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茶叶作为一种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作物,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茶叶对西方国家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福建市场上的茶叶企业之间由于需求不同很容易产生差异化,并且由于市场经济动荡不安,在融资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产生风险。本文将围绕福建茶叶企业差异化以及融资风险防控建议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我国中小茶叶企业都在转型升级中遇到了融资这一个大难题。我国目前已有的一些融资体制对于中小茶叶企业转型升级来说都已经不太适合。这种情况已经充分说明了中小茶叶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我们金融行业的支持,需要金融机构的各种服务,包括产品风险的管理和金融实体风险的控制等等一些服务。现有的金融服务满足不了中小茶叶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因此,本文就中小茶叶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金融支持上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魏芳 《福建茶叶》2016,(3):99-100
本文主要探讨茶叶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通过对茶叶企业融资现状、制约茶叶企业融资因素和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分析,给出茶叶企业未来融资改革方向。同时茶叶企业融资应该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定量找出存在问题,从微观视角反思茶叶企业融资现状。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对其工程项目绩效进行管理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降低企业在工程项目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在茶叶企业降低工程项目管理绩效风险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对其风险进行分担,对风险模型进行构建,再采用制度等模型,对数据进行检验和假设,从而让风险之间能够互补和联动,让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更加明显,更好地提高茶叶企业的效率,对茶叶企业进行更好的绩效管理。本文对茶叶企业的风险分担及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茶叶企业未来绩效管理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茶叶市场日益成熟、活跃的时代背景下,茶叶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其对茶叶企业的经营标准和技术融入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因此,合理应用债券融资可转换型,就对茶叶企业的财务融资机制创新提供了实质性诉求。本文拟从当前茶叶企业债券融资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分析入手,结合企业债券融资模式分析,通过分析茶叶企业债券融资可转换型,从而探究茶叶企业的最佳债券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6.
茶叶作为一种农业经济作物,在我国很多地方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茶叶已经远销海外,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茶叶在经济贸易发展中也存在这资金匮乏的问题,茶叶经贸融资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茶叶经贸融资的方式,并对茶叶经贸融资风险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茶叶经贸融资风险的存在原因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茶叶经贸融资的防范思路。  相似文献   

7.
企业发展的核心是资金和产品,而关键则是资金。茶叶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到资金回笼,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这就需要大量沉淀资金做支撑。对品牌茶企来说,其品牌自身就是资产,受其品牌影响,其产品销售更有保障,而且其融资更为便捷,不仅渠道丰富,同时费用较低。但对非品牌茶企来说,其融资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本文拟从企业融资的背景和目的出发,结合非品牌茶企的融资渠道,合理分析这一类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完善应对思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茶叶产业全面发展的具体诉求看,如今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其不可能忽略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对于融资活动来说,其不仅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有着本质性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茶叶企业的转型发展。本文拟从当前中小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时代背景认识入手,结合中小茶叶企业融资活动开展的实施背景理解,通过分析会计稳健性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下的中小茶叶企业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连锁经营优势、模式以及前景和趋势进行研究,对福建茶叶企业连锁经营的现状、分析福建茶叶企业连锁经营的主要模式,对提升福建茶叶企业连锁经营效益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淑华 《福建茶叶》2016,(11):70-71
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多数茶叶企业发展的"瓶颈",面对茶叶企业发展日益严峻的融资问题,必须对融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出台融资政策、改革企业管理、完善中介服务等措施,为茶叶企业发展创建政府、企业、中介三位一体的融资环境,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台资企业在福建开发茶叶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台商到福建投资开发茶叶,有经济、地理及人文方面的原因。台商投资重心在闽南,特别是安溪;投资方向有观光茶园,种植与加工及茶叶深加工与系列产品开发。台商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自产自销型、自产兼收购型、纯收购型及加工与经营机械结合型。其经济效益与从业基础、经营管理水平有关。台资在福建投资茶业推动了福建茶叶发展,具体表现在促进了大陆制茶机械改进,促进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改革,促进茶叶销售,也促进大陆茶叶  相似文献   

12.
利用黑龙江省1805份玉米规模经营主体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与超越对数生产模型,探讨资金缺口与玉米规模经营主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CD生产函数还是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资金缺口均对平均产量产生负向显著影响,黑龙江玉米规模经营主体资金缺口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需要金融机构建立新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金融服务,解决玉米规模经营主体季节性资金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3.
福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本文主要介绍了清代福建茶叶的种植技术、生产形态及地区分布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乌龙茶香气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茗科1号(金观音)制成的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为研究对象,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不同类型乌龙茶之间的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被测样品中共检测出47种香组分,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35种,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酯类为主,橙花叔醇含量占精油总量的30%以上,是最主要的香气物质。香气精油总量、主要香气组分含量、吲哚、橙花叔醇含量高低顺序为清香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香气组分44种,数量最多,α-法尼烯、醇类物质含量/精油总量比例最高;闽北乌龙茶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尤其是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不同类型乌龙茶在香气组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各自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李阳  包焕盛 《茶叶》2012,38(1):5-8
惠明白茶原产于我国浙江省景宁县,是一种珍贵而特有的茶树资源,其氨基酸含量较高,滋味鲜爽,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景宁县政府、茶企联合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对惠明白茶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其日渐成为丽水市茶产业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本文主要就惠明白茶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扦插繁育、嫁接繁育、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龚永新 《茶叶》2016,(4):202-205
福建闽南是一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区域,闽南人富有特色的饮茶习俗,不仅孕育了本地以功夫茶为主的茶艺,同时也赋予了茶艺的一些特殊品性、品质,这就是茶艺的特性。本文在分析总结闽南人的饮茶习俗的基础上,针对中华茶艺的主要特性及其表现展开研讨,并结合当今推广普及茶艺的形势需要,就如何开发利用中华茶艺特性,推动茶艺多种价值的实现,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驱动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7.
茶庄园是茶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它的推广与完善,离不开茶农的参与。本文从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茶庄园功能认知3个维度探讨农户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构建一个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福建省438份茶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茶农的年龄、茶叶收入、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对茶庄园品牌和茶旅游的认知,对其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茶庄园生产是否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和茶庄园生产是否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采用两者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影响不显著。因此,完善地方政府服务职能,提高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认知水平,政府应增加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财政补贴,培育茶庄园经营模式的示范户。  相似文献   

18.
福建甜味绞股蓝茶是由日本引进种201甜味绞股蓝,经过种植,采用制茶工艺制成的保健茶,其神奇的保健功效使绞股蓝保健茶成为近年来福建省畅销的地产名货,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就其市场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乌龙茶产业发展迅猛,效益高涨,但总体上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不高,严重制约着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国际化拓展。从根本上看,在培育优良乌龙茶茶树品种的前提下,加强我省乌龙茶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的投入和研发至关重要。鉴于乌龙茶加工标准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产业需求,及福建乌龙茶加工的现代化水平仍然偏低的现状,尊重传统加工技术、加强现代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培养新型职业茶农、加强闽台乌龙茶产业合作与交流等不失为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的发展良策,也是实施福建省茶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福建乌龙茶生产现状及闽台茶业合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闽台茶业合作交流的实际出发,在简介了福建乌龙茶的生产现状,归纳了福建乌龙茶业调整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阶段闽台茶业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合作交流建议:①品种资源共享;②精深加工互通;③国茶文化共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