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正> 池塘养鱼近年来由于采取了渔牧综合养殖技术,使其比较效益有所提高,但池塘生产潜力还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进一步开发池塘生产潜力,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池塘小网箱养鱼开发性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小网箱养殖罗非鱼和美国鮰鱼的产量分别可达到197.5kg/m~3和155kg/m~3,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友谷 《内陆水产》1997,22(10):11-12
近年来,各种渔用物资价格在不断上涨,而鱼价基本平稳,加上鱼类病害不断发生,使得池塘养鱼效益显著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促进池塘养鱼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应挖掘养殖内部潜力,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技术改革,发展渔业生产,以提高池塘养鱼经济效益。1确定合理的养殖结构合理的养殖结构是取得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首要条件。广大养殖户应认真分析市场,看准行情,结合本地的实际,以价高畅销的品种为当家鱼,减少价低滞销的品种,提高养殖品种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做到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鱼需物资紧缺,尤其是鱼用饵料价格上涨,以及鱼病暴发等,使养鱼生产的效益下降。若不解决提高养鱼生产经济效益的问题,养鱼生产非但不能巩固,而且会萎缩。情况表明,这是养鱼生产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本地的实际,结合外地的经验,讨论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几条途径。 1.发展特种水产养殖 淡水特种水产品品质好,销路畅,经济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鱼用饵料价格上涨,以及鱼病暴发等,使养鱼生产的效益下降。若不解决提高养鱼生产经济效益的问题,养鱼生产非但不能发展,而且会萎缩。本文根据本地的实际,结合外地的经验,讨论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对韶关市近几年来池塘养鱼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发现我市池塘养鱼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生产的发展不同步,成本效益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并对其原因和解决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北方池塘养鱼生产分析,存在主要问题是:①发展不平衡,尚有不少中低产池塘增产潜力很大;②养殖品种少,仅鲢、鳙、鲤、草等几种,不适应市场需求;③养鱼的比较效益下降,越是池塘养鱼生产水平高地区越明显,成本上升,鱼价下跌。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提高北方地区养鱼池塘的产量和效益,据生产实际可采取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采取新工艺,均衡上市,提高效益。北方池塘养鱼特点之一是春放秋捕,商品鱼秋季集中上市,因而鱼价在国庆前后最低,而在淡季鱼价明显高于旺季,使各地全年淡水鱼价格波浪式变动。一般规律是秋季最低往冬季逐渐涨价,至春节五一  相似文献   

7.
提高渔业效益一方面可以在池塘水体空间上做文章,即在养鱼品种、规格合理搭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主养鱼与其他养殖品种“混养”,最充分地利用水体环境及其天然和人工饲饵,增加主养鱼和搭养鱼种的产量,以期增加效益.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考虑池塘全年生产的不同周期,利用空闲或池塘鱼载量小的季节,因地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淡水池塘养殖业,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国家之一,截止80年代末,养殖池塘的面积已达2000多万亩,接近我国淡水养殖水面的一半。随着养鱼技术的不断科学化,单产和效益也在逐年提高。但长期以来对我国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大多数只着眼于池塘的水中,不重视与整个池塘生态有着整体结构的堤坝坡面的有效利用。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和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造成对养鱼饲料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我省池塘养鱼业受到连年干旱,水资源缺乏,饲料涨价及投资紧张等诸因素的影响,比较效益下降。1991年全省池塘养鱼面积11746.7hm~2,平均每公顷产鱼2325kg,产值13500多元,利润不足4500元。影响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a.池塘养殖品种单一,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各种生物资源;b.由于鱼粉价格上涨,饲料成本大幅度增加;c.主要养殖品种退化,品质差,体色及体形均不能适应市场要求,销售价格偏低;d.鱼货上市集中,出现了季节  相似文献   

