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以及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新疆典型盐渍化土壤—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利用研究区7次不同采样时间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pH及盐基离子等野外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土壤酸碱度、盐渍化类型及程度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渭-库绿洲盐分有强烈表聚性,春季土壤含盐量大于秋季土壤含盐量,研究区盐渍化情况较严重,土壤含盐量往加重的方向发展;研究区土壤属于微碱性土,春季土壤碱化强于秋季;各层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以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和硫酸盐渍土为主,土壤中的氯化物在土壤剖面中呈自上而下减少的趋势,而硫化物呈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运用电磁感应仪EM38,结合GIS技术和地统计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0~40 cm与0~80 cm土层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并对研究区盐渍化分级以及盐分剖面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土壤盐分较高,均表现为中等变异强度,且研究区土壤盐分总体上呈一定的表聚趋势;各土层土壤盐分的半方差函数均较符合指数模型,都表现为强空间自相关性;气候、微地形、地下水等结构性因素是主导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格局的直接因素.由盐渍化分级及盐分剖面特征分析结果可知:重度盐化土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轻度盐化土分布面积最小;研究区主要盐分剖面类型为表聚性,其次分别为均匀型和底聚型;此外,盐分剖面类型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被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壤的精准改良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塘沽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梅  王静  曲东  杜微  杨冰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2):152-157
以天津塘沽区农田、菜地、果园、湿地、人工草地5种土壤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土壤中盐分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区表层土壤总体含盐量较高,且盐渍化程度差异较大。研究区内土样61%为盐土, 11%重度为盐渍化,11%为中度盐渍化,18%为轻度盐渍化。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为氯化物(占68%)、氯化物-硫酸盐(占25%)和硫酸盐-氯化物(占7%)。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农田、菜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中总盐分含量较低,而湿地中的较高。土壤中水溶性阴离子表现为湿地Cl-比例最高、菜地SO42-比例最高及果园中HCO3-比例最高的特征。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Na+含量明显大于K+,而Ca2+与Mg2+含量相近。总体上表现出湿地Na+比例最高,果园K+比例最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测得吐鲁番市土壤总盐、全盐、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对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灌溉水影响土壤养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部分出现盐渍化趋势,且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高,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即CO-3、HCO-3、SO2-4、Cl-、Ca2+、Mg2+、Na+、K+)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沿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质量不及以坎儿井水灌溉为主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吐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了土样分析,测得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总盐、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不同灌溉水影响的土壤养分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呈现不同盐渍化趋势,土壤盐分由上而下运动的过程中,以SO_4~(2-)最为活跃,CI~-次之,HCO_3~-和CO_3~-的淋溶速率最慢,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为硫酸盐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不及以坎儿井水灌溉为主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SDI校正指数的滨海平原盐渍化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滨海平原区土壤盐渍化风险情况,本研究以黄骅市为研究区,将Landsat 8夏季遥感影像获得的SDI(盐渍化植被监测指数)校正指数作为生态终点,采用相关性分析法筛选土壤生产潜力和土壤健康方面指标,最终选取含盐量、电导率及有机质、K+、Na+、Mg2+、SO42-、Cl-含量8个指标,借助SDI指数标准化校正的灰色关联度法构建盐渍化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滨海平原区盐渍化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及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盐渍化生态风险值介于0.24~0.73,均值高达0.42,其中99.25%的区域处于中度及以上盐渍化生态风险水平,整体上土壤生态风险较高,呈现东部沿海高、西部平原低的趋势;盐渍化生态风险评价在空间上与土壤含盐量、土壤电导率较为相似,因此,土壤含盐量及电导率对盐渍化生态风险评价起主导作用。研究区内盐渍化生态风险及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可为生态环境、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地下水的限采禁采、土壤改良和盐渍化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新疆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的土壤含盐量及主要盐基离子的特征值。