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景泰县草窝滩镇枸杞根腐病的研究,针对其主要病原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枸杞根腐病综合防治方法——以健康栽培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相似文献   

2.
198 4~ 1998年对严重影响园林观花植物观赏价值的白粉病进行了寄主调查、病原菌种类鉴定、发生规律观察及综合防治试验。查清寄主 2 6种 ,病原菌 7属 2 2种。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18~ 2 5℃ ,5~ 6月和 9~ 10月为发病盛期。应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枯梢病的病原菌为松壳色二孢菌(Diplodia pinea),具腐生性,是一种典型的潜伏侵染的寄主主导病害。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应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为依据,采取以营林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与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杨树溃疡病的病害病状、病原菌生物学特征,从杨树因子与环境因子、对溃疡病的抗病性等方面探讨、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杨树溃疡病的致病机理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国内自发现杨树溃疡病以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主要内容:病害病状、病原菌生物学特征、杨树因子与环境因子对溃疡病的抗病性、综合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山东杨树溃疡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报道了对山东省杨树溃疡病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溃疡病种类、分布、危害、三种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山东境内杨树上发生的溃疡病共有8种,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的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烂皮型溃疡病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其他几种溃疡病常与上述3种混合发生。在同一条件下,3种病原菌的致病强弱依次为杨树烂皮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大斑型溃疡病病原菌。杨树品种和水分状况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研究提出了选育抗病品种、注意苗木检疫、加强营林管理和适时药剂防治的一、二级综合治理杨树溃疡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合欢是具有观赏价值的优良园林树种。而合欢枯萎病是导致城市多年生合欢衰弱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具有发病率高、发病速度快、发病初期难发觉的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和亟待深入提高的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本论文结合所辖的具体情况,开展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新优高效杀菌剂的筛选,以及优化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以提高其防控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毛竹基腐病在衢江区的发生,为害情况,为害症状,病原菌及发病规律,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运用预测预报,营林技术,清除病原,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毛竹叶斑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竹叶斑枯病是由竹独足座菌侵染所致,该文介绍了毛竹叶斑枯病的症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空间分布格局、损失估测、防治指标、病理生理学、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河口地区橡胶白粉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河口地区~年橡胶白粉病防治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多年单一使用粉锈宁使19982000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采用以硫磺粉为主防药物,以古铜叶病率~作首次施药指标,叶片老化、病10%20%50%率达时进行一次全面喷防的防治技术,取得良好效果。40%  相似文献   

11.
芳香木蠹蛾是危害核桃的主要害虫。通过对该虫为害加重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表明,在陕西镇安2年发生1代,以幼虫群栖危害核桃根茎皮层和木质部,使树势衰弱甚至枯死。采用林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鞭角华扁叶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角华扁叶蜂严重为害柏木林分。在综合防治技术上,总结出以预测预报为依据,结合防治指标划分防治区域,并以化学防治为应急,生物防治、天敌保护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治鞭角华扁叶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综合防治 196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害虫综合防治专家小组会议对综合防治提出了定义:“综合防治是一种害虫管理系统,按照害虫种类的种群动态与其相关的环境关系,利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其尽可能地互不矛盾,以保持害虫种群处于经济危害水平以下。”综合防治是充分利用病、虫和森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国外松枯梢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证实湖南地区湿地松和火炬松枯梢病发生规律一致,均以4月开始出现病梢(芽),且逐渐增加,7月以后不再出现新的病梢(芽)。发病高峰期在5—6月。套袋试验证明病原菌的侵染关键时期为3—5月。病害发生除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当年新梢木质化程度有关。可在病原菌侵染的关键时期进行喷药防治。林间防治以防治松梢小卷蛾危害,减少病原菌滋生场所,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树木抗病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丁香患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并保存菌种,得到病原菌后对病原菌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进行观测。结果发现,经鉴定分离出来的病原菌属细交链孢霉(Alternaria tenuis Nees),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丁香枝枯病病原菌及有效防治丁香枝枯病的发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杉木种子园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列举了福建省杉木种子园主要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并阐述了主要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综合防治措施表明,加强抚育管理并结合917菌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属于一种站在宏观角度上进行的防治方式,它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综合考虑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在充分研究各类病虫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展开防治,再利用全方位的诸如物理、化学、生物、检疫等手段,将森林病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防治策略。综合防治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各种防治技术在生态系统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最低的代价换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立枯病发病特点,采取种子消毒、土壤防治、苗期药剂防治、分段适时控制水份、加强追肥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能够有效防治立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栗瘿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瘿蜂是板栗的主要害虫。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表明,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营林治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调查记录了红松人工林中发生危害的5种病原菌和44种昆虫。在辽宁东部红松栽培区,为害红松的叶部害虫以松阿扁叶蜂为优势种;枝干害虫以松梢象甲、红松切梢小蠹为优势种;果实害虫以红松球果螟为主。同时,提出了防治红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的营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