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经济沟是河北省群众在长期的山区治理中创造的一套好经验,已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论述了两年来本省生态经济沟建设的概况、推广前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推广建设生态经济沟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近年来在河北省山区兴起的生态经济沟建设为例,探讨了山区开发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认为在把山区生态经济建设作为新型的山区经营模式看待的同时,还应从开发、利用、保护山区资源出发,设置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以考察投资带来的整体效果,力求使山区开发建设,以较少的投入耗费,取得更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 1988年11月26日、27日,省林学会在石家庄市召开了生态经济沟建设学术研讨会。会上,来自省林业厅、林学院、林科所和邯、邢、石、保、张、承、唐、秦地市及山区县林业局的四十余位领导同志、林业教授、讲师和高中级工程师,以大量典型和数据,论述了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了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各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沟建设经验、应用方法和其在山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次会议,把河北省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的规模、气势及其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全面展现了出来。我省山区自然条件复杂。长期以来,由于滥用农业自然资源,一些地方生态环境失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山区建设中引进了商品经济思想,诞生了生态经济沟这一新的山区开发模式。为推动生态经济沟建设快捷迅猛地发展,河北省在国家划定的太行山区绿化重点县(涉县、邢台、临城、赞皇、行唐、阜平、易县等7县)开始了生态经济沟建设推广示范工作。几年来,不仅年年完成国家绿化任务,而且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示范区、示范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综合效益。目前,这项工程正在推广到更多的山区农村。  相似文献   

5.
1988年11月26~27日,河北省林学会在石家庄市召开了生态经济沟建设学术研讨会。会上,来自省林业厅、林学院、林科所和邯、邢、石、保、张、承、唐、秦等地市及山区县林业局的40余位领导同志、林业教授、讲师和高中级工程师,以大量典型和数据,论述了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了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各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沟建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建国近40年来浆水村治理沟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太行山区以林果为主的生态经济沟建设方法。论述了生态经济沟建设在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进行生态经济沟建设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山区水土资源,是进行山区开发治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河南省太行山区气候、地形、植被和土壤、立地条件,参考已有山区绿化经验,研究了河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模式。表述了生态经济沟的基本含义。提出了生态经济沟建设标准、生态经济沟综合建设措施,林种、树种配置模式和水利工程配套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河北省太行山区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经济沟建设中,各种经济林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0—50%。因此,研究适宜山地经济林建园的整地技术,对于加速山区的综合治理,改变山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山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生态经济沟的概念和建立生态经济沟的理论依据,提出山区开发建设的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报告认为,生态经济沟是山区建设引进商品经济思想的产物。生态经济沟要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具体形式不拘一格。生态经济沟建设承担着把自然经济拉上商品经济轨道的职能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职能。职能的双重性决定了地位的重要性。建议生态经济沟要因地制宜,要有计划;要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要适时把生态经济沟的经营导向基地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太行山低山石灰岩区苹果+小麦复合经营模式的合理经营年限,通过建立树木覆盖率与小麦相对减产率的数学模型,苹果树冠的生长模型,建立了农林复合系统合理经营年限的数学模,可以计算出果麦复合系统不同配置模式的合理经营年龄,经营年限以该地区矫化苹果树最常用的株行距3m*4m为例是4a矮化砧苹果树2m*3m也是4a,2m*6m可达6a。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出现在太行山区的生态经济沟,是山区治理矛盾和发展的产物。它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它的建设特点,一是要素集合的资金、知识密集型;二是立体开发的生态经济型;三是“三效”统一的富裕文明型。作为现时生产力的构成模式,生态经济沟的经营类型有以工副补林果的综合利用型;兴种植办加工的双轨前进型;投劳集资的积腋成裘型;林果相济的农林结构型。生态经济沟建设,是在公有制的土地上实施的,它的管理模式受双层经营的集体经济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沟是在太行山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生态经济沟的建设,已成为太行山开发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单元。本文论证了生态经济沟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指出生态经济沟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生态与经济双目标经营,并提出了制订生态经济沟建设规划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区鲜食枣新品种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引进国内优质鲜食枣新品种,通过试验观测,利用多维空间、多维向量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筛选出适合太行山区生长的、综合品质优于现主栽品种临猗梨枣的3个大果形鲜食枣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本地的地域特色,提出了建设生态文化的思路,并从林业生态、林业产业、科技支撑、太行和黄河、海河文化以及宣传五个方面阐述了创造优良环境条件,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太行山防护林分类系统的划分,应以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又综合太行山立地条件,提出了以地貌、岩性和地形部位为主要依据的防护林分类系统,将太行山防护林类型区划分为3个类型亚区,11个类型组和45个类型。可作为建设太行山防护林工程的理论依据和规划设计时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的数量最多,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长治市内的保护地分布数量最多,整体呈集聚的空间分布类型;其保护地按照密度值可分为3档,大多为点状分布,高密度区主要呈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在南太行东部地带及部分南部地区;99处保护地中存在27处交叉重叠,风景名胜区交地质公园是最多的重叠类型。  相似文献   

18.
河北太行山区鲜食枣品种引进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河北太行山区枣树品种老化、种类单一等问题,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引进适合本地区生长的国内优质鲜食枣品种。在不同地域环境条件下,通过系统筛选、定株观测、对比试验等方法,利用多维空间、多维向量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筛选出综合品质较优,适宜本地区引进推广的大园枣、大利枣、大王枣3个大果形鲜食枣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太行山中南部主要乔灌木树种的分布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太行山中南部造林过程中不同海拔梯度阳坡、阴坡适宜的针叶树种、阔叶树种、灌木树种的生长适宜性呈现出:耐阴、耐寒、喜湿的树种分布在阴坡且垂直分布跨度大,多度值较高;耐旱、耐热、不耐涝的树种分布在阳坡且垂直分布跨度大,多度值较高的分布规律。并提出了1100 m,1 100 m~1 400 m,1 400 m~1 700 m,1 700 m 4个海拔梯度按阳坡、阴坡划分的8个立地类型适宜的乔灌木树种,为太行山中南部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