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地点、年份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选用5个品质性状有差异的东北春大豆品种在东北地区11个试验点种植,进行大豆品质生态研究,所得结果如下:东北三省大豆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均存在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品种×地点、年份×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对于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来说品种效应最大,所以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以品种改良为最理想途径.从各项互作效应检测的变异系数大小来看,均表现油分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蛋白质油分总含量变异系数.即油分含量对环境影响最敏感,其次为蛋白质含量,最后是蛋白质油分总含量.由于各项互作效应的存在,使得东北三省范围内大豆品质表现更为复杂.在进行大豆优质生产时应对品种、地点、地区的气候条件年际间变化特点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测定来自1973年国家棉花品种试验的136份棉子样本的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籽指和未成熟种子百分率。用在17个地点栽培的4个品种两个重复的样本来研究种子品质参数。环境对油分含量和种子成熟度的影响远大于品种。栽培于17种环境下各品种的油分含量和种子成熟度不同的反应可依据生长和结铃模式的因子型不同和它们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反应不同来解释。品种对蛋白质含量和环境条件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一样大,并已查出无互作。这些结果表明,育种学家筛选蛋白质含量比油分含量容易些,除非在棉花种质内找到油分含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3.
大豆品质区划是优化大豆种植环境和优质品种布局的重要依据,对于大豆优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根据5个大豆品种在东北三省11个地点种植的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和年推广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97份大豆品种的品质指标,依据大豆品质的地点效应和品种效应的加权平均数对东北三省进行了品质区划.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的年份效应、地点效应、地点×年份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基因型×地点互作、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基因型×地点×年份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依据大豆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的地点效应和品种效应的加权平均数的聚类分析结果,同时考虑各地自然条件,兼顾行政区的完整性,将东北三省划分为五个大区,即北部高油大豆产区(Ⅰ-1区)、中西北部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平衡区(Ⅱ-1区)、中部高油大豆产区(Ⅰ-2区)、中南部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平衡区(Ⅱ-2区)、南部高蛋白大豆产区(Ⅲ区).  相似文献   

4.
调查1973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种植在17个地点的4个陆地棉品种的种子和纤维样本,以便了解产量、种子品质和纤维品质。计算8种农艺和品质参数间的相关系数。产量和油分含量或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间都没有发现显著性相关。4个品种内3个,在油分含量和纤维成熟度间表现为正相关,在油分分量和未成熟种子百分数间为负相关。就蛋白质说,和纤维成熟度的负相关最显莱。洛盖特4789A 的油分含量和籽指间为高度正相关。爱字棉1517—70的蛋白质和纤维成熟度间为高度负相关。这两个品种在产量和纤维强度间都表现正相关。现在讨论利用气流细度测定仪读数(纤维成熟度)作为不同生产地区棉子油分含量指标的可实行性。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棉子品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子种仁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其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组成的6%,是很有开发潜力的蛋白质资源;棉子油富含亚油酸(40%~43%)和油酸(23%~33%),维生素E含量(600~900μg@g-1)是花生油的2~3倍,是一种高质量食用油.提高棉子蛋白质、油分含量应列为棉花品质与育种的目标.据报道:棉籽蛋白质和脂肪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通过品种改良能提高种子品质.文章分析了山东主产棉区18个试验点3个棉花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差异及表现,为棉花品种改良和品种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2个重要品质性状,其遗传研究对大豆品质改良尤为重要。该文从表型遗传分离规律、基因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方式、遗传相关、遗传力及QTL定位等方面,概括了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机理,为大豆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花生新品种湘花B是以高产、高蛋白、较高亚油酸、低油分、早熟、广适的中花4号为母本,以抗旱、抗病、美观、高蛋白、高配合力的湘花生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派生系谱法处理、定向选择和多年多点鉴定等技术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中籽偏小类型品种,亚油酸含量39.87%,蛋白含量29.1%,油分含量46.5%,属于高亚油酸、高蛋白、低油分的营养保健型优质食用品种.2000~2002年参加湖南省和全国(长江流域片)区域试验,表现稳产高产,抗旱耐瘠,早熟,商品性优良,在湘、鄂、赣、皖、豫南等地适应性强.2003年通过湖南省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8.
合丰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08年育成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具有超高产、高油、抗病、广适应性等突出优点。为了进一步探索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用二因素三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播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其油分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影响显著,随密度的增加和常规施肥量提高,高油大豆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油分含量下降明显,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油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密度和施肥量互作对产量及油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品质优良、生物学价值高的种子是作物高产的保证。当今种子繁育的目的已不是扩大种子繁育面积,而是在现有种子田内生产出优质的良种。进行种子处理能够改善部分品质,但也会因某一项错误的技术措施而不可避免地降低种子品质。应当借助于不同的试验方法检验从种子预处理到它封装为止的全部技术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将抗逆基因TaDREB3转入大豆品种东农50,得到3个稳定遗传的株系,并将T4代株系种子播于大田中。对3个转TaDREB3基因株系及非转基因对照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蛋白质含量、油份含量、脂肪酸含量、异黄酮含量等品质性状的等同性分析,研究转化外源基因TaDREB3后大豆原有品质性状是否有改变。结果表明:3个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相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转基因株系1的大豆黄素虽然和对照差异显著,但是异黄酮总含量和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TaDREB3基因的导入并没有改变大豆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在广西南宁地区种植的优良铁皮石斛种源,并为下一步筛选优良品系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5种不同种源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在南宁地区引种栽培2 a后,观察其生物学性状,测定叶绿素和糖类含量。结果发现:不同种源地的铁皮石斛生物学性状、叶绿素和糖类含量均呈现出差异;云南河口铁皮石斛生物学性状表现良好,叶绿素含量中等,但多糖和甘露糖含量较低。浙江乐清种源株高最矮,叶面积最小,叶绿素含量最低,但多糖含量较高,甘露糖含量中等。广西桂平铁皮石斛茎较粗,叶片宽大,叶绿素含量、多糖含量中等,甘露糖含量最高。广西玉林和桂平铁皮石斛生物学性状相近,多糖含量最高,甘露糖含量较低;广西乐业铁皮石斛茎细,叶片狭长,叶绿素含量最高,多糖和甘露糖较高。说明广西桂平和广西乐业2个种源在南宁地区的适应性较好,品质较高,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自 70年代实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以来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为我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种子市场的逐步放开 ,因种子质量引出的纠纷时有发生 ,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1 选用优质种源 ,把好质量源头选用优质种源是提高种子生产质量的前提 ,杂交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种性如何、质量的好坏 ,纯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选用优质高纯度种源 ,不但可以避免田间因大量去杂耗用劳力、时间、降低产量 ,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杂株间相互窜粉 ,危害杂种后代。用于繁殖的…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2002年在吉林省梨树,以中单9409、郑单18和哲单14为试材,在30000、60000、90000和12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量的种植密度效应基本相同,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升后降。随种植密度增加,高淀粉玉米郑单18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逐渐下降,淀粉含量上升,而蛋白质、油分、淀粉含量之和穴POSC雪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普通玉米哲单14蛋白质含量和POSC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上升,淀粉含量下降,而油分含量呈现降-升-升趋势。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随种植密度增加POSC和油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变化较为复杂。以上表明,玉米子粒养分含量在不同种植密度时品种间具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因型内籽粒大小对大豆蛋白质与油分含量的影响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王曙明大豆不同基因型间蛋白质与油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控制的。大豆基因型内植株不同结荚部位间种子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也存在着差异,这些我们已做过的研究报道(王曙明等,1991)。但大...  相似文献   

