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现新的抑茵材料,对杜仲叶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及其分级组分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杜仲叶的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细菌和真茵都有抑制作用,而且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黄曲霉和黑曲霉有特殊的抑制特征;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但对真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几乎对细菌和真茵都没有抑制作用.最大抑茵圈直径超过了10 mm,最小抑茵浓度(MIC)在0.25%~3.0%之间.杜仲叶提取物在抑菌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抑茵率随时间而逐渐增加,16 h之后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对蚜虫的生物活性影响及作用方式,以苏云金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thuringiensis)为目的菌株,以发酵产物为材料。利用5种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喷雾处理柳蚜,72h校正死亡率为29.74%~78.88%,其浓度与及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苏云金杆菌亚种发酵液和发酵液滤液处理柳蚜后,12~24h柳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均被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21.06%~38.11%和4.69%~36.79%,其中18h、24h对SOD比活力的抑制达显著水平(p<0.05)。发酵液和滤液处理组18h前对柳蚜过氧化氢酶(CAT)比活力的影响总体呈激活趋势,其中发酵液和滤液处理组分别在18h、12h对柳蚜CAT的激活率最高,其CAT比活力分别为对照的1.8890倍和2.9463倍。滤液处理组对柳蚜POD比活力总体呈激活作用,其激活率为14.78%~57.39%;发酵液处理组6h和18hPOD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时间点POD比活力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应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不同浓度药液喷雾进行了防治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试验。结果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丽长角巢蛾幼虫具快速、高效的控制效果。1∶1000、1∶1500、1∶2000倍液试验室测定,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在24h、48h、96h达100%,药效持效期7d;林间防治害虫死亡高峰在药后2~3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00%、95.35%、82.64%,防治效果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F2,6=20.2954,P0.01),其中1∶1000与1∶2000倍液差异极显著,其余为显著;喷药后第7d防治效果分别达100%、100%、96.56%。综合考虑防治效果与成本核算,生产上选用1∶1500倍液可实现对林间害虫的快速控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朝阳市杨树黄叶螨进行不同药物不同浓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洒不同药物对杨树黄叶螨杀虫效果差异显著,以杀螨醇和敌螨丹2种农药杀虫效果最好,杀螨率分别为99.3%~100%和99.4%~100%;不同浓度的杀螨醇杀虫效果差异极显著,以400倍浓度效果最好,叶螨死亡率在99.7%以上。  相似文献   

5.
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浸渍和室外喷雾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25%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药效测定600倍和900倍浓度处理36h之后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1 100倍溶液在48h后死亡率达到100%;林间喷药试验中,600倍液、900倍液、1 100倍液在72h后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90%和85%。因此,采用0.25%印楝素乳油防治蜀柏毒蛾,其浓度以900~1 1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6.
采用4种无公害杀虫剂对杨卷叶象甲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吡虫啉1 000、2 000、3 000倍液的胃毒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84%、74%;苦参碱500、1 000、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次之,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2%、67%、39%;森得保3个浓度药剂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校正死亡率低于55%;除虫脲3个浓度药剂的防治效果校正死亡率低于20%。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几种农药对同安钮夜蛾卵和幼虫的毒杀作用,在室内外用不同类型的诱虫灯对其成虫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抑大保或甲维盐2000倍液对卵的防治效果较好,达97.7%以上;除尽或甲维盐2000倍液对3-4龄幼虫的杀虫率均达100%;阿维菌素4000倍液和灭幼脲III2000倍液对5-6龄幼虫的杀虫率分别为96.7%和64.4%。同安钮夜蛾成虫基本上无趋光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阿维菌素人工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菌素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杀虫制剂。本试验筛选出了利用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体积浓度,即1~3龄为1:12000,4~5龄为1:8000,最佳体积浓度下第5天的杀虫效果为97.7%,其杀虫效果优于苏芸金杆菌,而成本却低于苏芸金杆菌。  相似文献   

