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科学的造林模式和造林树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辽东栎是陕西省天然分布较广的乡土树种,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总结了辽东栎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吕晓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16-5517
从种子采集、贮藏及播种等方面介绍了辽东栎播种育苗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环境及播种时间的1年生辽东栎苗生长状况,并结合辽东栎的树种特性,阐述了辽东栎的园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子午岭林区主要营造的阔叶林以刺槐、国槐、山杏等为主,树种相对单一,辽东栎作为优良乡土树种,栽植极少,主要原因是种苗供应不足,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为适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出一套适合子午岭林区的辽东栎容器育苗技术,为今后育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子午岭马栏林区主要植物群落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落复杂性是生态复杂性在群落水平上的具体表现,体现了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特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应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和Anand群落复杂性等公式,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群落、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群落和白桦 (Betula platyphylls)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以及群落复杂性特征,同时对群落复杂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群落总体复杂性是天然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演替顶极群落并不一定最复杂;②群落乔木树种的平均生态位宽度为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林,群落乔木树种生态位平均重叠值为白桦林>辽东栎林>油松林,辽东栎群落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③群落复杂性与土壤环境中的速效钾含量和pH值没有明显关系,但与速效磷含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速效磷对研究地区群落复杂性有很大影响,是制约群落复杂性的主要因子.通过群落土壤养分状况与乔木树种生态位特征能很好地分析理解群落复杂性现状.  相似文献   

5.
辽东栎枝条广展、树冠雄伟、浓阴如盖,进入秋季叶片会变为橙褐色,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辽东栎的根系非常发达,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耐寒、耐旱,是一种非常优良的造林树种.为了进一步提高辽东栎造林技术水平,本文主要对辽东栎育苗造林技术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韩高红 《乡村科技》2023,(19):118-120
辽东栎是一种抗寒、耐旱、喜光的落叶阔叶乔木,适合生长于4~10℃温度环境下,成年辽东栎树形高大、抗风能力强、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优良树种之一。以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大草滩林场为例,结合大草滩林场的气候条件及地理情况,从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两方面探讨辽东栎栽培技术,以期为甘肃省其他林场辽东栎育苗和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桥山天然栎林树种多样性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陕北桥山林区典型天然栎林样地材料,对木本植物的多样性及生态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树种的多样性不甚丰富,乔木层小于灌木层,这是较差的水热条件所致;树种多样性随坡向而变化,其主导因子为土壤的水分条件;乔木树种中油松的生态位最宽,这是它能与栎类树种在一起形成混交林的原因所在,因此可在栎林改造中引进油松;乔木树种之间以油松与辽东栎和槲栎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但却能形成混交林,这主要是广泛重叠导致了种间竞争减弱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又称小叶红、花叶柞、小叶青(木冈)等。主要分布在西丰、清原、抚顺、本溪、辽阳、海城、盖县、营口等市县。面积约260万亩,占全省柞林总面积的30%左右。辽东柞分枝多,产叶量高,叶质营养较丰富,是繁育柞蚕良种的优良饲料之一。为提高辽东栎养蚕利用率,我场从1957年冬开始对辽东栎中干丰产树型养成技术进行了研究。经20多年反复试验与实践,掌握了辽东栎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出辽东栎伞形树冠快速、简易养成方法。  相似文献   