[结果]研究区0~10 cm土层土壤属于重度盐渍化土壤,10~30和30~50 cm土层土壤属于中度盐渍化土壤,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的表聚性。各层的盐渍化类型主要是以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土为主,其次是硫酸盐渍土,其他类型盐渍土比例极小。不同采样深度内,各层盐基离子含量呈自上而下变小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精细农业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盐渍化土壤上不同类型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采用"磷酸甘油-海绵通气法",对不同类型氮肥在典型非盐渍化土壤、盐化土壤,碱化土壤上的氨挥发损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施氮量情况下,占施入量1.34;~27.74;的氮以NH3的形式挥发损失;(2)除硝酸钙外,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增加,不同类型氮肥氨挥发损失均随之增加,挥发速率与盐渍化类型有关;(3)不同盐渍化类型土壤上的氨挥发量均为碳酸氢氨>尿素>硝酸铵,硝酸钙几乎不发生氨挥发;因此盐渍土上选择硝态氮肥不失为降低氨挥发损失的一种选择;(4)过量盐分的存在对于氮肥硝化作用的抑制是导致盐渍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和施肥方法对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盐渍化类型不同氨挥发损失特征不同,碱化土壤上氨挥发速率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盐化土壤上氨挥发速率相对较低但氨挥发持续时间较长;②盐渍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损失高于非盐渍化土壤,氨挥发量、挥发持续时间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③施肥方法对盐渍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损失有不同影响,在5个典型土壤上,氨挥发损失量均为表施>混施>深施;④在中度盐化土壤上,混施、深施的氨挥发量远高于其他土壤。说明在盐化程度较高的土壤上,仅仅通过改进施肥方法不能完全抑制氨挥发损失,需要通过其他措施,如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来减少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0.
EM38在土壤盐渍化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地区典型样区为研究对象,电磁感应仪EM38检测与田间采样相结合,针对其存在的土壤盐渍障碍问题,分析土壤电导率的剖面分布特征,建立磁感应表现电导率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运用电磁感应仪EM38划分土壤盐渍剖面类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具有较强的表聚性与变异强度,土壤电导率与磁感表观电导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EMh对浅层土壤电导率的解译精度较高,而EMv对深层土壤电导率的解译精度要高于EMh。利用电磁感应仪EM38对研究区进行土壤盐渍剖面类型划分,表聚型与底聚型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盐渍剖面类型。该结果对研究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机制、预测与评估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松嫩平原典型区域(主要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为研究对象,以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将2000、2007和2014年三期TM/OLI遥感数据分类,得到遥感解译图像。分别以转换矩阵和LUCC模型归纳分析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趋势。差异分析得出,土壤重度、中度、轻度盐渍化与农业用地间土地覆盖类型转换频繁;动态计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2000~2007年农耕不合理导致土壤盐渍化面积增加,2007~2014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相对稳定。研究将遥感手段应用到土壤盐渍化监测中,为大庆市及整个松嫩平原盐渍化发展趋势判断、盐渍化治理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遭受着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威胁.进行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及提出盐渍地防治措施,可以为区域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采用基于知识决策树分类法构建模型提取研究区1989、2001和2007年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使用动态度模型分析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结果]渭-库绿洲在1989~2007年,盐渍地总面积增加了192.76 km2.1989~2007年间盐渍地总面积的动态度达到0.232;.[结论]近20年间研究区土壤盐渍化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盐渍化危害程度加深.结合渭-库绿洲灌区的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提出了水利工程、农业、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土壤盐渍化治理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明确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是充分开发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基础。本试验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棉田,沿黄河入海方向自内陆至海岸布设采样带,研究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在剖面及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沿黄河入海方向自西向东土壤盐分呈上升趋势,与成土时间、距海远近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整个采样区(利津县北宋镇至河口区孤岛镇)棉田土壤盐分以轻盐土为主,受人为耕作管理影响0~60 cm土壤条件趋于一致,空间变异性小于60~100 cm土层;研究区土壤盐分剖面类型以表聚型为主,分布在研究区的近海段,随着人类耕作熟化影响时间的加长和距海距离的增加,土壤盐分剖面由表聚型向振荡平均型和底聚型发展。合理的土地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土壤盐渍化,在后期种植管理中应参照研究区土壤盐分等值线图,采取恰当的农田管理方式,降低土壤盐渍化,防止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勇辉  叶波  海米提·依米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71-12472,12477