15.
改良油菜子和其他油料种子品质的作物育种试验,往往要求大量的种子样品来萃取油分,作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常用的提取油分的方法,一般包括先粉碎或研磨种子、而破坏种子的细胞结构,再用某一溶剂来萃取,而后测定它的脂肪酸组成,抽出来的油一般用甲醇钠作催化剂,使甲醇与甘油相互酯化而得到脂肪酸的甲基酯。种子的研磨对分  相似文献   

16.
论大豆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品质的变化及影响的因素   总被引:57,自引:18,他引:57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0,19(4):386-391
1 大豆优质高效的重要性   中国农业已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由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大豆的优质高效被提到日程上来。   大豆以其蛋白含量和油分含量分别达40%和20%、蛋油总计达60%的高含量,而成为容易实现优质高效的作物。但是中国大豆近年却出现了价低滞销的困难局面,究其原因,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售价较国外高而造成大量进口,以及中国大豆品质不高,没有专用品种,缺少市场竞争力是重要原因[1]。   目前大豆品质较差是多年数量型农业注重产量,忽视优质的必然结果。为了贯彻实现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大豆品质问题突出,解决大豆品质问题具有明显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子粒脂类化合物含量的生理生化及显微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子粒质量在第1天没有变化,从第2天开始减小。子粒含油率在前3天变化不大,第4天开始减少,但每克种子绝对含油量在第3天开始下降,油分消耗速率最快的是第6天。种子酸价在种子萌发前4天均比干种子低,第5天开始上升,上升速率最快的是第7天。子粒油分的显微化学变化表明,种子油分消耗是在第3天开始的,到第7天时油分基本消耗殆尽。  相似文献   

18.
中早熟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红丰八号选育简报胡国华,程显伟,栾怀海,勇健康,于凤瑶(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红兴隆科研所大豆育种组)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及出口基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种籽品质优良,油分含量比南方相对要高。灰斑病的危害受到育...  相似文献   

19.
设置高油×高油、中油×高油和中油×低油3种组合,对各组合F1、F2代单株油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了大豆不同亲本组合对早世代群体油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组合亲本油分含量对F1、F2代单株、群体油分含量和F2代群体油分含量数量特征及含量频率分布均有显著影响,亲本油分含量与F2代群体油分含量呈显著相关.不同油分含量的大豆杂交亲本组合类型对F2代单株及群体油分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5年内对139份国内外陆地棉种质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国内有酚棉种质的产量水平最高,平均皮棉产量为1014.15kg·hm-2。单铃重、单株结铃数、衣分的表现依次为国内有酚棉>低酚棉>国外有酚棉,国外种质的直接利用价值不大;(2)国外有酚棉种质的总体纤维品质优于国内种质,表现为纤维较细,遗传变异潜力较大;(3)低酚棉种子营养品质的总体水平较优,其种仁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油分总量分别为39.34%和73.55%,且改良潜力较大,但油分含量以国外种质为最好,平均含量为35.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