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烟后稻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每667m^2增产稻谷15.6kg,净增收47.06元;测土配方施肥比空白对照每667m^2增产稻谷145.1kg,净增收331.6元,烟后稻测土配方施肥能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
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在中稻上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在黄泥田中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65 kg全福牌水稻配方肥,基肥、追肥各占50%,达到产量和效益最高,每667m~2产量达586.4 kg,比习惯施肥提高57.3 kg,增产达10.8%,产值增加166.2元,净增产值达150.2元。  相似文献   

3.
在"六月红"早熟芋后作稻上使用水稻配方肥,其平均每667m2产量672.37 kg,比使用复混肥平均产量625.70 kg增加46.67 kg,增幅7.46%;投入产出比为1∶3.50,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明溪县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在明溪县枫溪乡官坊村以泰丰优3301作烟后稻抛秧示范种植81 hm~2,平均每667m~2产量532.6 kg,比常规栽插平均每667m~2增30.5 kg,比增6.07%,增加收入91.5元。通过对水稻抛秧的特点、优势的分析,论述了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水稻肥料配方的准确性,发挥配方施肥的最大效益,对专家会商的区域性作物肥料配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稻主推配方(每667m~2施纯氮N-18 kg,P_2O_5-4 kg,KCL-6 kg)比常规区产量增加26 kg/667 m~2肥料,增产率4.3%,氮肥农学效率为2.5,施氮产投比为2.7:1增收122元/667 m~2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正大硝基双增双控控释肥与当地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在本地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从抗逆性上看,施用金正大硝基双增双控控释肥处理的空瘪率、纹枯病发病率分别比常规施肥低1.1%、1.8%。在穗长、实粒数、结实率等方面,金正大硝基双增双控控释肥优于常规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金正大硝基双增双控控释肥处理增产23.5 kg/667 m2,增加产值59元/667 m2,去掉成本,净增收效益3元/667 m2。  相似文献   

7.
进行水稻测土配方个性化施肥,探讨其对水稻的增产和化肥减量使用上的影响。结果显示:个性化施肥下,水稻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0.2 kg/667 m~2,节约肥料12.7 kg/667 m~2(折纯),节约成本59.6元/667 m~2,增产带来的收益增加54.5元/667 m~2,合计节本增效114.1元/667 m~2,该示范区120 hm~2,共节本增效20.54万元。  相似文献   

8.
2020年在将乐县白莲、高唐等5个乡镇开展了中稻、烟后稻机械穴直播试验示范,6个示范片水稻机械穴直播平均每667m2产量达550.66 kg,比同示范片机械插秧简比田每667m2增产14.6 kg、增加收入42.92元.机械穴直播比机械插秧平均每667m2节约作业成本84元,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水稻优化施肥技术主要依据土壤供肥能力和水稻的目标产量来确定N、P、K肥的总用量,利用叶龄来确定水稻生育期,在主要生育期,根据叶色卡的数值确定N肥追施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水稻高产群体各个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达到目标产量。超高产试验(SSNM_2)达到716.7 kg/667 m~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73.8 kg/667 m~2,增加效益234.3元/667 m~2。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两优616在沙县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在福建省沙县建立3个百亩两优616烟后稻高产栽培示范片,两优616均表现高产稳产,2a平均产量639.2kg/667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42.3kg/667m^2,增幅7.1%,增产极显著。介绍了超级稻两优616在沙县作烟后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永定烟后稻施氮磷钾肥的"341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试验条件下,烟后稻最高产量641.6kg/667m2的施肥量为每667m2施用N12.1kg、P2O55.8kg、K2O7.4kg(N∶P2O5∶K2O=1∶0.48∶0.61)。最佳施肥效益1005.0元/667m2的施肥量为每667m2施N9.9kg,P2O57.8kg、K2O7.8kg(N∶P2O5∶K2O=1∶0.78∶0.78)。  相似文献   

