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猪场的经济效益80%取决于母猪最佳的繁殖状态;乳猪阶段最佳的消化吸收;仔猪最大生长潜能的表现。1现代母猪的特点体型大,产肉性能高,体储下降;产仔多,繁殖性能高,营养需求多;采食量少,饲料转化效率高;泌乳期短,缩短繁殖周期,繁殖效率高。1.1提高仔猪出生重是养好妊娠母猪的关键仔猪出生重是猪场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第一限制性因素。仔猪出生重与猪场的经济效益有很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母猪被认为是一个猪场的发动机,它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而后备母猪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其头胎次繁殖性能的高低,对其一生的繁殖成绩和使用年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减少二胎综合征对于猪场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的未来,要重点培育。文章就作者从事养猪生产管理的经验,对于猪的理解和掌握的有限资料,主要就后备母猪的  相似文献   

3.
母猪的营养控制及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规模化猪场里面,每一位实际生产操作者都很明白,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是生产中的龙头.而猪场经营的成败直接取决于母猪良好的繁殖效率,如果母猪繁殖性能不佳或不繁殖,就无猪可售,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如果母猪分娩后不能分泌足够量的乳汁饲喂小猪,小猪成活率降低、商品猪出栏少,母猪的生产率也会降低;所以,要保证母猪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应将母猪的生产技术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后备(空怀)母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母猪特定阶段就必须按照特定的需求,供给营养,实现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直接原因,尤其是中小猪场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决定猪场生存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中小猪场母猪的繁殖性能十分有必要。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本文通过对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对策,旨在为农村中小猪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杨兴平  李国云 《猪业科学》2023,40(12):100-102
<正>猪场母猪的繁殖性能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也对猪场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但在养殖过程中,一些猪场没有对母猪繁殖性能进行关注,导致母猪的繁殖性能低下,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详细分析和总结了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并指出提升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可以给广大养猪场提供一些技术和思路,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猪场的核心是母猪,母猪的核心是生产力",可见母猪的管理直接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对分娩后母猪悉心的管理可以最好地保护经产母猪的生产力,为下一胎的繁殖打好基础,同时提高母猪  相似文献   

7.
猪场繁殖母猪的繁殖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而遗传、管理、疾病、环境及营养等是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的重要因素。由于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使得现代母猪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猪场营养、环境管理等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因此,对母猪的饲养方式和管理水平是母猪繁殖成绩决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减少非生产性天数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母猪的繁殖性能,而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环境条件,尽可能减少非必需生产天数,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次,不仅是猪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重要措施,而且是猪场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提高种猪群的繁殖效率是规模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种公猪、后备母猪、断奶母猪、妊娠母猪、分娩和哺乳母猪,才能提高母猪的实际繁殖力,使猪场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规模化养猪场不断增多,如何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广大养殖从业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母猪是猪场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其繁殖性能的高低体现了猪场的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1]。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是一个系统工程,规模猪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可在改善养殖环境、母猪选择、科学配种、科学饲养管理及母猪产后和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能繁母猪是养殖猪的重要生产力核心,对猪场的经济效益和产能水平具有直接影响。能繁母猪每年可繁殖2~3胎的仔猪,每胎产8~16头,可显著增加猪场的存栏量和产能,是扩大猪场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规模化猪场需要做好能繁母猪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猪场的规模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排卵、受精和产仔,直接决定着养猪者有无经济效益。要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本文讨论提高集约化猪场瘦肉型母猪产仔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保持母猪良好繁殖机能,可大大提高养猪生产技术指标,这是实现猪场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许多养殖户在母猪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1母猪选择失误1.1错把商品猪作种猪一些猪场母猪群出现多元化:即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甚至多元杂交;这样造成的问  相似文献   

14.
体能储备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猪是猪场的核心资源,而母猪的体能储备是影响其繁殖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当体能储备失当时,母猪的繁殖性能会下降;当体能储备适当时,母猪会表现出良好的繁殖性能,猪场就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迅速发展,母猪数量大量增加。部分猪场由于硬件设施较差,饲养、管理、疫病控制滞后,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大量发生,直接影响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为了帮助广大养猪朋友更好地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提升猪场经济效益,现将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加以分析、总结,结合防控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夏季如何管理好母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宝晓 《养猪》2005,(4):51-52
母猪是猪场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其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哺乳性能等)不仅影响年提供上市猪只的数量,而且还影响仔猪的健康和猪场经济效益,因此夏季管理好母猪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可以认为母猪群是猪场的生产机器,是猪场运营的基石,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低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大。而母猪繁殖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胎次、健康状况及饲养管理水平等。许多研究表明,随着母猪胎次的增加,母猪的繁殖性能会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母猪群的胎次结构对指导母猪的淘汰和引种意义重大,具体猪场胎次结构与猪场类型、运营时间以及经营理念等有关。猪场依照胎次一般将经产母猪群分为低胎次母猪(1~2胎),中胎次母猪(3~5胎)和高胎次母猪(6胎及以上)。每个阶段胎次母猪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管理好母猪群意义重大。文章就低胎次母猪的生理特点、繁殖特点和如何做好低胎次母猪的管理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种猪生产者经济效益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因素和选育方法的制约,同时饲养管理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猪场经营的成败主要取决于繁殖猪群的效率,如果母猪的繁殖水平不高,效益将会受到影响。种猪生产者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因此,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每个种猪生产者尤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母猪的饲养管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繁殖仔猪。母猪繁殖力是衡量养猪生产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改善和提高母猪管理水平是饲养母猪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对新疆军区某规模化猪场的母猪管理调查,提出了几点管理措施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高低与母猪繁殖率有着根本关系。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