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 Baker等(1967)、Hale和Southwell(1967)、Wahlstrom等(1971)、Cromwell等(1990)、Owens等(1994)以及Hahn等(1995)研究了性别(阉公猪与小母猪)对肥育猪的赖氨酸和(或)蛋白质需要量产生的影响.一些研究评价了两种性别的遗传背景对需要量的影响(Bereskin等,1976;Watkins等,1977;Christian等,1980),还有两项研究利用理想蛋白质日粮评价了需要量(Yen等,1986).一项研究用血浆脲氮含量作指标评价了需要量(Coma等,1995),而大多数研究使用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Hansen和Iewis(1993)利用数学公式估测了阉公猪、小母猪和公猪的需要量.在其中大多数的研究中,小母猪似乎需要较多的赖氨酸(或蛋白质),尽管其增重速度没有阉公猪快.因为小母猪通常具有较快的瘦肉增长速度(Schinckel和deLange,1996),并且其平均日采食量一般说来低于阉公猪(Ekstrom,1991),所以,当以日粮百分比表示时,小母猪需要较高的日粮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2.
<正>动物营养学家对保育猪和生长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已有深入广泛的研究(Fuller等,1989;Tuitoek等,1997和Kim等,2001)。用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技术配制畜禽日粮,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96头平均体重为(34.5±1.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福建养猪实际条件下,研究三种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IPAAP)对生长猪生产性能、血清尿素氮及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aker的IPAAP配制的低蛋白饲粮饲喂生长猪,其生产性能、血清游离赖氨酸(Lys)和苏氨酸(Thr)浓度显著高于采用NRC的IPAAP、建议的IPAAP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及常规的高蛋白饲粮(P<0.05);生长猪生产性能、各种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后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前者可以显著降低生长猪血清尿素氮水平(P<0.05)结果表明Baker的IPAAP较适合于生长猪.  相似文献   

4.
低蛋白日粮具有节省成本,低氮污染等经济的和环境的优势。利用猪的理想蛋白模式,采用可消化氨基酸和净能体系等技术配制玉米和豆粕为主要原料的猪日粮时,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水平(2%~4%)能使氮的排出量显著减少,且不影响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 1 0年的研究工作 ,养猪业开始从“理想蛋白质”理论中获益 ,研究工作者和日益增多的饲料公司正在大张旗鼓地提倡这种理论。随着养猪业迅速向瘦肉型方向发展 ,理想蛋白质理论更显重要。Fuller认为在设计适宜的猪配方时 ,应以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换言之 ,生产者在配合日粮时 ,可把赖氨酸作为1 0 0 % ,其他氨基酸按相当于赖氨酸的百分率进行平衡。这是由于 :(1 )赖氨酸一直是商品猪日粮中最多的必需氨基酸 ;(2 )关于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已经作了最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3 )关于猪对赖氨酸需要量的分析 ,相对准确、容易。Ba…  相似文献   

6.
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与高效低蛋白日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理想蛋白质“理想蛋白质”是指含有最佳氨基酸组合和利用率的饲料蛋白质,即为动物合成蛋白质提供最佳比例的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量,动物实现最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时的氨基酸平衡模式。主要的“理想蛋白质”体系有英国Rowett研究所Fuller和Wang的模式、英国ARC模式、美国Ilinois大学Baker和Chung的模式以及美国NRC模式。其中ARC模式是以瘦肉组织中的氨基酸平衡为基础,Fuller等以猪最大氮沉积为基础,Baker等以喂化学规定的氨基酸饲粮为基础,而NRC则以文献调研的数据推导为基础(表1、表2)。在典型的玉米-豆粕型…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1003头公猪和母猪(PIC猪327×1050,初始体重113.5磅),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氨基酸平衡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其中饲粮中涉及到的平衡氨基酸组成依照理想氨基酸模式,至少考虑4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其他氨基酸添加水平不低于其推荐水平。试验期为88天,共2个阶段,分别为生长阶段0-28天,育成阶段28-88天。试验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3个重复(7个重复母猪,6个重复公猪),每个重复27头。处理1饲粮中平衡氨基酸组成满足NRC(1998)推荐水平,处理2饲粮中平衡氨基酸组成满足赢创德固赛公司推荐水平,处理2饲粮中平衡氨基酸组成高于赢创德固赛公司推荐水10%(增加氨基酸营养密度)。结果显示,性别和处理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不存在交互作用(P>0.30)。生长阶段,提高饲粮氨基酸营养密度可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线性分析,P<0.03);其中母猪平均日采食量(P<0.001)和料重比(P<0.001)显著低于公猪。育肥阶段,各个处理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方面无显著影响(P>0.62),但母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公猪(P<0.001)。整个试验阶段,饲粮中增加氨基酸营养密度可显著改善料重比(线性分析,P<0.04),提高平均日增重趋势(线性分析,P<0.06)。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背膘厚、腰肌厚、瘦肉率以及收入/支出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对于生长-育肥猪来说,生长阶段饲粮中氨基酸营养密度(特别是赖氨酸水平)高于NRC(1998)推荐值,可有效改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但对育肥阶段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世界都在对猪日粮的氨基酸营养进行评估。虽然保育猪及育肥猪后期的氨基酸需要量和补给量正在进行修订,但需要校正的最重要的部分可能与妊娠母猪营养有关。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1003头公猪和母猪(PIC猪327×1050,初始体重113.5磅),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氨基酸平衡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其中饲粮中涉及到的平衡氨基酸组成依照理想氨基酸模式,至少考虑4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其他氨基酸添加水平不低于其推荐水平。试验期为88天,共2个阶段,分别为生长阶段0-28天,育成阶段28-88天。试验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3个重复(7个重复母猪,6个重复公猪),每个重复27头。处理1饲粮中平衡氨基酸组成满足NRC(1998)推荐水平,处理2饲粮中平衡氨基酸组成满足赢创德固赛公司推荐水平,处理2饲粮中平衡氨基酸组成高于赢创德固赛公司推荐水10%(增加氨基酸营养密度)。结果显示,性别和处理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不存在交互作用(P>0.30)。生长阶段,提高饲粮氨基酸营养密度可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线性分析,P<0.03);其中母猪平均日采食量(P<0.001)和料重比(P<0.001)显著低于公猪。育肥阶段,各个处理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方面无显著影响(P>0.62),但母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公猪(P<0.001)。整个试验阶段,饲粮中增加氨基酸营养密度可显著改善料重比(线性分析,P<0.04),提高平均日增重趋势(线性分析,P<0.06)。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背膘厚、腰肌厚、瘦肉率以及收入/支出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对于生长-育肥猪来说,生长阶段饲粮中氨基酸营养密度(特别是赖氨酸水平)高于NRC(1998)推荐值,可有效改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但对育肥阶段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缬氨酸在饲喂生长鼠的玉米中是第五种限制性氨基酸(Lewis等,1982),在生长猪的玉米一大豆粕日粮中是第四种限制性氨基酸(Rrs-Sell等,1987)。因此,尽管缬氨酸在含有完全蛋白质猪的日粮中不具有限制性,但当日粮中补充了诸如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之类的晶状氨基酸时,却又具有限制性。 虽然缬氨酸在日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至今人们仅做过两次试验,以确定生长肥有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