9.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分属于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23个 H-血清型的30个亚种和3株新分离菌株孢子囊超薄切片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苏芸金杆菌30个亚种的芽孢和伴孢晶体在孢子囊中形成的部位、形状及数量有所不同。大部分亚种的伴孢晶体位于孢子囊的一端,以单个晶体存在于孢外膜之外,只有幕虫亚种(Subsp.finitimus)的伴孢晶体位于孢外膜之内。在孢子囊中晶体的形状分别为菱形、方形、圆形、不规则形。其数量大多数为一个。从不同森林土壤中分离到的87052、85020、85040三株菌,其中87052菌株伴孢晶体为圆形,与已知圆形伴孢晶体的亚种形态特征相似,其它两株菌在形态特征上与已知 30个亚种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上有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瘤坚大球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是为害国槐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太原1年1代,以2龄若虫在国槐1年生至3年生枝条上越冬。树冠喷洒40%氧化乐果500倍~800倍液、2.5%敌杀死1000倍~2000倍液,或65%多磷威1000倍~2000倍液,干基打孔注(塞)入40%氧化乐果原液、65%多磷威5倍液、铁灭克8g·株-1,均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2种早竹造瘿害虫植物源诱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筛选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植物源引诱剂,优化影响诱捕效果的因素,为2种早竹造瘿害虫植物源诱控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林间生物测定法比较7种候选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比较3种悬挂高度和5种诱捕器类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并监测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林间的种群动态。[结果 ]水杨酸甲酯原液、顺-3-己烯-1-醇原液和反-2-己烯醛1 000倍液作为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捕刚竹泰广肩小蜂数量分别为154.40±129.04、35.20±35.75、24.00±20.30头,显著高于对照组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反-2-己烯醛1 000倍液、顺-3-己烯-1-醇10 000倍液和β-紫罗兰酮1 000倍液作为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捕竹泰广肩小蜂数量分别为29.50±28.43、25.67±16.26、20.25±3.95头,显著高于对照组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冠层的上层和中层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显著多于冠层的下层(P0.05),而冠层的上层和中层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造瘿害虫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小船型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多于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而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多于桶型诱捕器(P0.05)、实蝇诱捕器(P0.05)和夜蛾诱捕器的诱虫量(P0.05)。[结论 ]4月下旬到5月上旬,使用水杨酸甲酯与顺-3-己烯-1-醇30:1比例的混合物作为引诱剂,在早竹冠层的中层或上层悬挂小船型诱捕器,能够诱捕到更多的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  相似文献   

12.
樟树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樟树连续2 a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100 mg/L的NAA浸泡插穗4 h,生根率最高达90%.不同基质间生根率有极显著差异,用混合基质(蛭石:珍珠岩:河沙=2:2:3)效果最佳.在闽西北地区,最适宜的扦插时期是5~7月,约30 d诱导愈伤组织、50 d形成新根、100 d抽出新梢,生根率89%以上,比3~4月硬枝扦插生根率高出67%,其中6月扦插生根率高达96%.插穗粗度为0.3~0.4 cm、保留2~3片半叶生根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地面和飞机2种作业方式喷施2. 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筛选最佳施药量,采用地面超低量喷施和飞机喷施2. 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对美国白蛾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0 d,地面超低量喷施4、5、8倍液的防治效果(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 22%、96. 69%、90. 88%,飞机喷施450、750、1 050 mL·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 25%、96. 12%、92. 68%。根据防治效果方差分析可知,地面超低量喷施2. 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以5倍液的标准为宜,飞机喷施以750~1 050 mL·hm~(-2)的施药量为宜。  相似文献   

14.
选用40%氧化乐果EC、2.5%溴氰菊酯EC、1.8%阿维菌素EC 3种药剂10倍液和氨基寡糖素,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进行竹腔注药防治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bambusae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10倍液1000 mL加入氨基寡糖素20 g处理与未加氨基寡糖素处理竹裂爪螨减退率差异不显著,药后30 d竹裂爪螨减退率均达到90%以上;3种药剂加氨基寡糖素处理,翌年新竹数量增加为582.0~667.5株/hm~2,均显著高于未加氨基寡糖素处理;3种药剂加和未加氨基寡糖素处理,翌年新竹平均胸径增加量为2.2~3.0 cm,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的0.2 cm。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稀硫酸-氢氧化钙联合预处理秸秆制备燃料乙醇的方法。玉米秸秆经稀硫酸预处理、固液分离后得到的预水解液(主要含有木糖)进行戊糖发酵;而残渣采用氢氧化钙进一步预处理后,经酶水解得到的葡萄糖进行己糖发酵,从而实现戊糖和己糖分开发酵产乙醇。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稀硫酸预处理最佳条件为:硫酸用量1.00%(以绝干玉米秸秆计),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70 min,此时木聚糖水解得率为80.45%;采用树干毕赤酵母对玉米秸秆稀硫酸预水解液原液、浓缩液Ⅰ(浓度为原液的2倍)和浓缩液Ⅱ(浓度为原液的3.5倍)进行戊糖发酵,乙醇得率分别为82.52%、85.13%和73.64%。氢氧化钙进一步预处理玉米秸秆稀硫酸预处理渣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钙用量0.125 g/g(以绝干玉米秸秆计),反应温度90℃,时间24 h,此时纤维素酶水解得率为84.92%;采用酿酒酵母对两步预处理残渣的酶水解液原液、浓缩液Ⅲ和浓缩液Ⅳ(浓度为原液的2倍和3倍)进行己糖发酵,乙醇得率分别为92.22%、91.89%和85.54%。  相似文献   