12.
黄华磊  石有明  周燕 《作物研究》2014,(1):34-36,42
为探讨秋洋芋/油菜套作栽培的产量潜力及其区域适应性和关键栽培技术,分析该项技术的效益表现和推广价值,2011~2012年在重庆市永川区和开县开展了该套作模式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秋洋芋/油菜套作模式在稻油轮作区域种植可增收一季秋洋芋,效益显著。两试点秋洋芋平均产量为13567.35 kg/hm2,油菜籽平均产量为2663.25 kg/hm2,总产值达38773.05元/hm2,纯收入23000.55元/hm2,比净作油菜平均增收17221.8元/hm2,增收比例达310.3%。稻田秋洋芋/油菜套作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的高效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钾肥施用量对早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水稻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显著提高稻谷、稻草和总生物产量,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有利于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当施钾量为K2O 0~90 kg/hm2时,净收入随施钾量的提高而提高,而施钾量高于90 kg/hm2时,净收入反而降低。通过拟合钾肥用量和产量的肥效方程,得出当施钾量为89.8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在施猪粪22 500 kg/hm2的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早稻的钾肥适宜施用量范围为K2O 75~105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硅肥对水稻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特选取五种不同比例的硅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硅肥可增产0.73﹪~12.55﹪,使褐变穗病情指数下降9.16﹪~21.06﹪。综合效果看,"森屿牌"硅肥300㎏/hm2做底肥效果最好,增产955.35㎏/hm2,增产率为12.55﹪,增效1 624.10元/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当前生产条件下施用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尽管配方施肥处理增加了肥料投入(N、P2O5、K2O分别增加48、7.5、30 kg/hm2),但平均增产691 kg/hm2,N、P2O5、K2O积累量分别增加17.3%、15.1%、14.4%,肥料贡献率和农学效率增加7.8个百分点和1.0 kg/kg,纯收入增加1 257元/hm2。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富友”牌双微生物液体肥和有机长效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基施有机长效肥1500kg/hm~2,秧苗二叶一心期喷施一次液体肥(肥量1kg/hm~2,250倍液),并在返青、分蘖、抽穗期追施尿素,总量为600kg/hm~2,可节省二铵225kg、增产9%左右,增加纯经济效益1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对山区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既增产又增收。每667m2马铃薯产量达1 658 kg,再生稻两季产量达877.3 kg,产值达5 021.5元,纯收入达3 887.5元,比单季稻和单种再生稻效益显著提高。文章对其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明确“水稻-再生稻”体系施用专用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再生稻”的轻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当地农民习惯施肥(T2)、专用肥(T3)等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T1相比,9个试验点的T2处理头季稻和再生稻平均增产56.0%和89.4%;T3处理平均增产75.3%和108.9%;与T2相比,T3处理头季稻、再生稻以及两季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006 kg/hm2、356 kg/hm2和1362 kg/hm2,增幅分别为12.4%、10.3%和11.8%。T3处理相较于T2处理,每穗粒数增加了20粒,增幅达到10.5%。养分吸收结果显示,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头季水稻地上部氮(N)、磷(P2O5)和钾(K2O)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4%、6.8%和10.2%;再生季分别增加了5.9%、16.6%和24.4%。不同试验点T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均有提高的趋势,与T2处理相比,最高分别增加25.3%、93.8%和143.7%。在9个试验点,纯收入平均提高了6.19×103 元/hm2。【结论】专用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稻谷产量,增加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红壤稻田钾肥施用量对超级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超高产水稻中浙优1号、甬优9号为材料,研究土壤不同钾素水平(50 mg/kg、90 mg/kg)及钾肥用量(0、75、150、225 kg/hm2氯化钾)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土壤不同钾素水平对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着粒密度、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基肥>分蘖肥>穗肥,产量差异达到3%~10%;随着施钾量增加植株高度明显增加,中浙优1号上表现更为明显,且随着施钾量增加,茎秆加粗,特别是基部节间粗度增加尤为明显。施钾与不施钾相比,两个品种产量分别增加5.6%和8.8%,但产量增加并不与施钾量成正比,不同施钾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