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淮滨县王岗乡毛庄村围绕行洪滩地作文章,一手抓林业,一手抓药材,取得显著成效。现今,全村共有各类树木26.4万株,人均116株。猫爪草等中药材已发展到462亩,仅此一项,全村总收入达114万元,户均收入上万元的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说,托县燕山营乡塔布峁行政村麻黄滩村是个“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灯”的村子。林业的发展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过去这个村却自然条件恶劣,风沙严重,农业生产低而不稳。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支部书记任文光同志组织村干部进行认真讨论。大家都认为,只有发展林业才是麻黄滩村治穷致富的根本出路。1978年,任书记邀请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全村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为了实施这一规划,任文光带领全村群众大搞植树造林,因地制宜栽植了用材林、防风固沙林、沙棘林、沙柳林等。 1978年以来,每到植树季节,全村男女老少齐  相似文献   

3.
平南县六陈镇金龙村,房前屋后广种玉桂,基本实现“人行桂荫道,到处花飘香”的人间仙境。全村千元大桂树有20多株、价值200元以上桂树有12000多株,年产桂米  相似文献   

4.
花甲之年,本该享天伦之乐,他却不辞辛劳,重返贫瘠的家乡创业,并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60岁的赵清明是朝天区朝天镇三滩村人,三滩村毗邻烟灯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是全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20多公里通村、组道路仅3公里水泥路,烟灯村群众运送生活物资多靠肩挑背扛,产业发展以传统畜牧养殖和效益低下的传统种植业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描述北方沙区生态承载状况,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处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盐池县官滩村2006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官滩村人均生态足迹为2.011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6568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3551hm^2。其中,草地的供需矛盾突出,耕地的供需基本相当,林地和建筑用地供给充足。其中供给以耕地为主,需求以草地为主,供需结构不对称。生态赤字的存在,揭示了当前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安全与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正> 地处燕山脚下的河北省迁西县汉儿庄乡杨家峪村,是一个仅有186户,610口人的小山村。全村总面积492.7hm~2,其中有林地377.5hm~2(板栗树188.1hm~2,8.1万株,其中幼树3万株,初果树2.8万株,盛果树2.3万株)。人均有板栗树133株。70年代中期全村板栗产量仅4万kg左右,人均不足70kg,1993年板栗产量达到24.1万kg,人均占有板栗400kg,按国家收购价计算,人均创收6000元,20a时间板栗产量翻了两番半。该村  相似文献   

7.
杨家沟村,位于陕西韩成市北60km处的高祖山下,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101户,391口人,94.47hm~2耕地,133.33hm~2荒山荒坡。截止1997年春,已建成花椒园46.67hm~2,零星栽植花椒树9万株,人均409株,1996年仅花椒一项收入达135万元,人均3452元。花椒生产走上了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良性轨道。 1.规模化经营 从1986年开始至1992年,经过连续7年的绿山富民活动,使全村  相似文献   

8.
干杂果育苗、建园使麟游县九成宫镇永安村富了!今春销售仁用杏、核桃、美国大杏仁等苗木12万多株,收入9.6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近200元。 4月23日,当我们来到只有123户496人的永安村  相似文献   

9.
连日来,江西省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村民洪荣华等培育的苗木供不应求。梁坊桥村是远近闻名的苗木专业村,50余户农民家家育苗。去年,全村育苗200亩,出售苗木2000万株,总收入达80万元,户均收入1.5万元。  相似文献   

10.
马明武 《国土绿化》2006,(10):33-33
湖北省沙洋县马良镇沙岭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土地,见缝插绿栽杨树。目前,全村植树达到3.2万株(户均80株),折合面积600亩。林木价值150多万元,户均增收3800元。2002年,沙岭村办起了木芯板厂,一直产销两旺,去年实现纯收人50万元。群众高兴地说:“以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是自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广安县大安镇司马村新任党支部书记杨跃忠,为了感谢百姓对他的信任,在全村400亩旱地上,栽植了市场供不应求、闻名全国的特质龙安抽1.5万株(投产后,全村人均可增加收入100多元),被群众喻为当“官”后回报百姓信任的“纪念林”。杨跃忠当“官”,栽植回报百姓的“纪念树”,拉着父老乡亲一起奔小康,实为为官者新事,任职者典范。我国国度偌大,人口众多,官亦多。如果诸官都能像杨跃忠同志那样,在新选任职、异地为官、加官晋爵之际,不言其表,切切实实为民办实事,栽植“纪念林”,营造“致富树”.把当官的回报放在“绿山富…  相似文献   