10.
节约水资源、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效益是每个养鱼户追求的目标,而今,重庆市万州区有很多养鱼户充分利用池塘上游地下泉水、水库渗水等水资源,采取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技术,养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深受人们欢迎.现就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种渔用物资价格在不断上涨,且鱼类病害也有较大发生,而鱼价基本平稳,使得池塘养鱼比较效益在显著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促进池塘养鱼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应走以挖掘养殖内部的潜力为道路,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渔业生产,提高池塘养鱼效益。一、确定合理的放养模式合理的养殖结构是取得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首要条件。广大养殖户应认真分析市场,看准行情,结合本地的消费习惯,以价高畅销的品评为当家鱼,适当减少价低滞销的品种。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做到消费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饲料原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驯化养鱼成本不断增加,利润日益下降,甚至亏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水产养殖科研和生产的实践经验,在进行高产池塘的驯化饲养时,采取以下措施,不仅提高了池塘鱼产量,而且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提高了驯化养鱼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1增加养殖品种与我国传统养鱼相比,驯化养鱼有养殖品种较少的缺点,导致以下两方面的不足:在池塘水体空间利用方面,鲤鱼栖息于池塘水体底部,鲢、鳙鱼栖息于池塘水体上层,缺少栖息手池塘水体中层的鱼,便池塘水体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李红炳  李文亮 《内陆水产》1994,(12):10-11,13
近几年来,池塘养鱼发展迅速,养殖水平越来越高,但就整个养鱼效益来看,提高的幅度还相当小,挖掘的潜力还相当大。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特别是较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养鱼经济效益。1993年,我站在本市382.27hm^2池塘中对高效鱼肥精进行了试验性的投施应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中南部海水池塘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但由于养殖方法单一粗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害四处传播,疾病频繁发生。自1997年对虾爆发病毒性疾病后,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后来为了减少养殖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从业者把池塘养殖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  相似文献   

15.
三疣梭子蟹是湖北省沧州市的传统养殖品种,已有15年的养殖历史,养殖规模近7万亩,由于养殖时间长,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池塘的重复利用,使得养殖三疣梭子蟹病害较多,效益有所下降,促使人们探索一些新的养殖品种或者混样品种,通过选择、试验以及经济效益的核算,选择脊尾白虾作为混养品种,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饵料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残饵,保持水质清新,减少了三疣梭子蟹的发病机会,每亩收获脊尾白虾80斤左右,提高了养殖池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主攻池塘养鱼作为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战略是十分正确的。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池塘养鱼技术在科研和生产单位共同努力下,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至今已基本上可提供不同产量指标(500—3,000斤/亩)的多种成套技术。但以往的研究主要强调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和静水池塘养鱼的探求,比较地忽视了经济上的核算,更缺乏对各种养殖技术及其产量的经济效益进行横向(不同养殖技术)和纵向(同一养殖技术的产量梯度)的系统比较及在生产上可行性的分析,尚不能确认一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效益”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产量高不等于效益好,市场经济决定着池塘养殖最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如何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1 合理选择养殖品种 实践证明,正确选择养殖品种,是实现养殖高效  相似文献   

18.
正近些年来,北方地区池塘养鱼效益普遍不佳,特别是养殖鲤鱼,严重挫伤了渔民的养鱼积极性,导致许多渔民毁池种植水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池塘养鱼的效益呢?许多渔民也在思考这一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可以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也都有,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就目前北方地区池塘养鱼状况及市场需求,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提高养殖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为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和水体资源、提高养殖效益,2012年6月-2013年8月,笔者在山东省济宁市水产良种繁育场利用两口池塘开展了淡水鱼与中华鳖混养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以养鱼为主的鱼鳖混养,在保证主养鱼类生长的情况下,产出优质中华鳖,大幅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具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由于饲料价格大幅上涨,许多养鱼户养殖成本提高、效益下降,有的养鱼户不敢投喂饲料,采取粗放稀养的管理模式,有的甚至投放鲢鳙鱼,进行施肥养鱼。为提高养殖效益,我们通过生产和市场调查一些好的养殖品种及市场售价高、饲养技术相对成熟的品种,发现草鱼市场销售价格高且稳定,尤其是7月前后的高温季节市场售价较高,经济效益显著。为此,我们于2011年3月份,选择适合的池塘进行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