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棚室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虽然我们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直都在讲虫卵兼杀,不少菜农也意识到杀卵对防治虫害的重要性,但由于诸多原因,只重防虫杀虫,而忽视杀卵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有的害虫体型小,生活周期短,产卵量高,导致世代重叠产重,极易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玉米象和绿豆象对食料的嗜好性,利用昆虫趋向性和产卵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象对糯玉米、高粱、小麦的正趋性和危害性明显优于对薏米和普通玉米;且玉米象喜欢选择淀粉含量较高的食料。绿豆象在黑豆、红小豆和绿豆中的产卵量较高,依次为78.75粒、77.75粒、75.75粒;而在大白芸豆上的产卵量为0粒。因此,建议在储粮过程中将淀粉含量较高的储粮分开贮存,以减轻玉米象对储粮的危害;在储藏绿豆时,可将大白芸豆覆盖在其他豆种上,起到隔离防止绿豆象危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四纹豆象单头雌虫的产卵量通常取决于它们唯一可以利用的豇豆量。巴西品系的雌虫和也门品系的雌虫在40粒豇豆上比在5粒或10粒豇豆上所产的卵多。但是,当给它们提供100粒或140粒豇豆时,其产卵量也不会再增加。在给尼日利亚品系的雌虫提供5粒或更多的豇豆时,其产卵量并无明显的不同。单头雌虫在不同数量的豇豆上所产的卵孵化而成的成虫数因豇豆的数量与雌虫所属的品系而变化。也门品系大约平均每粒豇豆产生一头成虫,其每粒豇豆上至少着一粒卵。因此,每头雌虫产生的后代成虫数便随着着卵的豇豆数目稳定增长。当尼日利亚品系的每头雌虫可以利用来产卵的豇豆是40粒,而不是50粒或10粒时,它就会产生更多的成虫。但是,如果它们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豇豆,成虫的数量也不会再增加。巴西品系每头雌虫产生最大数量的成虫后代所需的豇豆量为100粒。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决定最大限度产卵力和成虫后代产生的条件在品系内及品系间是不同的。如果把这些材料用于种群模拟,其意义就特别重要了!其原因在于它说明了这一害虫对生态因素的种内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作物害虫,是以虫治虫的重要内容。赤眼蜂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由于蛹和成虫的眼睛是红色的,故名赤眼蜂。成蜂交尾后雌蜂就在田间作物上爬行或飞翔,寻找寄主卵,当找到卵后先用触角敲打卵粒,然后将尾部针状产卵管插入寄主卵内,把自己的卵产在其中。赤眼蜂的卵很快孵化成  相似文献   

5.
<正>昆虫的繁殖力和适应能力虽很强,但却不能无限制地增长,以虫治虫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一个方面。而赤眼蜂、金小蜂和平腹小蜂治服害虫的方法则更为巧妙,它们是战胜害虫的谋士。赤眼蜂:是营寄生生活的昆虫,它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寄生卵内度过。谁是它的寄生卵呢?是300多种昆虫,其  相似文献   

6.
<正>昆虫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例如,每只雌性飞蝗产卵达300~400粒。与果蝇不同,飞蝗的卵小管属于无滋式,即卵小管没有滋养细胞,卵成熟所需的营养和大分子主要在脂肪体中合成,通过血淋巴运输到发育中的卵母细胞。而且,飞蝗的卵子产生包括卵黄生成和卵母细胞成熟主要是由保幼激素调控。但是,对以飞蝗为代表的具有无滋式卵小管及由保幼激素调节的生殖过程的分子机理缺乏了解,相关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7.
现将我公司昆虫繁育基地的金蝉大棚育种技术介绍如下:1.选择育种树木矮化果树如杏树、桃树、苹果树或其他青蜡矮化型灌木品种都是金蝉育种的良好树木。注意及时修剪过高枝条,以方便繁殖管理;在树的间隙套种果树生苗,以增加金蝉产卵的树枝;在树木下面殖种金蝉种卵,方法参照“金蝉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丑陋且行动缓慢的毛毛虫为什么会变成能飞善舞、美丽的蝴蝶?柔软、白色的蛴螬,为什么会变成身着盔甲、有色泽的甲虫?龌龊、无光泽的水生生物为什么在它蜕皮后会变成招人喜爱的蜻蜓?有的昆虫从卵内爬出时是蛆样的幼虫,而有的却同父母亲长得一般模样。原来,昆虫的生长发育,形态上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多数种类都要经过  相似文献   

