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高产玉米杂交种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6个玉米杂交种根系活力和根部形态性状的研究表明:玉米根系活力,特别是初生胚根和吐丝30 d后的根系活力与产量成正相关;高产玉米杂交种初生胚根根系活力强,吐丝后根系活力下降慢;不同玉米杂交种的根层数相差不大,但气生根条数与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由于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氮肥,玉米适量施氮的重要性变得更加关键。玉米杂交种施用氮肥过多,由于不具备利用氮的能力将导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Schepers 等,1987)。但没有明确表明哪种玉米杂交种对于不同的土壤施氮比率的反应效果更好。Moll 等(1982)报道了玉米杂交种对氮肥利用的差异。指出在土壤含氮率低的情况下氮利用率(籽粒重量/植物含氮量),说明了8种杂交种籽粒产量的变化。与之相反,如果土壤含氮量高那么吸收率(植物含氮量/土  相似文献   

3.
在早熟玉米(Zea mays L.)种质中,收获期籽粒产量与籽粒含水量是呈正相关的性状(Mather 等,1989)。籽粒产量与籽粒含水量的比值已被 Guelph 大学及一些地区的玉米育种者作为一个选择标准,对晚熟群体应用这一标准选择有益于增加产量,降低籽粒含水量;对适宜熟期的群体有益于增加产量,并不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每年因风雹使玉米大量落叶而导致籽粒产量的损失达5200万美元(Vorst,1985)。其产量的减少程度与叶面积毀坏的百分率成正比。在13叶期去叶50%和100%时,早熟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分别减少3.5%和28.5%;晚熟玉米杂交种分別减少0.1%和30.8%(Hicks,1977)。 Barnett等(1983)发现,三个玉米自交系在吐丝后2周去叶,其籽粒产量对去叶反应有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5个组合,对玉米的生育期等10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生育期外的9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为正值,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实长、穗粗、株高、出籽率、百粒重、穗长和穗行数与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结实长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P=0.4676),其次为穗粗(P=0.4170),而生育期等3个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选育玉米高产杂交种时,要注重果穗结实长度和穗粗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我国西南区的玉米育种者们在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每更替一个年代,杂交种籽粒产量均在上一年代基础上提高5%左右。与籽粒产量有关的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以株高、穗粗和生育期的改良效果最明显,其次为行粒数,而穗长、穗行数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发展测定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间遗传相似性的方法感兴趣。一种准确的玉米遗传多样性测定,应对指导玉米育种和生产的理论及实际问题有帮助。这些问题包括: 1.是否观察到的籽粒产量杂种优势是Moll等(1962,1965)研究中证实的遗传多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89~1990年,在不同密度下对不同类型11个玉米杂交种的成粒率、籽粒库充实度进行研究表明:虽然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的最适密度差异很大(变异系数为24.49%),但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成粒率(%)、籽粒库充实度(%)都趋于一定的值,分别为61.64±3.62(%)、57.60±2.55(%),且变异系数很小,为8.74%和6.60%。根据成粒率、籽粒库充实度,可以确定某品种在某目标产量条件下的最适密度,评判玉米群体的合理与否。  相似文献   

9.
中国玉米主产区栽培品种种子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46个玉米栽培品种种子为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标准发芽及幼苗生长测定、逆境发芽测定、田间出苗率测定、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淀粉酶活力测定等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评鉴。结果表明,46个品种中马齿型和半马齿型的比例占80.4%。综合各项种子活力指标,排名前4位的高活力品种为先玉047、郑单958、大华玉2号和浚单26。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发芽势、发芽率及逆境发芽各指标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抗冷测定发芽率的相关系数最高(r=0.881)。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是高活力玉米种子具备的典型性状,抗冷测定为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最适方法;高活力玉米品种种子萌发中同一时期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低活力玉米品种种子。  相似文献   

