼肌面积、背膘厚是胴体产量分级的重要指标;将其与产肉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胴体产量分级模型,产肉率(%)=41.372―0.046×胴体重+0.403×后躯部位肉重―0.049×眼肌面积+0.334×背膘厚(R2=0.850),经回归诊断和t检验证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良好,预测值和实测值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建立的产量分级模型可用于安格斯牛×秦川牛F1代产量的预测,为开展雪花牛胴体分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和牛、安格斯牛对蒙古牛的改良效果,试验选择14~1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蒙古牛、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公牛各5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并进行屠宰分割,测定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蒙古牛相比,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高档肉重、胴体高档肉产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和蒙F1代牛。说明利用安格斯牛、和牛杂交改良蒙古牛,安蒙F1代牛杂交改良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分析苹果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对肉牛育肥增重效果、产肉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饲喂以苹果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为主要粗饲料配合成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150d。(1)头均日增重为1.100kg/d;(2)6头牛鲜物质与干物质的采食量为2.2001与1.0110kg/min;(3)屠宰率为60.40%、净肉率为46.69%、胴体产肉率为78.06%、肉骨比值为5.50、眼肌面积为103cm2、优质高档肉占净肉重67.7%;(4)育肥结束后,从出售活牛产生的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头均盈利181.5元。因此,在肉牛养殖中推广应用苹果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对中长期育肥的安格斯牛×秦川牛F1代的胴体性状指标进行筛选并建立其产量分级模型。随机选取115头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的育肥牛屠宰后测定胴体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其进行筛选并建立产肉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胴体重、后躯部位肉重、眼肌面积、背膘厚是胴体产量分级的重要指标;将其与产肉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胴体产量分级模型,产肉率(%)=41.372-0.046×胴体重+0.403×后躯部位肉重-0.049×眼肌面积+0.334×背膘厚(R2=0.850),经回归诊断和t检验证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良好,预测值和实测值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建立的产量分级模型可用于安格斯牛×秦川牛F1代产量的预测,为开展雪花牛胴体分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品种与胴体产肉性能间的关系,并找出适合内蒙古地区饲养育肥的优质肉牛品种,笔者试验通过对内蒙古地区主流的高代杂交品种肉牛,即草原红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红安格斯牛等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胴体产肉性能并进行分析,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饲喂四种蛋白源饲料对杂交和牛育肥性能和产肉效益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40头体重相近(423.9±49.8)kg的杂交和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4组精补料调配成相同的能量和蛋白水平,杂交和牛分别饲喂豆粕、棉粕、玉米酒糟(DDGS)和尿素为单一蛋白源饲料的4组精补料。经过187 d育肥试验和之后的屠宰及产肉测定,饲喂有机蛋白源饲料的三组肉牛均比尿素组提高肉牛增重、改善料重比、降低单位增重和单位产肉饲料成本、增加产肉量和产肉净收入,其中,饲喂DDGS组和豆粕组的杂交和牛测定效果最为明显(P0.05,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提高饲料必需氨基酸浓度对杂交和牛提高增重、改善精料重比、降低单位增重和产肉的饲料成本、增加产肉量和产肉净收入具有良好效果;由于尿素组试验结果最差和棉粕组的牛胴体肉色差,尿素和棉粕不适宜作为杂交和牛育肥的唯一蛋白源饲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疆褐牛肉用生产性能,找到合理的肉牛经济价值的估算方法,笔者通过表型性状与高档肉重相关性分析,建立了体尺与高档肉重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十字部高、胸围、后腿围能够预测、选择胴体眼肉肉块重;胸围、胸宽、后腿围能够预测、选择胴体外脊肉块重;体斜长、胸围能够预测、选择新疆褐牛高档肉重;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2=-0.22x1+0.154x3-0.049x7;y3=0.135x3-0.198x6+0.05x7;y5=0.114x2+0.156x7。  相似文献   

18.
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新疆褐牛生产高档牛肉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择同等营养条件下、体重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10~12月龄新疆褐牛21头(公牛6头、阉牛15头)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公牛组与阉牛组增重效果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组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公牛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的肉色比公牛组的肉色鲜亮,差异显著(P0.05),阉牛组牛肉脂肪颜色白色与公牛组脂肪颜色稍黄,差异不显著(P0.05),大理石花纹阉牛组显著优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显著小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的水分高于公牛组(P0.05)。[结论]新疆褐牛阉牛体脂肪沉积好,肉色泽鲜亮、蒸煮损失少、剪切力小、水分含量高且大理石花纹丰富,适合高档牛肉生产。  相似文献   

19.
早胜牛肉用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18月龄早胜牛公牛6头,24月龄母牛4头屠宰,测定产肉性能,观察其产肉性能提高状况和了解不同性别的产肉特点。结果表明,18月龄公牛除屠宰率和净肉率与1982年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外,胴体重、净肉重、胴体产肉率、肉骨比、肉脂比和眼肌面积测定结果均极显著(P>0.01)高于1982年测定结果。另外虽然公牛月龄小于母牛6个月,但净肉率、肉脂比和眼肌面积测定结果均显著地高于母牛,同时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母牛。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了郏县红牛的肉用性能。试验选择郏县红牛10头,经繁育场育肥6个月后屠宰,按照年龄和性别分成3组,即公牛组(A)、阉牛Ⅰ组(B)、阉牛Ⅱ组(C),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短期育肥后郏县红牛具有较高的肉用性能,屠宰率(60.65±7.93)%、胴体产肉率(83.69±2.05)%、净肉率(50.63±1.44)%、眼肌面积86.94 cm2±12.14 cm2、肉骨比(5.22±0.88):1、优质牛肉率(29.69±1.07)%、高档牛肉率(14.62±5.77)%,3组间均差异不显著;牛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6.29%~51.59%,必需氨基酸8.5%;公牛组牛肉胆固醇含量291.00 mg/kg,阉牛组447.60 mg/kg;红牛肉锌含量33 mg/kg。结论:郏县红牛牛肉蛋白含量高,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优良,优质牛肉率和高档牛肉率高,可用于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