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苹果密植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栽培的大趋势,我国尚处于落后的位置(表1)。近年来国内苹果密植栽培发展较快,这是因为;(1)密植经济效益高,虽然其初建园时投资较大,但其结果早、产量高且田间管理方便;(2)只要管理得当,矮化密植园的经济寿命并不比稀植园短;(3)通过多年的探索,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矮化密植苹果管理技术,今后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将逐步发展。现将苹果密植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当前富士苹果套袋栽培所面临的农村劳动力缺乏、老龄化问题和生产成本上升、果实品质下降等实际问题,以天水"花牛"苹果无袋栽培为范例,分析了富士苹果套袋技术的应用背景与套袋栽培的优劣势、国内外苹果套袋栽培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在我国实行无袋栽培的可行性;指出无袋栽培将是我国苹果产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无袋栽培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苹果匍匐栽培在泰来刘守田滕亚江王风华赵秀梅刘义吕维光1情况为了推广大苹果匍匐栽培技术,泰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果树工程”,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决定每年以5000亩速度规模推进。并制定了“大苹果匍匐栽培实施方案”。现在已经推广匍匐栽培面积12700亩...  相似文献   

4.
果实套袋栽培20世纪初源于日本,起初在梨果上应用,以后陆续在苹果、桃、李、葡萄等树种上得到推广。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苹果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在富士苹果栽培中应用最普遍。我国苹果套袋栽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山东烟台首先引进日本套袋栽培技术,并很快得到推广。近几年国内主  相似文献   

5.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既是一种新型栽培制度,更是一项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栽培的必然选择。1苹果砧木和矮化苗分类1.1苹果砧木的分类苹果砧木分为乔化砧木和矮化砧木两大类。乔化砧木主要有新疆野苹果、海棠、楸子、山定子等;矮化砧木主要有M系(英国东茂林试验站选育)的M7、M26、MM106、M9-T337等。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南方苹果的栽培陆秋农(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271000)长江下游苹果栽培已经历了几度起伏,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等地仍有部分同志在坚持探索、试验,从1984年“浙江苹果栽培适应性学术讨论会”以后,11年来,在江南生产苹果的认识和实践上已经取得了深...  相似文献   

7.
红富士苹果,以其树势健壮,果实品质优良,耐贮运等优点,颇受群众欢迎。现已成为我省主要发展的品种之一。现栽培面积已达50多万亩,约占全省苹果栽培总面积的12%。但是红富士苹果幼树,尤其是乔砧幼树,营养生长过旺,进入结果年龄较晚。通常栽后第5年始能见果,第7、8年始进入初结果期,严重影响前期产量。因此,如何促进红富士苹果幼树早果,丰产,己成为生产日亟需解决的问题。庄河县步云山乡长巨村,于1982年建园,  相似文献   

8.
苹果矮密栽培发展迅速,在品种不断优化、早果性强的品种越来越多的新形势下,苹果栽培体制正朝着高密度栽培方向发展。由70年代667m~2栽33~55株,80年代110株,发展到90年代的220株,甚至更高密度的实践正在进行。随着苹果品种、砧木本身的优化和栽培技术水  相似文献   

9.
苹果无病毒栽培已成为世界果树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我国的苹果脱病毒技术及苹果无病毒苗繁育技术也有较大发展,但栽培工作进展较慢。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苹果无病毒苗木供不应求;二是部分果树生产者或生产部门对苹果无病毒栽培认识不足;三是各地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苹果无病毒栽培示范体系,没有产生最直观的生产效应。为此,笔者就了解到的有关国内外苹果无病毒树的栽培及优势反应简介如下: 1 在树体生长上的优势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以适当密植、增加投入、精心管理、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苹果集约化栽培,作为一条农村致富的有效途径已得到广泛证明。近几年各地涌现的早期效益典型层出不穷,强烈地刺激了农村发展苹果的积极性。山东苹果已由1980年的 239万亩增至 1990年的 690万亩。随着第二次改革高潮的到来,山东各地市在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中,仍普遍选择了以苹果为主的果树业,苹果栽培面积将再登新台阶。但从近几年发展情况着,不少地区或农村单位,不顾本地区立地条件是否适宜,无视本身经济基础、技术水平是否具备,缺乏统一规划和栽培模式选择,重栽轻管或管理不当,不仅早…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苹果栽培的历史与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苹果属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在苹果属植物中,作为果树栽培的有苹果、沙果、海棠果等多种。据文献记载,我国的苹果栽培历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最初称为柰,在汉代的上林苑中所种植的柰,已有三个品种。到了公元3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河西走廊一带已经大量栽培苹果属果树了。19世纪中叶以后,国外大苹果品种通过西方的传教士引入中国,经过当地群众的选育、繁殖、推广,已有一定的规模。尽管栽培历史短,但发展速度很快。1952年,我国苹果产量只有11.8万吨。2001年苹果面积发展到206.62万公顷,产量…  相似文献   