10.
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具T、M、C和N(正常)型细胞质的玉米杂交种,以确定雄性不育细胞质对产量和植株形态性状的影响。着重弄清基因型×细胞质互作的特殊性,以选择杂交种基因型和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的最佳搭配。方法对T、M、C和N型细胞质玉米单交种的产量及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为组成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11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成  薛雁  何代元  刘强 《杂粮作物》2003,23(1):9-13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成35个组合,对玉米的生育期等11个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高等7个性状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为显著正相关,穗位高和穗粗为正相关,但差异不显著,穗行数为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穗结实长度等7个性状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面千粒重等4个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在玉米高产育种中,要重视选择果穗结实长、籽粒行数多、果穗长和出籽率高的类型,适当注意穗位高等3个性状的选择,对千粒重等4个性状的选择可适当放宽。同时,也要注意到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把杂交种的各农艺性状协调到最佳程度。  相似文献   

12.
对紧凑型耐密型玉米自交系的种质类群以及紧凑耐密型玉米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应当加强抗病类群的利用。运用S1密植改衣法以小区籽粒产量为主要选择性状对空秆率和抗倒选择效果较好。玉米杂交种的耐密性选择可以叶向值、抗倒性和空秆率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3.
总结粮饲兼用型、多叶型和棕色中脉型3种类型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特点。介绍青贮玉米产量和饲料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比较不同类型的青贮玉米种质资源的饲料营养价值和目前美国市场上最新的青贮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2010年美国德克萨斯州青贮玉米区域参试杂交种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达78 210 kg/hm2和27 370 kg/hm2,淀粉含量平均为40.9%,中性洗涤纤维平均36.4%,总可消耗营养平均为75%。  相似文献   

14.
锦单10号玉米杂交种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97-54为母本,丹360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杂交种.该杂交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熟期适中,配合力高,后期籽粒脱水快,制种产量高,可达3 750~4 500 kg/hm2.生产田产量可达12 000 kg/hm2以上,适于辽宁、内蒙古、吉林南部以及河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以3种不同类型(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共6个品种的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TTC定量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不同类型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以确定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糯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验;甜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通过对山东省70年代至90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选育了紧凑型品种而增加了密度、公顷粒数和提高了子粒千粒重,其次是增加穗行数和穗粒数;山东省70年代至90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分为逐渐上升型(有产量、公顷株数、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逐渐下降型(小斑病病级)和平稳发展型(有株高、穗粒高、穗长、穗粒数、穗行数、大斑病和生育期等性状)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通过对夏玉米10个单交种的7个数量性状与子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叶数>行粒数>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目的为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摘     
91220 雨后季高粱籽粒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K.G.Nandanwankar),Indian Journal of Genetics & PlantBreeding,1990,Vol.50,No.1,83~85(英文)杂种优势资料源自8个产量组分,试材为3个不育系(136A、1202A 和1258A),11个不同的恢复系和1981年雨后季期间生长的33个 F_1代杂交种。1258A比136A 和1202A 产生的具有产量优势的杂交种比例  相似文献   

19.
(括号前为期数,括号内为页数)玉米玉米数量性状的遗传控制1.收获时果穗的干物质含量玉米耐热雄穗的花粉活力、散粉特性和配合力玉米根细胞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抗寒性在高密度下极早熟玉米使用生长调节剂的增产效果含和不含H::基因的玉米近等基因系对4种叶斑病菌的抗性膨化和煮熟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衣阿华坚秆玉米综合种系群间的选择差异玉米数量性状的遗传控制皿.千粒重玉米各生长时期叶片光合活性杂种优势的变异以自交系为测验种改良玉米一般配合力亏水灌溉对甜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乙烯利处理后的玉米生长和产量施氮对几个热带玉米…  相似文献   

20.
文摘     
93201 甜高粱生理成熟期对籽粒产量、质量及糖分产量的影响——(J.R.Zanini),Pesquiza Agropecuaria Brasileira,1990.Vol.25,No.6,881~888(英文)1980~1981年在巴西皮拉西卡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甜高粱 BR501收获期对籽粒产量和质量以及糖产量的影响。高粱开花后10天开始采收,而后每隔一周采收一次,共收获11次。测定的农艺性状为:株高、叶片死亡率(%)、植株鲜重(FW)、去叶后的茎重、籽粒产量。工艺性状为:汁液百分率、汁液中总可溶性溶质(TSS)、汁液中还原糖含量(%)、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