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杨树蚧壳虫简称杨干蚧,群众一般叫杨树灰皮病,又叫树虱子。据今年在凉城县岱海林场观察,主要危害小叶杨、青杨、钻天杨,银白杨和旱柳。此虫繁殖快,对小叶杨、青杨危害特别严重。1963年在我区仅凉城县岱海林场有小面积  相似文献   

2.
杨树蚧壳虫简称杨干蚧,群众一般叫杨树灰皮病,又叫树虱子.主要危害小叶杨、青杨、钻天杨和旱柳,造成了大批林木死亡,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尽快地提出有效措施,及早消灭,控制杨干蚧的危害和蔓延,在自治区农林局领导下,由内蒙林科所负责,会同乌盟凉城有关单位组织协作,进行了大面积防治试验.我们除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试验外,还就地取材进行  相似文献   

3.
杨笠圆盾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盾蚧类,首先发生于新疆,现已由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内蒙扩至东北地区,毁灭成片的杨树林,在全国受害面积约三千万亩以上,严重地影响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我省从七十年代后期才逐渐引起重视。杨盾蚧是一个统称,共有三属八种。据初步调查,在我省寄生于杨树的有两种,即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及杨圆蚧(Q.gigas Thiem et Gerneck)。本文系对杨笠圆盾蚧进行的研究报告。该种属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笠圆盾蚧属(Quadraspidiotus)通称杨笠圆盾蚧,也叫杨盾蚧、杨干蚧、杨圆蚧、树虱子等。由于该虫的虫体甚小,危害初期不易发现,因而常被人们忽视。迄今为止,国内尚未见关于该虫危害杨树的详细研究报告。我们从1979~1980年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及各种药剂防治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峰林场现有各种混交林面积16749亩,其中松、杉混交林9486亩,针、阔混交6258亩,其他1005亩。(一)已成林的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比纯林高。如:1.六里分场4林班100亩的13龄松、荷混交林的标准地调查,平均每亩有松树57株,倚木71株;每亩立木蓄积量为8.3851立  相似文献   

5.
奈曼旗新镇林场现有林地面积22万多亩,杨树和油松为主要树种,其中杨树占80%以上。由于这里的树种单一,森林病虫害经常大量发生。杨干象甲、松毛虫、黄化病等严重地危害着林木。特别是杨干象甲危害最为严重,被害株率达30~100%。这个林场自1978年开始抓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松毛虫已基本被控制,虫口密度由原来的21.4下降到2.7以下,杨干象甲被害株率1978年的31.7%下降到20%以下。今年,这个林场对森防工作实行了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由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森  相似文献   

6.
松突圆蚧大发生对马尾松生长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是1982年在深圳、珠海等地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的害虫。为查明松突圆蚧大发生时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1985—1986年我们于惠东县寨场山林场等地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一、标准地设置及调查方法标准地设在寨场山西南坡山麓1968年飞播的马尾松林内,面积1亩,树龄为17年生,郁闭度0.5,每亩约60株。先进行每木胸径调  相似文献   

7.
<正> 西双版纳垦区1991年实有豫胶面积77.3193万亩,1901.1680万株,平均每亩24.58株(占全州橡胶面积136.4711万亩的56.65%)。其中:中幼林地面积18.0875万亩,565.9578万株,平均每亩31.29株(占垦区橡胶面积的23.4%);开割面积59.2318万亩,1154.19万株,平均每亩开割19.37株。年产干胶56293万吨(占全州总产干胶61338万吨的91.77%),年平均亩产干胶94.5千克,株产干胶4.88千克。  相似文献   

8.
杨树草履蚧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城全县有杨树林地43.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81%。通过调查,自1995年该县白杨林场发生杨树草履蚧危害以来,目前草履蚧已蔓延至全县18个乡镇,受害面积已由最初的40多亩扩大到4950亩,重度发生地块虫株率高达100%,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9.
花椒蚧壳虫属同翅目,粉蚧科,又称花椒棉粉蚧。1987年,在陕西省韩城市西庄、板桥一带的花椒树上首次被发现,1993年蔓延到西庄、板桥、盘龙、薛峰等4个乡镇的300余万株花椒树。2003年,10多个乡镇的800万株花椒遭受其害。截至2008年,所有乡镇的花椒树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蚧壳虫的踪迹,为害株数约2000万株,面积达2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0.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我县从1966年开始进行飞播造林。六年来,飞播造林172.8万亩。去年上半年普查了1966年至1970年飞播的109.1万亩林地,保存率达63%,较好的播区平均每亩有苗500株以上,一般播区平均每亩有苗260株左右。飞播造林是加速绿化荒山的好办法,既节省劳力,又能降低造林成本。从测量设计到播种作业每亩只用0.02工,成本0.6元(包括种子、人工、飞行费);而同树种人工造林则每亩需1.3工,成本1.2元。  相似文献   

