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春兰  张志宏 《农业考古》2007,(5):43-46,66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茶叶贸易活跃。早在东汉之际,就有僧人采茶。《庐山志》载:在晋代,庐山上的“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以自种之茶招待陶渊明,呤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曾挥写诗句,描绘“前日浮梁买茶去”的情景。至宋元,公元1162年,江西隆兴府(今南昌)年产茶278万斤,主要品种有双井,西山白露,鹤岭等名茶(1)(引据《茶史》)。元朝时,江西九江已是我国的第一大茶市,当时九江茶商云集,集中售茶买茶者,你来我往,川流不息。此后,江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  相似文献   

2.
送《情哥去南方》的情妹妹陈思思,继春节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送上《风调雨顺》的祝福,如今,又为您奉上了一杯清雅甘美、韵味悠长的《中国茶》。中国茶叶,是世界闻名的四大饮料之一。千百年来,不仅传遍了全球,更生发出独特的茶文化现象。各地的名茶佳饮不说,古代与茶有关的专著就有陆羽的《茶经》。茶叶传到日本还形成了优美的茶道艺术。茶乡茶山流传着丰富多采的采茶歌、采茶舞、采茶戏;泡茶饮茶,形成了各地风格迥异的茶风茶俗;还有各种精巧别致的茶炊茶具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对中国人来说,哪怕走到天涯海角,清茶一杯,…  相似文献   

3.
<正>在这茶香四溢、山花烂漫的美好季节,"中国茶文化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江西名茶论坛"隆重开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省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们表示诚挚的欢迎!江西茶叶发展的历程,不仅孕育和积淀了深厚的江西茶文化,同时也为江西茶文化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江西产茶历史悠久。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庐山僧侣劈岩削谷,取诸崖壁间栽种茶。"唐代,江西茶叶的发展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当时的浮梁、婺源一带,不仅是  相似文献   

4.
石山 《农业考古》2000,(2):57-58
中国茶文化在整体上是一个综合的集成体,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渗透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其中典型的体现即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特别是佛教,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早在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初期阶段,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庐山志》记载,晋时庐山就有“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的风气,其中东林寺名僧慧远曾以自种之佳茗招待大诗人陶渊明,谈诗论佛。到了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丛林清规》中,更是明确的把禅门饮茶的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寺院日常生活修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茶和佛教的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5.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2):205-213
一.茶书定义与分类茶书定义典籍本指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茶文化典籍是指古代记载有关茶文化内容的图书,简称为茶书。茶书是指专门论述茶叶种植、加工、冲泡、品尝的古代茶学著作,也包括许多专门论述历代茶政、茶法和茶叶贸易的著作。但后者大多属于社会经济史和法制史范畴,如宋代的《本朝茶法》、《茶法易览》和明代的《茶马疏》、《茶马志》、《历朝茶马奏议》等,与茶艺专业没有直接关系,故就专门学习茶艺的作者来说,可暂不涉猎此类茶书。古代还有一些农学著作,如唐代《四时纂要》、元代《王祯农书》、明清的《农政全书》…  相似文献   

6.
唐代茶文化与陆羽《茶经》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朱乃良唐代中期,饮茶习俗蔚然成风,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书于唐建中元年(780)的陆羽《茶经》,是盛唐茶文化的结晶,又推动了茶文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试就唐中期茶事活动的概貌、《茶经》...  相似文献   

7.
<正>一、关于江西茶史陈东有:说到江西的茶叶,许多人都会想起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江西茶历史可谓久矣。陈老师,您是我国著名的农业考古和茶文化研究专家,说到茶,说到江西的茶,您肯定有说不完的话。陈文华:江西是产茶大省,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庐山的僧人就开始制茶,一直到唐朝,在全国都非常畅销。白居易的诗其实有个背景,那就是当年全国三分之一的茶叶在浮梁县集散。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是绚丽的中华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唐代已产生文化内涵丰富的“茶宴”,并且出现了专著——陆羽的《茶经》。至宋代,茶文化进入了新的繁盛期,浙江余杭径山寺的茶宴,就在这时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品之一传至日本,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茶道”。至明清,茶文化已达于化境。在民间,茶是民众文明生活之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文苑中,不但有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而且在许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著作和文学艺术作品中,均有繁富而生动的记述和考论,截至清代,专著已刊行二十余种,重要者有温庭筠的《采茶记》、蔡襄的《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茶文化第一人,茶圣陆羽为唐代茶文化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书,其所著《顾渚山记》亦是一部著名茶书。本文对惜已遗佚的《顾渚山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与注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顾渚山是陆羽撰写《茶经》的主要地区之一,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以顾渚为第一"。  相似文献   

