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处理农业废弃物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本文在分析昆山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农业废弃物的总量进行了估算,包含了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农产品加工及河道打捞的水葫芦等废弃物,针对当前农业废弃物处理途径单一、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低、社会化服务企业缺乏等薄弱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当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苏省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探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促进江苏省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论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特点和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战略思路和发展重点。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三环循环模式,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手,发展生物质产业对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加快农业工业化进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循环农业发展方向探析——以平谷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相关调研,利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进而阐释了林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绿色植保防控模式和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从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加强品牌影响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资源化利用方面,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化利用是重点,通过对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榆林市横山区农业生产实际,对其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情况及其相关技术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介绍禄丰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及利用情况、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落实废弃物利用扶持政策,建立激励补偿机制;加强废弃物利用产业规划指导,强化部门管理职责;注重废弃物利用技术的创新应用,强化产业科技支撑,以促进禄丰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国办发[2017]48号建立健全制度国办提出这些意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保障了肉蛋奶供给,但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科学处理农业废弃物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在分析昆山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农业废弃物的总量进行了估算,包含了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农产品加工及河道打捞的水葫芦等废弃物,针对当前农业废弃物处理的途径单一、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低、社会化服务企业缺乏等薄弱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345份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对农业废弃物及环境保护的认知状况、农户选择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及意愿、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信息的需求3个方面了解了湖南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情况.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户认为农业废弃物如果能够重新利用,既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又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但是由于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不甚了解,目前湖南农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不高.针对调查结果,从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推动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逐步构建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和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规范作用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热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南终年可以进行农业生产,以至终年均有大量农业废弃物产生。文章阐述海南省热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南省热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其目的在于促进海南省热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热带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高,阐述了热带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农业废弃物产出现状、生态环境危害以及目前几种主要的利用途径等进行综合分析,概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同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减轻农村环境污染和降低资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01—2022年国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特征、热点、变化趋势和前沿。研究发现,基于关键词出现频次和聚类分析,发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资源化利用影响分析及废弃物资源潜力分析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文献发现关键词和期刊双图叠加知识图谱,发现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且出现多学科融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对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世界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也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简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概况,以及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屠翰  徐钢  华永新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9):1936-1938
分析杭州市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杭州市在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建设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构建包括原料收集系统、生产加工系统、产品利用系统,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并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承德市农业生产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中药材、玉米以及畜禽养殖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承德市农业经济有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农业废弃资源再利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业废弃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农业的研究仍处于发展较慢时期。为了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速度、创新农业废弃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途径。以承德为例,结合该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已有资源化再利用方式等,分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废弃物数量庞大,是影响环境、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其利用程度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快慢。根据国家关于深化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通过对西安市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分布、产量及其资源化利用情况的调研及计算分析,总结西安市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探索适合西安市农业有机废弃物实现最大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热带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高,阐述了热带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振东  李贵春  杨晓梅  尹昌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68-13070,13076
论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特点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思路及其政策建议。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手,推进生物基质产业化对于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自然生态景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从农业废弃物产生量、政府扶持及其扶持效果等方面描述了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揭示了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对策,最后对未来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