9.
胡强  陈军 《乡村科技》2019,(13):74-75
彩叶树种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娜塔栎作为一种多种用途的彩叶树种,在园林绿化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利用娜塔栎,本文介绍娜塔栎的形态特性、生长习性、繁育技术、养护管理措施以及园林应用方式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姚婧  杨松  侯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59-162,171
为了解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主要树种的叶功能性状差异性,分别从种间和种内两个方面,对东灵山辽东栎林先锋树种棘皮桦、优势树种辽东栎和常见树种五角枫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C)、氮磷比、叶绿素含量与氮的比值等5种叶功能性状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树种成树的5种叶功能性状种间差异显著,幼树除氮含量外,其他性状在3个树种间差异显著。(2)对于各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差异性,棘皮桦和五角枫的比叶面积、叶绿素与氮的比值差异显著,辽东栎和五角枫的叶干物质含量、氮含量差异显著,辽东栎的氮磷比差异显著,且3个不同树种的叶种内功能性状差异并不具有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东栎实生苗主根发达,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的问题,本文利用容器可控根系生长的方法,繁育辽东栎容器苗。分析比较了1、2年生容器苗和大田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解决了辽东栎在六盘山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光合作用及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黄土高原乡土树种油松、刺槐、侧柏、山杏、连翘、辽东栎、文冠果、丁香、臭柏、金银花等10个树种的光合作用和抗旱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丁香、侧柏和刺槐具有极强的利用太阳光的能力,耐荫性较差,金银花耐荫性最强。与侧柏和刺槐相比,油松的耐荫性较强。金银花、山杏、连翘、辽东栎、文冠果、丁香、臭柏、油松、侧柏、刺槐的耐荫性依次降低。另外,辽东栎、文冠果、臭柏和金银花对弱光的利用率较高,可以适应一定的较弱光照环境。丁香、刺槐和侧柏为典型的阳性树种,金银花为典型的阴性树种,辽东栎、文冠果、臭柏、油松、山杏和连翘既可以适应弱光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的强光照条件下生长。10个树种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及水分特性上有差异,其抗旱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宜黄土高原干旱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中5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和幼树种群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茶条械(Acer ginnala)和葛萝械(Acer grosseri)的幼苗和幼树在林冠层下占优势,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出现频率.油松和漆树(Ta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幼苗虽较多,但幼树数量却较少.辽东栎逆J字型大小级结构表明其幼苗和幼树库的持续存在和较好的更新;辽东栎幼苗倾向于在林窗下出现,说明林窗可能有利于该种的更新;表明辽东栎种群林冠下幼苗库的更新和林窗更新对于维持该种群的稳定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茶条械和葛萝械幼苗和幼树耐荫的生态学特性,使其倾向于占据林冠下层,说明茶条械和葛萝械林冠下充足的幼苗和幼树库是其更新的主要策略之一.从更新策略的角度来讲,更新生态位的差异可能是物种共存的原因,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幼苗和幼树不同的生态学特性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山西霍山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种群的年龄组成及其与其他乔木的种间关系,通过空间代时间、横向导纵向的方法对辽东栎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发现辽东栎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死亡率比较恒定,种群存在巨大潜在的更新能力.此外,选取该地区辽东栎植物群落的乔木树种,采用2×2列联表的X2检验和Ochiai指数、Dice指数、Jaccard指数方法分析了种间关系,发现群落中辽东栎与其他的植物种全部呈现较强的负关联,说明辽东栎与其他植物之间的种间竞争比较激烈,群落正处于演替阶段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  方法  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②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③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④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  结论  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及其胸径、树高分布特点,探究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为相关林区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2013-08,在陕西延安黄龙山林区选取典型的松栎混交林建立100m×100m的标准地,调查标准地内树木的坐标、树高、胸径等因子,划分径级和树高级,计算重要值;应用L(r)函数分析该林分主要树种在不同尺度下的分布格局,应用L12(r)函数分析不同树种在空间上的关联性;最后利用方差比率法计算总体联结系数,以此分析标准地内主要树种的总体关联性。【结果】标准地内胸径大于1cm的树种有21种,物种丰富,树木密度较大;重要值位于前4位的油松、辽东栎、白桦和茶条槭为主要树种;林分胸径分布为倒"J"形曲线,树高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曲线;油松、辽东栎和白桦在0~50m尺度上呈集群分布,茶条槭在31~50m尺度上有随机分布的趋势;油松与辽东栎、油松与白桦、辽东栎与白桦在0~50m研究尺度上为不显著的正相关,茶条槭与其他主要树种在大部分研究尺度上呈现出不显著的负相关;研究区内主要树种的总体联结系数为1.01,表明该林区树种总体上表现为弱的正相关。【结论】在保持林分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在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内可采取一些抚育措施,使森林更好地发挥其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LI-6400光合-荧光测定仪测定沙冬青、辽东栎和栒子的光呼吸响应曲线、光呼吸/总光合响应曲线及光呼吸—NPQ曲线。结果表明,在低光胁迫时光呼吸速率和光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迅速增加,高光胁迫时变化缓慢,变化的转折处定义为临界点,由此判断树种光呼吸的耗能作用依次为沙冬青辽东栎栒子,树种对光照强度的敏感程度为辽东栎栒子沙冬青;在强光胁迫下光呼吸和热耗散机制同时在光破坏防御保护机制中起作用,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辽东栎、大叶细裂槭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土高原2个乡土树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大叶细裂槭(Acer stenolobum var. megalophyllum)的水分状况.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2树种叶水势均下降,随胁迫时间延长水势有回升趋势,显示出树种自身的调节能力,大叶细裂槭调节水势的能力强于辽东栎.在不同水分处理下2树种蒸腾日进程差异明显.不同天气状况对树种蒸腾及耗水日变化的影响亦不相同.辽东栎属低蒸腾速率高耗水树种,由于其蒸腾面积大,叶保水力低,只适于生长在  相似文献   

19.
采用CI-310光合测定系统对岷江上游四川茂县退化灌丛中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滇榛(Corylus yun-nanensis)、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4个优势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调查与物种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栎和杭子梢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单峰型曲线,而川莓和滇榛净光合曲线呈双峰型,“午休”现象比较明显.杭子梢拥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最低的暗呼吸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补偿点.辽东栎拥有最大的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水分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蒸腾速率,有利于其在群落中占据空间取得优势地位.同杭子梢和辽东栎相比,滇榛和川莓在光合、呼吸、水分等生理生态特性方面均显示出一定的劣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CI-310光合测定系统对岷江上游四川茂县退化灌丛中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滇榛(Corylus yunnanensis)、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4个优势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调查与物种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栎和杭子梢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单峰型曲线,而川莓和滇榛净光合曲线呈双峰型,"午休"现象比较明显.杭子梢拥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最低的暗呼吸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补偿点.辽东栎拥有最大的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水分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蒸腾速率,有利于其在群落中占据空间取得优势地位.同杭子梢和辽东栎相比,滇榛和川莓在光合、呼吸、水分等生理生态特性方面均显示出一定的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