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具小史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说的是拢翠庵有个修女叫妙玉很讲究品茶和茶具。她用海棠式的雕漆填金“云龙献寿”茶盘和白瓷盖碗沏茶招待贾母,又用“绿玉斗”茶碗沏茶招待宝玉。茶是“老君眉”,水是隔年梅花上的积雪,喫在嘴里,幽香扑鼻,清醇无比。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品茶和茶具非常注意,把茶具作为品茶重要条件。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同时我国陶瓷业发展历史更加悠久,驰名中外。自古至今,我国茶具丰富多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除了在文学方面造诣非凡,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绘也让人拍手叫绝。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之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于茶文化的涉及最为广泛。除了品茶之外,对茶具、择水、茶俗等方面都均有提及,体现出作者丰厚的茶文化底蕴与浓厚的喜茶之情。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中茶文化的种类、择水、茶具、茶诗和茶俗方面的浅析,对于茶文化的内涵与深韵进行探究,希望能对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虽然是一部文学巨著,但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通过曹雪芹笔下的描写,我们可以窥探到封建社会的各种世俗民情,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各种文化潮流。从酒文化、饮食文化到服饰文化、等级文化等等,构成了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社会画卷。本文从茶具、饮茶规矩、茶的种类、品茶、茶俗等五个方面对《红楼梦》中涉及到的茶文化做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4.
邹园艳 《福建茶叶》2016,(5):347-348
我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翻译工作更是影响深远。为更好地研究《红楼梦》中对茶文化的翻译,本文首先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茶文化视阈下研究《红楼梦》"茶"的英译策略例如对茶名,茶具,茶诗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茶是中国从古至今特有的一种饮品,中国的茶叶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茶叶的传播中,它也将中国特有的饮茶文化在世界上传播。品茶的人对喝茶整个程序有着很高的要求,从对茶叶的种类,到沏茶的方式,甚至是茶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中包含着我国传承的茶文化,在与茶交流的同时,便能够体会到很多我国独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茶具的变迁     
茶具与茶器同名。最初多用茶具这一名词,如王褒《僮约》中的“烹茶尽具”,意思是在烹茶时要将茶具洗净备妥。晋代以后的一些古书中多用茶器这一名词,唐代陆羽《茶经》中把采制茶叶的工具称为茶具,饮用茶叶的器具称为茶器,宋代以后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了。我国古人重视品茶艺术,使用茶具也极为考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众人在栊翠庵品茶,所用的茶具各具特色:贾母身份最高,用的是成窑珍品;妙玉是主人,用的是绿玉斗;宝钗和黛玉是小姐,用的是“古玩奇珍”;宝玉是少爷,用的是“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其余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浸透着丰富深刻的茶文化知识,为读者绝妙地展现了异彩纷呈的中国茶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茶具与茶诗、茶类与茶水、茶礼与茶佣等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李照明 《福建茶叶》2016,(11):340-341
古典小说《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一经问世便引起极大轰动。而一翻开这部名著,读者便可以察觉到茶香飘逸,270多处描写茶,10余处提及咏茶诗词皆反映出清代茶文化的欣欣向荣,在进行翻译时,只有切实表达,才能真正将《红楼梦》中的珍贵文化向世界传播。本文从目的论视角探讨了霍译本《红楼梦》的茶文化翻译,首先对目的论理论的阐释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中国与《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最后则从茶名、茶具、茶俗三个方面研究了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霍译本的茶文化翻译策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优化文学翻译效果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通过对茶名、茶具、茶水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风俗画卷。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两个译本中一些关于茶文化的翻译,以便于目的语读者在赏析茶文化的同时,领略我国饮茶的情趣。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一书描写了清朝的社会现状,同时也涵盖了当时很多的文化元素,其中关于茶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让读者了解了当时的茶礼茶俗。本文通过对茶品、茶具和茶水谈论了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并且展现了茶在红楼梦中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16,(2)
正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茶的描写篇幅甚多且细节缜密、意味深远。这种详尽的对茶的描述在文学作品中颇为罕见。《红楼梦》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均成长在富贵人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饮茶是上好的茶,茶具是精美奢华的茶具,泡茶的水和泡茶的规矩也是讲究颇多。1茶具:奇品罗列,珍品尽有我国自古对茶就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差不仅是单纯的饮食更是一种精神文化。饮茶讲究的是"色、香、味、形、器",这其中的器就是盛放  相似文献   

12.