12.
红富士苹果套袋技术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套袋栽培在日本早已广泛的应用于生产,但在我国则刚刚开始。为了进一步提高红富士苹果的果品质量,适应国内、外果品市场的需求,我们于1990年与辽宁省外贸食品进出口公司共同协作,对苹果套袋技术进行了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红富士苹果生长结果习性及其栽培特点杨每宁(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066600)目前,不少果农颇感红富士苹果栽培管理难,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充分了解红富士苹果的生长、结果特性,在红富士苹果的栽培管理上盲目地沿用其它苹果品种的传统管理方法,致使一些红富士苹果...  相似文献   

14.
苹果密植栽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植栽培是苹果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我国方兴未艾。笔者于2013年5月6—12日深入陕西、河南等苹果产区,调查了我国苹果密植栽培现状,通过调研,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很关键,直接决定密植栽培成功与否,特综合提出,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15.
李震三 《落叶果树》1992,24(2):54-57
日本的苹果栽培的于 1872年,已有 120年的历史。最早是从美国引进的国光、红玉,后来又引种了金冠、红星,到近几十年已逐步过度到栽培自己的品种为主。1986年栽培面积已达825万亩,1990年,产量已达104.5万吨.平均单产1267kg/亩。主要分布在青森(近50%)、长野、岩手、山形和秋田5个县。 一、品种组成日本苹果的主栽品种是富士、津轻和红星,三者栽培面积占总面积的80%,品种组成存在的问题是早、中、晚熟都是品种单一,不符合消费中多样化的目标,特别是晚熟苹果中富士比例太大(表1)。 二、育种工作日本苹果的育种工作历史较长,在近半个世纪内培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苹果在世界四大水果(苹果、柑桔、香蕉、葡萄)中的地位已见优势。中国的苹果栽培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山东烟台系苹果老产区,伴随着面积增长、新品种推广。栽培管理体系的改革,到21世纪,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必将令世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苹果矮化栽培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栽培长期以来采用乔砧稀植,但近30年来,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一、国内外苹果矮化栽培的现状苹果矮化栽培,其中以美国发现利用苹果短枝型品种最早,从20年代开始,就注意发现苹果短枝型品种,30-40年代均有陆续发现,50年代后,美国各地对芽变短枝型苹果品种引起广泛重视、所以在50~60年代发现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8.
苹果病毒病是影响苹果生长结果、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世界性病害。采用脱毒技术培育和栽植无病毒苗木是当今世界各国消除或减轻病毒危害的唯一有效途径。宁夏是苹果病毒病危害严重地区,为加快苹果无毒化栽培进程,探索适于西北地区条件的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和配套的栽培...  相似文献   

19.
1998年秋,日本有大学的盐崎雄之辅博士来我省进行学术交流时简介了日本苹果的栽培方式。日本苹果多采用传统栽培方式--乔砧、稀植、开发形整枝;70年代以来,推行矫化密植栽培化砧、密植、纺锤形整枝。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其对富士品种不太适宜;80年代以来,弘前大学的有关专家对日本的传统栽培方式和欧洲的筹化密植栽培方式进行了深研究。并创立了有大学栽培方式-乔砧、中密度栽植、主干形整枝,其树高为5m左右。中  相似文献   

20.
苹果品质和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苹果也是我国“入世”后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13种农产品之一。我国苹果产业经过近10年的调整,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出口贸易持续增长。据统计,2005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189.03万hm2,产量2401.11万t,分别占全国水果栽培面积的18.8%和产量的27.18%[1];苹果出口82.4万t,出口率为3.4%。消费者对苹果质量安全问题日益重视,2003—2006年,我们对苹果主产区的1187个苹果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现提出我国苹果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1我国苹果质量安全要求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