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探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利用光周期调控提高植物能量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红蓝LED(90%红+10%蓝)为光源,在开花前及开花后各设置12、16、20和24h四个光周期水平,形成16个处理,研究光周期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前光周期延长使小麦开花时间显著提前,特别是导致出苗到拔节和拔节到抽穗的天数显著减少。开花后光周期延长会缩短开花到成熟的时间,且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对小麦生育期长度的影响相互独立。在开花前,短光周期有利于小麦营养器官的构建,增加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和营养器官干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能效比。在开花后,长光周期提高了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促进籽粒中干物质积累,提高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能效比。开花前短光周期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因穗数和穗粒数增加,而开花后长光周期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因粒重增加。在开花前后,延长光周期均导致籽粒淀粉含量增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在开花前12h光照、开花后24h光照的处理下小麦产量和能量利用效率均最高,说明开花前短光周期结合开花后长光周期最有利于小麦高产和能量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中国大豆主要生态区的代表品种12个,在南京(32°N)春播,通过人工光照处理,比较了各类型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2h短光照处理使所有品种的开花期显著提前(P<0.01);开花后进行短日照处理,使除早熟品种东农36和泰兴黑豆以外的其它品种成熟期显著提前(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南方夏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比开花前更加敏感,其它类型品种开花前光周期反应比开花后敏感或前、后期敏感性接近。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开花前和开花后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与自然光照下相应发育时期的长度正相关。较长的前期有利于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较长的后期对提高百粒重有利。文中讨论了大豆品种开花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与原产地日照长度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韩天富 《大豆科学》1998,17(2):129-134
选用中国大豆主要生态区的代表品种12个,在南京春播通过人工光照处理,比较了各类型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2h短光照和吏所有品种的开花期显著提前;开花后进行短日照处理,使除早熟品种东农36和泰兴黑豆以外的其它品种成熟期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4.
ABT生根粉对大豆内源激素含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韩田夫  马凤鸣 《大豆科学》1994,13(2):121-126
在盆载和田间条件下分别研究了ABT生根粉(ABT4号)处理对大豆涨和叶片内源激素含,籽粒化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片中DHZRs,GA1,3,4,7,IAA含量明显升高,叶片中ABA的含量下降。施用ABT后花英期(R1-R5)和成期(R7_R8)延长,根冠比(R/S)上升,增产效果明显。ABT处理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豆开花后阶段对开花前不同光照处理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韩天富  陈霞 《大豆科学》1995,14(4):283-289
试验研究了开花前不同光照处理对大豆开花后的发育、产是必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供试的早熟品种来说,开花前短日处理促进成熟的作用远大于对开花的促进,地农艺性状的影响大于对发育进程的促进。前期短日处理使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和油酸的比例上升,而使亚油酸的比例下降。文中讨论了开花前光照后效应的作用方式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豆在暗诱导条件下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属于短日照植物,其生长发育对光周期反应非常敏感,这一特性严重阻碍大豆品种的适应性,是制约大豆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从基因差异表达的角度研究短日照光周期诱导开花和衰老过程中基因转录物丰度的变化,从而探索大豆叶片感受日长变化诱导开花和衰老的复杂机制.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短日照诱导的大豆光周期敏感品种‘东农L13‘叶片中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从文库中一共筛选到738个克隆,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从中得到148个克隆并测序,它们代表76个不同基因的非重复序列ESTs.利用BLAST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与植物的转录、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的调控,解毒和防卫,大分子降解细胞壁修饰的合成代谢等多种植物的生理生化功能相关.本研究为揭示短日照诱导大豆开花和加速衰老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GmGBP1基因与大豆光周期开花时间相关,本试验以GmGBP1基因为对象,利用大豆子叶节转化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GmGBP1干涉(GmGBP1-i)T2转基因大豆材料进行分子检测。RNA-seq转录组测序获得可变剪接数据,进一步利用RT-PCR方法对WT与GmGBP1-i大豆叶片测序结果中的可变剪接基因进行验证,共检测到3个基因发生可变剪接,表明GmGBP1干涉表达量降低引起了下游基因可变剪接。这为进一步研究大豆GmGBP1的基因功能及解析大豆成花诱导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蔗糖脂肪酸酯对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蔗糖脂肪酸酯(SFE)对开花期和结英期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绿素含量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英期两个时期都喷施0.1%的SFE后,可以使SOD酶的相对活力提高41%、叶绿素b的含量提高58%左右,并在处理后4~5天叶绿素含量提高;SFE能增加叶片中的含氮量2倍左右,增加植株的单株结英数70%和种子的百粒重32%,并能提高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4.8%。  相似文献   

9.
2007年通过光周期人工诱导,第1次在云南高原内陆低海拔地区瑞丽成功诱导甘蔗品种Badila等难开花亲本开花。结果表明,株龄、固定光周期诱导时间和处理天数与诱导开花效果密切相关。经过12h 20min和12h 15min 2种固定光周期诱导,株龄较长的Badila经过120d诱导,孕穗率和抽穗率较高,12h 15min光周期处理150d有一定效果,12h 20min处理无效;株龄较短的Badila经过150d诱导,孕穗率和抽穗率低,经120d诱导无效。  相似文献   

