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常见的不利现象,直接影响到组织培养能否取得成功.重点介绍牡丹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并对其产生的机理和影响褐化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以评述,同时提出了防止褐化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郭艳  杨海玲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14-16,31
外植体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已成为影响组培成功的主要障碍。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对导致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发生褐化的形式和发生机理、影响褐化的内外因素以及防止和减少褐化的基本途径等进行了阐述,并对解决组织培养中褐化这一难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利用金丝小枣的主芽、不定芽、茎段、胚等进行组织培养,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报道.但对金丝小枣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还鲜见报道.金丝小枣是落叶木本植物,组织中含有较高的酚类化合物,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严重,对诱导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再分化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组培苗的褐化死亡.本文以乐陵无核金丝小枣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外植体褐化的有关因素,旨在探索控制褐化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褐化是芦荟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组织培养的效果。以库拉索芦荟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5种防褐剂活性炭、硝酸银、维生素C、L-谷氨酰胺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愈伤组织诱导中褐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防褐剂都具有抑制外植体褐化的作用,其中15mg/L的AgNO3是最合适的防褐剂,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轻,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愈伤组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实验对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不同的外植体(顶芽、叶片、带腋芽的茎段)、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的抗褐化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杜鹃不同的外植体褐化率不同,其中带腋芽的茎段的褐化率最低;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变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添加1.0g/L的活性炭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芍药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芍药属植物在组织培养中存在严重的褐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近年的研究,对芍药属植物在组培褐化问题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就植物组织培养而言,污染和褐化现象较为常见,是影响组织培养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污染主要由真菌和细菌导致,褐化则主要由外植体中多酚氧化酶激活导致。笔者从2种问题的根本成因入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污染和褐化防治措施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抑制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组织培养能否成功。为了控制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选取‘丹黄25’、P138、H21 3个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着重探讨胚龄,2,4-D、甘露醇、L-脯氨酸和AgNO3浓度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授粉11天的‘丹黄25’幼胚、13天的P138和H21幼胚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待长出愈伤后转移到添加2 mg/L 2,4-D、10 g/L甘露醇、10 mg/L L-脯氨酸、10 mg/L硝酸银的继代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褐化率显著降低,表明培养基的种类及添加物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牡丹组织培养中褐化的发生原因与防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牡丹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普遍发生,并影响着牡丹培养物的正常生长与增殖。因此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培养方式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褐剂的方法,对品种为青龙卧墨池的牡丹组培物褐化的防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长素会加剧启动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暗培养对愈伤组织抑制褐化很有效,悬浮培养未能减缓褐化却能使愈伤快速增殖。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结冷胶(Phytagel)能够有效地缓解褐化。抑褐剂硫代硫酸钠(Na2S2O3)、抗坏血酸(VC)和铜试剂(DDTC)在牡丹的组培中加剧了组织培养物的褐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观赏凤梨组织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植体褐化是观赏凤梨等许多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观赏凤梨的褐化程度不一,粉叶珊瑚凤梨褐化程度较红星凤梨和黄莺歌凤梨严重;不宜选取凤梨的花序轴和花托部分作为外植体进行诱导;而减少基本培养基中的氨态氮和2,4-D浓度,初始阶段进行7 d暗培养同样有助于减少褐化的发生。不同防褐化剂处理观赏凤梨外植体的实验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抗坏血酸可以有效防止褐化产生,而不影响外植体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水稻愈伤组织发生褐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与褐变发生有关的五种影响因系。结果表明,水稻基因型的影响在所研究的诸因系中居首位。水稻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发生褐变的褐化率差异很大,品种间最低与最高褐化率可相差6.67倍。培养基的不同pH值对愈伤组织褐变发生也有明显的影响。在灭菌前培养基pH6.0~6.4(灭菌后pH5.6~6.0)范围内,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最低,而当大于或小于此pH范围时,褐化率则明显上升。培养持续期在1~3周内,愈伤组织的褐化率与褐化指数均随培养期延长而增加。用水预先浸胚处理可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褐化率。紫外光预先照射稻胚处理也会增加愈伤组织的褐化率,但其影响程度基因型间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叶栎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初步研究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措施。[结果]大叶栎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试样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在培养基中添加1.0~3.0 g/L活性炭和0.1~0.3 mg/L抗坏血酸有利于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活性炭的效果略优于抗坏血酸。[结论]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甘蔗嫩叶鞘外植体褐变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甘蔗品种嫩叶鞘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甘蔗品种、取样季节和光照培养条件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基本培养基中,以N6培养基的外植体褐化率最高(35.44%);当蔗糖浓度为40g/L时,外植体褐变程度最大,而当蔗糖浓度为30g/L时,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最高;不同甘蔗品种之间的外植体褐化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以Badila的最高,福农81-745的最低;在冬季取样,6个品种外植体褐化率极显著增加,而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则极显著降低;与全暗培养相比,光照培养(12h/d)的外植体平均褐化率(35.44%)显著增加。因此,在春季取样、采用适当的基本培养基和蔗糖浓度,在暗条件下对甘蔗嫩叶鞘进行离体培养,可显著减少外植体褐化率,并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褐变问题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近些年的研究,对褐变发生的原因、影响褐变的因素以及控制褐变的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决褐变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非洲菊叶外植体组培中影响褐化因素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5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对非洲菊叶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对褐化影响最重和最轻的分别是Fe盐加倍和1/2MS培养基。并对影响非洲菊叶片组培褐变中的几个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化做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褐化程度加深POD活性有下降趋势,PAL活性和总酚含量有上升趋势。为防止褐化,应在POD活性下降和PAL活性及总酚含量上升前加入抑制褐化的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