12.
暖水湾是和林县山老区羊群沟乡的一个自然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山山有沟,沟沟有树。全村24户人家127口人,共有椽、檩材27000株,户均1120株;每株按10元计价,户均树款11000元。前年,他们自筹资金上了电,4户买了小四轮,17户买了电视机,其中5户买的是大彩电。  相似文献   

13.
莱阳市姜疃镇濯村1546户,5000人口,辖区面积10080亩。拥有独、合资企业10个,集体企业2个,2005年实现总收入4.08亿,利税总额2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近几年,全村投入2800万元,修建了“三纵十一横一环”的村庄道路和排污工程,  相似文献   

14.
达拉特旗绿森源林业专业合作社是鄂尔多斯市第一个林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8月30日。它位于中和西镇南部的官井村,注册资金为100万元,是一个追求经济民主自治、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经济组织。合作社由65位农民组成,覆盖全村8个社,拥有林地面积16.6万亩,其中沙柳7.6万亩、柠条5.06万亩、杨树4万多亩。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鄞县姜家山村有刚竹(宁波称龙丝竹)面积2400多亩。1992年全村产刚竹笋50万kg,其中35万kg鲜销,15万kg加工成羊尾笋,平均每kg笋的价格达1.32元,全村笋总产值136万元。全村43户,187人,人均刚竹山13亩,户均刚竹笋收入7619元,人均1752元,该村靠刚竹笋成了富裕村。  相似文献   

16.
韩城市赵家山村,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阮俊民,从1988年起就和“四荒”结下了不解之缘,截止1993年底,开荒栽椒40多亩,其中已挂果的椒树600多株,他家人均收入已超过2000元。在阮老的带动和鼓励下,全村已开荒  相似文献   

17.
粤东革命老区大埔县平原镇大王坑村农民赖居正,1984生引种成活53株岭头单丛茶,至今已发展到20亩,年收入超过5万元。在赖居正的带动和帮助下,大王坑村家家户户垦山种茶。目前,全村已建起2600亩单丛茶基地。去年,全村茶叶总产量5.2万公斤,纯收入151万元,户平收入16778元。大王坑村过去由于封闭,山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该村人均收入还不足200元。村民赖居正获悉绕平县的“岭头单丛”茶是优质、高产、高值的名茶,市场畅销,而大王坑村山地广阔,土质和气候都适宜发展单丛茶生产。于是,赖居正引种成活“岭头单丛”茶苗53袜…  相似文献   

18.
京郊大兴县芦城乡鹅房村根据本地沙质土壤、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桃树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果树,提高生产条件,广开销售市场。今年,该村200万公斤大桃销往岳各庄、新发地等批发市场,批发价每公斤在2.0元以上,最高达3.0元。预计全村桃总收入达540万元。户均桃收入13043元,比去年提高3622元;人均桃收入3330余元,比去年提高900余元。今年,全村2000亩桃园预计产量225万公斤。鹅房村是本市著名的大桃生产专业村。全村经营承包桃树的户有414户,占全村总…  相似文献   

19.
上武村位于山西省左权县南部,全村202户,720口人,现有耕地59.33hm~2,1997年人均纯收入1007元,其中,果菜收入占到80%以上。 核桃产出是该村农民收入的一项重点。然而近年来,1500多株挂果核桃树,年产量仅为7500kg左右,株均产量不足5kg,而该村曾有年产核桃2.5万kg的记载。导致产量低的直接原因是产权不稳,管理粗放。为解决产权和管理机制上的问题,结合当前  相似文献   

20.
滕头村位于有着“蒋氏故里、弥勒圣地”美称的浙江省奉化市,村行政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343户家庭,844人。2011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55.37亿元,利税6.04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6000元,人均居住面积80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