10.
开花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光周期是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环境因素。E3泛素连接酶对光周期依赖型的开花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已发现的光周期调控开花途径中多种组分均为E3泛素连接酶的靶蛋白,它们能通过E3泛素连接酶介导实现其泛素化降解,从而影响光周期信号,调控开花。综述了E3泛素连接酶在参与调控光受体稳定性、生物钟功能以及开花调控因子CO稳定性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迟凤琴 《大豆科学》2001,20(1):35-40
大豆生育期间能否丰富和积累土壤含N物质是决定大豆肥田机制之一。试验结果表明,1988年大豆、玉米和休闲对比试验,在降雨正常情况下,大豆和玉米秋后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0.461%和0.341%,全N增加1.1%,而玉米却亏损了5.2%。1990年6个处理试验中在深松条件下,各肥料处理的各土壤含N物质皆亏损,而未深松的,虽有夏早,仍使各土壤含N物富集,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区效果明显,所以大豆肥沃土壤是有条件的。大豆落叶尚可归还土壤11.9-18.9kg/hm^2的N素。  相似文献   

12.
应用土培盆栽、微区及田间试验,研究底施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对不同大豆品种生长发育、品质以及器官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底施硒浓度0.1—0.5ppm时,生长正常;>10ppm时,苗期出现中毒症状,严重中毒时,则大多在子叶期死亡。鼓粒期叶面喷施0.025%-0.1%硒溶液,对大豆生长无毒害作用。不同品种(系)的生物学产量因施硒表现显著差异。施硒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含量增加.油酸、棕榈酸含量下降,且不同品种各脂肪酸组成变异较大。叶面喷硒,大豆各器官硒浓度与积累量随用量增加而提高.其中叶片>籽粒>荚壳>茎>根。  相似文献   

13.
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存在着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新品种较老品种过氧化物酶活力高比活较低;高蛋白与低蛋白品种相比,高蛋白品种过氧化物酶活力较高,比活较低;结荚期,随植株节位降低,叶片过氧化物酶比活、活力和同工酶活性均呈增强趋势,但最下部老叶过氧化物酶活力和同工酶活性降低;未展开叶较展开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阳极区酶活性所占比例较大;中部书位叶片酶谱清晰,条带数多,适于品种间比较。  相似文献   

14.
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基因小麦叶片蛋白指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SDS-PAGE电泳方法研究了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小麦灌浆期叶片中蛋白图谱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束介转基因小麦部分个体的叶片蛋白图谱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处理的蛋白图谱中,带型变化主要集中在157,104,83,36,35,34,28和23kD等条带;相对稳定的蛋白质条带分别为47,44,41,40,39,31和24kD。各处理间蛋白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导入DNA时间对蛋白质图谱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钼酸铵拌种和喷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和籽粒钼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素梅  黄义德  杨安中  沈树周 《大豆科学》2007,26(2):181-184,189
田间试验研究了钼肥拌种和花期喷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及籽粒钼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籽粒钼含量都较不施钼肥的对照处理有明显的增加,且差异显著,只有籽粒脂肪含量增加不明显,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发现,拌种对大豆产量增加量大于花期喷施的增加量,但均没有拌种加花期喷施的增加量大,对蛋白质、脂肪和籽粒钼含量的影响也存在这种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春大豆推广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齐宁 《大豆科学》2001,20(1):45-48
对东北三省自 50年代至 90年代 3 2 0份大豆推广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看出 ,三省大豆推广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以辽宁省品种最高为 42 .45% ,吉林省品种蛋白质含量最低为 3 9.87%。平均脂肪含量吉林省最高为 2 0 .49% ,辽宁省最低为 1 9.48% ,黑龙江省品种平均蛋白质脂肪含量均居中 ,分别为 40 .57%和 2 0 .2 0 %。五十年来 ,三省大豆推广品种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提高的幅度吉林 >辽宁 >黑龙江。平均脂肪含量吉林辽宁两省品种 50年代至 90年代均呈下降趋势 ,黑龙江品种平均脂肪含量略有提高。吉林辽宁两省不同熟期品种蛋白质含量均从早熟组至晚熟组呈逐渐上升趋势 ,脂肪含量则从早熟组到晚熟组依次降低 ,黑龙江品种蛋白质含量从早熟组到晚熟组逐渐降低 ,脂肪含量从早熟组到晚熟组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光敏感型大豆品种“中豆24”进行长日、短日和自然光3种光周期处理,采用cDNA-AFLP的方法筛选差异片段,并进一步通过RACE技术分离了该基因。该基因全长983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8个氨基酸,在遗传关系上与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高度同源。通过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光周期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表达,短日照抑制其表达,而长日照则增强其表达。因此,大豆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可能是作为一种负调控因子参与大豆光周期反应。对大豆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研究能为进一步阐明大豆光周期反应分子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博如  金淑梅 《大豆科学》2000,19(2):111-114
通过对两个感病品种(绥农8、东农42),两个抗病品种(黑农37、黑农38)在一片复叶期分别接种1和小种4两个菌株,测定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感病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降低;而抗病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的升高,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明显增加。未接种健株中,感病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比抗病品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