10.
陆羽的《茶经》和唐代茶文化的产生,有它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广泛的社会背景。今天,我们来简析它们的形成过程,对指导现在以及今后的中国茶文化活动是有好处的。陆羽《茶经》和唐代茶文化的形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现在,我姑且分两个方面加以叙说。一、陆羽《茶经》产生的时代背景陆羽的一生经历,促成他写出了卓越的《茶经》。1.坎坷一生,钻研茶学,积累了丰富的茶学知识。陆羽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3年),复州竟陵人(今湖北省天门市)。唐代的竟陵是一个河渠纵横、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开元、天宝,号称唐代盛世,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茶叶的故乡在中国”。早在唐代我国就有了较具规模的茶文化,并开始向国外传播(1)。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对加快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一、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溯源茶,古字为”、“茶”、“”。关于茶的起源,史载甚少,历来是众多学者争论不休的公案。先秦药书《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陆羽《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同于鲁周公。”由此,许多学者推断荣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茶经》涵盖了茶叶的历史渊源、采摘生产经验、饮茶技艺等多个方面。不仅总结了前代关于茶事的各种记载,并记述了陆羽本人多年对茶的调查研究和制作茶汤的亲身经验。因此《茶经》既是茶学专著,又是精辟的农学文献。其中对茶树、茶叶自然特性的总结,对茶叶采摘、烹煮生产经验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关于茶树种植中的"法如种瓜"的介绍,极有可能表明唐代种植茶树已经采用了混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地名和人名一样,也是一门值得关注的学问。从文化角反研究地名,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地名与茶文化的瓜葛。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饮用香茗的文明古国。因此,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有许许多多地名都跟华夏民族的“国饮”有关,为我们勾画出一道别致的文化风景线。唐人陆羽精于茶道,所撰《茶经》历来为行中人奉为圣典,他本人也被华夏民间百姓尊为“茶圣“。陆羽一生当中,为访名茶,曾到过湖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四川等数十个州府,留下他弘扬茶道、传播茶文化的闪光足迹。因而,有不少地名为后人记载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了茶树和利用了茶叶。茶叶由最初药用到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至少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茶的发现和利用是我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茶是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密切相连的,体现民族意趣、心态、习俗以及某些生活方式的文化。人们对茶的认识和广泛利用奠定了茶文化的基础,而唐代的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对茶的认识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深刻的论述,对发展我国茶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陆羽和他的《茶经》是茶文化中具有世界影响的茶学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献。研究陆羽的《茶经》不仅对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创造具有  相似文献   

15.
茶及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典型范例。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唐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四川《华阳国志》所记,大约在武王灭纣后,我国发现和制作茶叶、利用茶叶已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读1997年第4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中桂遇秋《庐岳茶踪》一文,觉其中有关庐山若干地点有误,1998年此刊第4期同一作者在《长江两岸访茶踪》一文又重复其中的一些错误,因涉及陆羽所品评的第一泉,且笔者是庐山南麓人,特提出以与作者商榷。一、桂氏一文中提及:“庐山南麓第一泉。‘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天下第一泉水帘水。’又‘谷帘泉’、‘玉帘泉’,位于庐山南麓石镜锋下的康王谷(现名庐山垄)中,主要发源于庐山汉阳峰。”按:作者将谷帘泉与玉帘泉混为一谈,石镜峰也不在康王谷中。谷帘泉在庐山西南康王谷…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中国茶文化的内在追求就是审美 ,而且是一种独具中国民族特性的审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就是中国文人从唐代以来不断审美的过程。因此 ,中国茶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文人审美的过程 ,这种审美以空灵的田园山水或超然物外的环境状态为取向。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 ,以陆羽的《茶经》的写成并流传于世为标志。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国品茶经验的总结和中国茶艺进行规范的专著。也许《茶经》中还看不出多少陆羽的审美取向 ,他在《茶经》…  相似文献   

18.
丁文新著《大唐茶文化》即将出版(本刊讯)陕西知名作家丁文先生,继《中国茶道》之后,又一有关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新作《大唐茶文化》即将出版。该书以唐代大文化为背景,详论大唐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大唐茶文化的历史基础及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茶事;茶艺;茶神及其...  相似文献   

19.
明代以前的中国茶文化在中国,饮茶习俗得到普及是唐代(618~907年)的事。唐代的陆羽(733?~803年)写了一部中国最早的茶叶著作——《茶经》,其中记载了当时关于茶的全部知识。《茶经》中所说的制茶法,讲的不是叶茶,而是型茶,叫作饼茶。它是把采来的茶叶经过蒸、春等工艺制成小块,干燥后贮藏起来。饮用之前,先要烘烤,然后捣碎,在锅中煮沸,再分别斟到茶碗中饮用。这是唐代上流阶层的饮用方法,这一点,已经被最近西安市西部法门寺出土的御用茶器和唐诗所证明。  相似文献   

20.
宋诗与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茶文化 ,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人蔡条《铁围山丛谈》中曾说 :“茶之尚 ,盖自唐人始 ,至本朝为盛 ,而本朝又至佑陵 (即宋徽宗 )时益穷极新出 ,而无以加矣。”主要表现在茶叶采摘制作以及品茶艺术方面 ,在唐代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宋代文化艺术繁荣兴旺 ,关于茶学的著作层出不穷 ,大量的笔记杂著、文集诗词 ,其中茶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今试就顾廷龙主编、清朝吴之振等辑的《宋诗钞》中有关茶文化的内容 ,略加分述 ,以管中窥豹 ,从一个侧面了解宋代茶文化发展的历史风貌与特色。一、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