[目的]为艾比湖地区防风治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艾比湖流域的精河河下游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土壤总盐含量、八大离子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研究区土壤次生盐渍化较重,总盐含量偏高,其中总盐与HCO3-、Ca2+、Mg2+、Cl-、K+、Na+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盐分离子按质量分数在土壤剖面基本上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异特点,盐分表聚性规律显著。在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结论]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严重,经盐渍化分级为盐土。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化合物降低盐渍化土壤盐基离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高分子化合物对盐渍化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石河子146团进行,通过大田试验向重度盐渍化土壤中加入聚丙烯酸盐类(PAAS)、聚丙烯酰胺类(PAM)和纤维素类(HEC)3种高分子化合物,并测定土壤电导率、pH、盐基离子的变化。【结果】PAAS、PAM和HEC3种高分子化合物均可降低土壤盐分,降低土壤中水溶性Na~+、Ca~(2+)、SO_4~(2-)、Mg~(2+)、Cl~-、HCO_3~-某一种或几种盐基离子含量,水溶性Na~+含量降低效果最为突出。【结论】聚丙烯酸盐类、聚丙烯酰胺类、纤维素类高分子化合物改良盐渍化土壤效果显著,对绿洲区盐渍化土壤降盐改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焉耆盆地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24.8%样地呈非盐溃化土壤,7.5%为轻度盐渍化,11.9%为中度盐渍化,13.6%为重度盐渍化,42.2%为盐土.土壤盐分含量大小与HCO3-、K+与Na+含量水平的高低有关.0 ~ 10 cm土壤平均合盐量占0~ 50 cm土层平均含盐量的50.09%,即土壤盐分垂直分布呈现强烈表聚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含盐量、K++Na+、CO32-与HCO3-可作为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耕层土壤平均含盐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荒地、林地、旱田、菜地.不同时期耕层土壤平均含盐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春灌期、夏灌期、秋灌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因子对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玛纳斯河流域内玛纳斯灌区和莫索湾灌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和GPS定位技术布设土壤盐分采样点,研究分析土壤质地、作物类型及地形因子对农田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表层土壤(0~20cm层、20~40cm层)的盐分含量大小为:粘壤土〉粉壤土〉砂壤土;不同作物种植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状况表现为:棉花地〉葡萄地〉玉米地;不同地形部位农田土壤盐分含量表现为:冲积洪积扇下部〉冲积洪积扇中部〉沙漠边缘〉冲积洪积扇上部,各地形部位农田土壤盐渍化程度均表现为轻度盐渍化;不同海拔农田土壤盐分状况表现为:400500m〉500~700m〉400m以下,土壤盐分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卫宁平原为研究区,以ALOS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人机交互解译与野外调查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2005年和2014年的盐渍化变化状况进行了动态调查,发现研究区盐渍化土壤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部分区域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局部地区盐渍化程度有所减轻.研究表明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高效地实现土壤盐渍化的大面积动态调查.  相似文献   

19.
以艾比湖流域风沙土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覆盖条件下土壤总盐含量、可溶性离子等指标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确定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下的风沙土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差异较大,总盐含量呈现强烈的空间变异特征;土壤中总盐含量与Cl-、K++Na+及SO42-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盐含量与HCO3-的相关性最弱;土壤中阴离子以Cl-,SO42-为主,阳离子以K++Na+为主,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将其确定为盐渍化的特征因子。研究区风沙土盐渍化类型以氯化物-硫酸盐型和硫酸盐型为主,判断该区域风沙土的盐渍化类型为盐土。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广西设施土壤盐渍化程度,分析其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广西设施土壤主要以轻盐渍土和微盐渍土为主,分别占36.36%和45.45%,属于SO_4~(2-)类型盐渍化土壤;土壤肥力水平总体偏高,其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极高,呈弱酸性;土壤可溶性盐与电导率、速效N、速效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_4~(2-)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广西的设施土壤属于轻微硫基型盐渍化土壤,氮钾肥施用过量可能是导致土壤盐渍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土壤EC值、速效氮、速效钾含量都可作为盐渍化程度的预测指标,建议减少施肥量或进行盐渍化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