闵光培 《福建茶叶》2016,(12):392-393
茶具是茶之父,精于品茶的人们除了品茗茶香茶味,对茶具也是十分讲究。为上乘品质的茶叶配上一套精美相称的茶具,也不失为一种惬意享受。在中国,对茶具的设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制作工艺,当然它也考量了茶具与品茶者之间的交互体验与情感体验,赋予茶具设计以生命价值。本文也将从用户的交互体验与情感体验两方面因素来探讨现代茶具的艺术设计,凸显其设计的艺术精美性与体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高蕊 《福建茶叶》2016,(6):302-303
《红楼梦》素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美誉,也是我国茶文化的缩影,原著中有很多关于茶文化相关的描述,对人物塑造、氛围烘托和情节架构等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两种策略入手,首先分析了何为翻译的异化与归化,而后简要介绍了《红楼梦》中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最后从茶名、茶具和茶俗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视野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所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及其传达效果,以期为后续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茶叶的发现和大规模种植的开始,饮茶品茶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并随着与我国核心文化思想相融合,在文人墨客的推动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茶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茶道、茶具、茶艺、茶画等多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而茶具文化又与其他文化相融合,特别是雕刻艺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茶具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实现了茶具文化的历史性传承。本文拟从茶具文化和雕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入手,回顾雕刻艺术在茶具文化中的应用状况,从而为雕刻艺术在茶具文化中的创新运用寻找具体解决办法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5.
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茶具作为品茶的主要器具也因为我国的茶而出名。在茶具设计的过程中,人机交互原理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一原理不仅仅考虑到了人的使用主体性,而且也分析到了如何最为有效地使用茶具,与茶的美感相适应,打造出了不一样的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众多灿烂悠久的文化当中,茶文化一直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并且影响至今,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大量与茶文化有关的古典文学作品,而从唐朝以后文人墨客更是争相将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品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并将其与诗歌、小说等众多文学体裁相互融合。在此背景下诞生了大量有关禅茶文化的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基于此,本文将分别以《红楼梦》、《镜花缘》和《九云记》为例,简要分析研究在我国古典作品中的品茶与茶文化,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于我国茶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李林蔚 《福建茶叶》2016,(8):359-360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书中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甚至有人称之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籍。《红楼梦》中对茶的描述也是极为广泛的,作者曹雪芹凭借着自身的经历对茶的种类、茶的烹煮、茶具的精美、茶性的抒发、茶俗的繁多一一作了介绍和阐述,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茶文化情怀和底蕴。当然,这样的一篇宏大巨著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对它其中茶文化的解读又是另外一番格调,无论是对茶具、茶名的翻译、茶俗茶礼的翻译、茶水、茶用的翻译以及茶诗、茶联的翻译等等都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叶品鉴的历史源远流长,感官审评技术来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伴随着制茶工艺的形成与变革逐渐成熟和完善。从早期"存于口诀"的经验性传承到《茶经》《品茶要录》等古代茶书的系统描述,直至近代感官检验技术的萌芽,经过历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现代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至清朝伟大著作《红楼梦》诞生之际已近成熟阶段。《红楼梦》这部古典巨著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茶文化展示的淋漓尽致,书中多处都对我国的茶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描述。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位翻译大家的英译本为基,从茶具翻译、茶名翻译以及茶水翻译这三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对我国茶文化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段亚莉 《福建茶叶》2016,(7):288-289
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以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著名版本《红楼梦》的译本内的茶文化为研究对象,经过对茶名、茶具和茶水的分析,明确这些要素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并对之进行全面解读,能够为目的语读者品鉴禅文化提供帮助,让他们获得更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