11.
桃源县楠竹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45万亩。所产竹材杆高、节长、节匀、肉厚。韧性强,材质好,易加工,利用前景广,市场销路宽。长期以来,由于掠夺式经营,竹林长势差,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有20万亩处于低产状态,平均每亩立竹仅87株,每亩年增新竹仅20株左右。1992年,县委、县政府调整部署,打响了一场“增资源、增效益”的相竹低产林改造战役。近3年,累计低改相竹15万亩,新造竹林12万亩,平均每亩立竹株数增至1力株,单位面积每年新增立竹株数提高2-3倍,每亩最高新增立竹达152株。基本实现了以捕竹资源为基础,林工贸配套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我省从一九七四年开始进行飞机播种造林试验,六年来,先后在张家口、保定、石家庄、承德四个地区十六个县市共飞播油松造林250万亩。据各地调查,有苗面积为12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其中每亩平均有苗300株以上的占播种面积的36%,每亩平均有苗66株到299株,还需要补植的,占播种面积的12.1%。苗木长势良好,早播种的一般苗高已达10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共有森林面积14.457亿亩,中幼龄林面积9.7亿亩,占森林总面积的67%,其中国营林场和林业局有中幼龄林4亿亩。中幼龄林抚育间伐是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现有的中幼龄林林分密度很大,人工林每亩五、六百株,飞播林和天然林有的每亩达上千株。因此,林内透光条件差,林木营养面积不足,生长不良,极易发生雪压、风折和病虫等自然  相似文献   

14.
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于1986年3月7日趁烧草场之机,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将古里林场1979年营造的一片人工林烧毁.据现地实际测量,烧毁林地总面积为2100亩,未成林的为643.5亩,已郁闭成林为1456.5亩。其中落叶松258亩,樟子松948.5亩,云杉250亩.烧毁总株数为201834株,平均每亩138.5株.初步计算.造成经济损失为44100元.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我省大力发展毛竹生产的需要,迅速解决竹母奇缺问题,我国从1973年至1977年,在200多亩的毛竹幼龄林、近成林中进行培育临时性母竹园试验。5年来共挖掘母竹11670余株(其中:1973年624株,1974年1336株,1975年2262株,1976年2425株,1977年5015株),平均每亩挖母竹12株,最多的达28株,1977年平均每亩挖母竹39株,最高达45株。用自挖竹母造林430余亩,竹林长势很好。  相似文献   

16.
1974年,我所在26号小班设置了五个雷林1号桉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试验面积6.45亩。其他条件相同,唯初植密度不同。初植密度分别为:①3×6尺,每亩333株;②4×6尺,每亩250株;③6×6尺,每亩167株;④8×6尺,每亩125株;⑤10×6尺,每亩  相似文献   

17.
一、丰产林形式全市125个村庄营造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其主要经营形式有三种:1.林粮兼顾,发展大径用材林。属于这种形式的主要是在土质肥沃,水利较好的平川地区,地下水位2—5米,人均耕地2亩以上的川地和部分丘陵区。发展较快的有吴村、乔李、县底、屯里、尧庙、段店等乡(镇)。丰产林营造规格一般为2×8米,每亩栽植42株,3年后隔株间伐小径椽材,以4×8米为过渡,每亩留21株,6年后隔株间伐中径檩材,每亩留10株,10年长成大径用材林,作为一个轮伐期。另一种规格是以3.5×4米为基础,每亩47株,3年隔株间  相似文献   

18.
遵照毛主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和“竹子要大发展”的教导,我们在水库建成的同时,大搞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在1970年至1973年四年内共发展毛竹2000多亩,保存率达95%,目前已普遍出笋长竹。1970年栽植的108亩,现已满园成林,每亩蓄积量160—180株,多数达260多株,平均胸围10厘米左右,最粗的达24厘米。据在166亩竹园内的调查,1971年至1973年共出新竹3239株,每亩平均株数已达195株,新竹胸围已达12.8厘米,新竹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表一)。  相似文献   

19.
根据林业部“凡未采用良种壮苗造林的,不作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验收,不享受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各种优惠”的精神,为了按质按量地完成速丰林造林任务,从1987年开始,资源县在良种的选择和壮苗的培育上狠下功夫,使苗木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全县育苗2640亩,总产苗9054.8万株,其中杉苗2514亩,产苗8044.8万株,平均亩产3.2万株,一级苗2011.2万株,每亩平均8000株,出苗率为25%.二级苗3572万株,每亩平均14200株。优势株高75cm,地径1.2cm。育苗成效好的河口乡,1990年育杉苗24亩,产苗55.69万株,其中一级苗达44万株,亩平均1.8万株。具体做法是: 1.采取优惠政策,调动各方  相似文献   

20.
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e 属鞘翅目,象甲科。杨干象是杨、柳树的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过去在我省未见公开报道。今春在我所实验苗圃杨、柳林内该虫严重发生,以幼虫在3年生以上的杨、柳树枝干韧皮部环绕树干蛀道为害,破坏输导组织,使植株因营养、水分受阻而树势衰弱,轻者造成枝干干枯,重者能使整株死亡,给林木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幼树成林。据我们调查,该虫在苗圃发生面积40余亩,其中有8亩沙兰杨为害严重,被害株率达88.5%,其中干枝枯梢的占49%,死亡的占19%,平均每株虫口密度4头,最高达34头。其余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