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春花生施用钙镁硼肥效应函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花生是莆田县沿海旱地主栽作物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在3000hm2以上.该地区耕地土壤多为赤沙土,干旱脊薄,以大小麦-花生(大豆)-甘薯多熟轮作栽培,农家肥缺乏,习惯偏施化肥,作物缺素症状如花生缺钙"水泡籽"等现象日趋严重.为摸索花生施用钙镁硼肥料的实际效应,采用二次回归均匀设计进行试验,以期模拟花生平衡施用钙镁硼肥料的效应函数, 为花生科学施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旱田作物,特别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约占31%,由于种植比例过大,致使很多地块长期连作,影响到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南亚热带荒坡地不同作物种植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蔡昆争  段舜山 《水土保持研究》1998,5(2):104-107,172
通过种甘薯,花生,龙眼与对照(裸地)4种处理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低丘荒坡地不同作物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坡地种植甘薯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可减少地表径流24.74%~97.30%,减少土壤侵蚀量89.86%~97.60%,降低土壤酸性,流失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也最少。其次为龙眼,花生,裸地,分析结果建议在雨季大力推广坡地甘薯种植和在果树幼小期间间套种旱地作物西瓜,花生,大豆,甘薯,牧草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设点试验、大田调查、气象与生物数理统计、系统工程线性规划等研究分析方法,提出了山东省各地作物最优的种植方式及最适宜的种植面积比例,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全省气候、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春玉米产区之一,面积仅次于山东、河北、居全国第三位。近年来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粮豆作物播种面积的1/4以上,总产为粮豆作物产量的1/3左右。在当前黑龙江省的玉米生产中仍存在着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问题,除应逐步解决诸如品种、栽培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外,比较重要的问题是从光、热、水、  相似文献   

6.
硼对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油菜也是需硼较多的作物,我国几乎所有油菜主要产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有效硼不足现象,严重影响油菜生产[1].80年代中期在推广单低、双低油菜品种时发现优质油菜品种比普通油菜对缺硼反应更敏感,随后我国不少地方开展了油菜缺硼基因型差异的研究[2~4]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生长发育期间的水、热气候生态条件、气候生产潜力及最佳种植面积比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与吉林省西部和东部地区及中部其它主要作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中部地区玉米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明显高于其它区和中部其它作物,因而有发展玉米带的农业气候生态基础;中部玉米最优比例为总耕地面积的48.8%,明显高于其它区和其它作物。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幼叶黄化现象及其铁锌含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失绿症是石灰性土壤上作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的普遍现象,在果树、蔬菜上已有大量报道[1-3];大田作物方面对花生、大豆、小麦、豌豆等研究较多[4-7],但是棉花大面积叶片失绿症状尚未见报道。2005年夏季调查发现,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大面积的棉田存在幼叶黄化现象,严重者叶缘带有  相似文献   

9.
甘薯属耐旱耐瘠作物,青岛市种植历史悠久,在上世纪70年代种植面积在20万公顷左右,是闻名全省的甘薯产区。之后由于品种单一,商品率低,效益差,甘薯生产逐渐弱化,在本世纪初种植面积下降到2万公顷左右。随着对甘薯营养保健作用认识的逐渐提高,甘薯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为挖掘甘薯潜力,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效益,农技站从1997年开始进行特色甘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几年来共引进20余个特色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解决了特色甘薯产量低的问题,为特色甘薯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特色甘薯无公害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计算气候可能产量的方法,综合、定量地分析全省各地气候条件对主要作物适宜程度的差异性。为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取得作物高产稳产,确定了各作物的主栽区,并进而提出了各地作物结构的调整方案。按当前的单产水平计算,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五种主要作物的种植比例调整后,五个作物的全省总产量将比1980—1982年平均值提高4.5%,其中扶余等20个重点产粮县增产7亿斤以上。最后指出,上述结果是适应于当前生产水平的作物布局方案,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作物种植结构还需继续调整,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