16.
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及在纤维素辅助水解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体发酵法制备β-葡萄糖苷酶及其在纤维素水解上的应用.黑曲霉NL02以玉米芯和麸皮为碳源固体发酵制备β-葡萄糖苷酶,培养5d,酶活力达到225.43IU/g(以干曲计).粗β-葡萄糖苷酶酶液经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获得单一β-葡萄糖苷酶组分,酶活回收率和比活力分别为69.34%和133.88IU/mg.底物质量浓度为100g/L的稀硫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经酶用量为20FPIU/g(以纤维素计)的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和4IU/g(以纤维素计)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48h,水解糖液中纤维二糖和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1.12和42.68g/L,纤维素水解得率和可发酵性糖的比例分别为62.85%和97.44%.  相似文献   

17.
在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发生重灾区,于不同物候期使用紫薇清1000、1200、1500倍液和草甘膦1000倍液对其进行林间除治试验,喷药后15天、30天、60天检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花期,紫薇清各浓度的除治效果分别达到97.51%、95.47%、81%,草甘膦1000倍液的除治效果达到60.08%;生长期,紫薇清各浓度的除治效果分别达到100%、100%、98.49%,草甘膦1000倍液的除治效果达到68.47%;紫薇清与草甘膦两者间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生长期施药显效快于花期施药。  相似文献   

18.
选用目前市场常用的13种杀虫剂,采取自流式树干打孔注药法,进行不同药剂及浓度对速生杨树体吸收药液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0%氧乐果、30%乙酰甲胺磷、4.5%高效氯氰菊酯、1%甲维盐乳油吸收速率最快,注药后24 h其原液、1∶2浓度液均被树体吸收。40%辛硫磷、48%毒死蜱、5%啶虫脒、40%杀扑磷、3.2%阿维菌素乳油原液吸收速率比1∶2浓度液快,其他药剂原液与1∶2浓度液吸收速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9.
飞机草挥发油对柳毒蛾的室内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  王志明  李涛 《林业科技》2012,37(3):26-27
飞机草挥发油对柳毒蛾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处理对柳毒蛾幼虫死亡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飞机草挥发油处理7 d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挥发油原液的41%,3个浓度处理(1倍、5倍、10倍)的半致死中时分别为56、93、135 h,说明飞机草挥发油对柳毒蛾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20.
室内测定了3% 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1.2% 烟碱· 苦参碱乳油、25% 灭幼脲可湿性粉剂 和 2% 阿维· 苏云菌可湿性粉剂4 种药剂对海榄雌瘤斑螟(Ptyomaxia sp.)1~2 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 表明,在5 000 倍 ~100 000 倍稀释药剂测定范围内,不同药剂处理之间海榄雌瘤斑螟幼虫死亡百分率均 值差异极显著,防治效果为高效氯氰菊酯>烟碱 · 苦参碱>灭幼脲>阿维 · 苏云菌。喷药防治后第 10 天, 高效氯氰菊酯 5 000 倍液、10 000 倍液、50 000 倍液以及灭幼脲 5 000 倍液的海榄雌瘤斑螟幼虫死亡百分 率为 91.67%~93.33%,烟碱 · 苦参碱 5 000 倍液为 87.50%。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高效氯氰菊酯、灭幼脲 和烟碱 · 苦参碱在红树林中防控海榄雌瘤斑螟危害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