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林复合经营土壤养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林间作是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土壤养分变异的研究,认为幼林期农林养分的竞争较小,选择适宜的间作品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豆科作物以改善土壤速效性氮、降低磷的含量为特征;谷类作物能较全面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西瓜种植改善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性氮和速效性磷,但肥效持续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杉木、马尾松、甜槠等林分下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等立地上杉木、马尾松,甜槠等林分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对土壤有机质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不尽相同,阔叶林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养分状部;马尾松林对提高土壤有效性N、P、K含量具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对提高有效P作用很大;杉木纯林不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针阔混交林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尤其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状况,防止地方衰退,有利于林业持续发展,另  相似文献   

3.
不同人工林改良土壤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隆县试验区为代表,研究分析首都周围绿化工程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及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纯林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是土壤pH值下降;山杨、刺槐等阔叶林使土壤养分和pH值都得到改良,刺槐林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不同人工林改良土壤效果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隆试验区为代表,研究分析首都周围绿化工程改良土壤养分及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纯林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是土壤pH值下降;山杨、刺槐等阔叶林使土壤养分和pH值都得到改良,刺槐林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纯林浅层的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3种人工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养分条件较好,说明土壤养分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种人工林与荒草地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樟子松纯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6.
柽柳防护林对海堤重盐土改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堤重盐土柽柳防护林定位观测研究表明,柽柳林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效应,不仅能降盐碱,而且能改善土壤养分,主要根系层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它能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而土壤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势的好坏。孝感市金卉庄园地处107国道旁,土质较差,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为改善土壤条件,采用了人工改良技术,改善了土壤物理结构、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消除了污染,从施用外源改良物质等方面,增强了植物生长势,提升了园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林内环境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伐可改善林内光照条件,提高林内气温,减少林木对降水的树冠截留;间伐改善林地土壤水分条件,对土壤因子影响显著,可明显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土壤容重,对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不同种植密度及土壤养分含量下马尾松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尾松根系呈直线下降趋势,当种植株数达到一定株数(6株)时,根系生长对土壤养分产生竞争;胁迫促使根系增加,而在土壤空间足够的条件下随着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其根系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健康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健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针阔混交林中土壤物理性质较好,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且各养分含量均以针阔混交林最高,进一步说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种植被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得分,针叶林为-8.309,针阔混交林为6.876,阔叶林为1.433。各类型林分土壤健康状况排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够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建议在徐州石灰岩山地上应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要恢复模式,从而提高该地区土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未封育、季节性封育和全封育的草地,分析了土壤粒度、容重、孔隙度、含水量、pH值、电导率和养分含量,探索了封育处理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封育能够增加草地粉粒和粘粒比例,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含水量,且全封育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优于季节封育,封育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综合各指标,封育能够有效提高草地土壤质量,且全封育季节封育未封育。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对土壤养分含量与环境要素(凋落量、现存量、林分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凋落量、现存量和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密切;林分密度为750~900株·hm~(-2)时,土壤多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地区林地系统土壤养分特征的维持,以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一直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典型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园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后土壤养分的表聚性明显,且树种不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栽植针叶树种主要是改善浅层土壤全氮含量,并明显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栽植阔叶树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改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明显好于针叶树种。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加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阔叶树种对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好于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覆膜措施在辽河三角洲腹地原地土壤修筑台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覆膜措施使小胡杨保存率高达92%,增加了0~40cm土层的孔隙度,提高了0~60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为小胡杨树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丽水地区的油茶林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丽水地区油茶林土壤pH值较为稳定,为弱变异性.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达到中等变异性程度;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含量不同,表层养分含量最高,向下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垦复林地>劈山林地>未抚育林地,但垦复和劈山对土壤pH值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择6种不同植物及配置方式的林型,以流动沙地为对照,测定研究了陕北风沙区铁路防风固沙林在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改良沙地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的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配置结构的混交型铁路防风固沙林可低风速40.8%~78.9%,输沙量降低55.5%~98.1%,明显改善小气候条件,调节温湿度,对沙地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银杏-茶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银杏茶间作模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单作模式,土壤酶活性均随着土层垂直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养分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连翘根系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科学化指导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连翘基地生态种植样地、露地栽培样地、野生样地进行,比较分析其土壤pH值、容重、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的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野生和露地栽培模式,土壤pH值低于其他两种种植模式,野生样地土壤全钾含量高于生态种植及露地栽培样地。表明生态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酸碱度,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使当地土壤更适合连翘生长。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种植模式对0~20cm土层土壤养分影响较大。因此,生态种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养分,改善生态环境,利于连翘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种植在风沙土区土壤中枸杞植株的合理施肥量,在施用常规有机肥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状况和枸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对施肥效应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对沙土地施用高量化肥能有效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养分的累积加快。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各层级土壤中有机质变化未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但土壤中速效养分呈现出显著累积与提高的趋势。同时土壤中全盐含量也呈现出类似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最高施肥量(T5)条件下,各层次土壤盐分均呈现出显著累积现象。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的pH值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追施化肥对当年枸杞产量及果实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当单株施肥量达到750 g时,枸杞果粒的横纵径、果粒质量均达到最大值;单株施肥量为450 g时产量最高,达380.88 g。因此,在宁夏的风沙土区种植枸杞,在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的基础上追施化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速效养分状况,从而对当季枸杞生产与枸杞果实品质提升有重要影响。就对风沙土区3年生枸杞单株的追肥量而言,以施用450~600 g复合肥对土壤养分、枸杞产量与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施用14、204、0 mL/L浓度菌肥能显著改善0-2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对照相比,施菌肥增加了0-20 cm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全N、全P、全K含量,提高了土壤速效N、有效P、速效K的含量,提高了土壤养分的转化,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降低了土壤pH值,但不能显著影响20-40 cm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