9.
把成对的天牛放在特制的强声波发生装置产生频率和强度可调的交变应力场,研究不同频率和强度的交变应力作用后光肩星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声波强度为110 dB、频率8000 Hz作用下直接影响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6对光肩星天牛在10 d实验中,平均每天每对产卵量为3.7±2.00个.而对照组平均每天每对产卵量为 10.8±1.48个.经T-检验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在声波强度为110 dB、频率8000 Hz作用下的天牛卵最终孵化率为31%,而对照最终孵化率98%.根据上述结果提出并讨论了应用交变应力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昆虫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例如,每只雌性飞蝗产卵达300400粒。与果蝇不同,飞蝗的卵小管属于无滋式,即卵小管没有滋养细胞,卵成熟所需的营养和大分子主要在脂肪体中合成,通过血淋巴运输到发育中的卵母细胞。而且,飞蝗的卵子产生包括卵黄生成和卵母细胞成熟主要是由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调控。但是,对以飞蝗为代表的具有  相似文献   

11.
正氟酰脲是新型含氟昆虫生长调节剂,可阻止昆虫生长过程中蜕皮阶段的几丁质合成,从而影响昆虫蜕皮,使得害虫在蜕皮时不能形成新的表皮,导致虫体呈畸形而死亡。此外,还能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抑制蜕皮变态以及抑制害虫的吃食速度,具有很高的杀卵活性……  相似文献   

12.
明确温度与米蛾成虫生殖和卵发育的关系并进行模式化表达,为人工智能规模化繁育米蛾及利用其卵进行天敌昆虫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5个恒温条件下(15℃、20℃、25℃、30℃、35℃)测定米蛾卵的发育历期、孵化进度、孵化率及成虫产卵量、产卵动态、寿命等。结果显示,米蛾卵在15℃条件下停滞发育(不能孵化),在20~35℃的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卵的发育速率总体趋势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V=0.25/[1+exp(5.06-0.24t)](R=0.9993,F=358.06,P=0.0373),孵化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二项式关系模型y=1/[0.0144+526644.37exp(-t)](R=0.9471,F=26.14,P=0.0145),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米蛾成虫单雌产卵量有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米蛾单雌产卵量(y)与温度(t)的关系符合二项式模型y=-2.38t2+128.42t-1383.58(R=0.9941,F=84.28,P=0.0117),成虫寿命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米蛾雌虫产卵适宜温度范围是25~30℃,最适温度为26.98℃,卵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为26.90℃。  相似文献   

13.
胚胎发育是昆虫发育的两大阶段之一。研究胚胎发育对以卵态越冬或卵期较长的昆虫,在发生期予测中应用特别有意义。本文将油桐尺蠖胚胎发育分为五级,并观察了在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育进度。  相似文献   

14.
在黑麦堆中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产卵的最大深度为4.5—5厘米,在玉米堆中为8厘米。大多数卵产在黑麦堆表面之下的0—2厘米,在玉米堆表面之下的0—3厘米。在玉米堆中,印度谷螟幼虫的发育要比黑麦堆中多得多。  相似文献   

15.
吡虫啉对稻水象甲卵巢发育和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 ̄1996年在浙江省双季稻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对稻水象甲的卵巢发育和产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100mg/kg的剂量浸秧根后,稻水象甲成虫卵巢发育速度减慢,小管内未成熟卵的卵黄消解而成熟卵粒堆在侧输卵管萼内难以产生。插秧10d后,处理田的着卵量仅为对照田的4.2%,吡虫啉浸秧根可有效控制越冬代稻水象甲主迁种群在早稻本田的产卵,且不影响稻田天敌种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张超 《科学种养》2012,(9):32-32
一、发生规律1.生活史和习性以雌成螨在树干翘皮下、粗皮裂缝内、杂草、落叶以及土缝中越冬。在陕西省千阳地区,4月上旬开始出蛰,中下旬为出蛰盛期。成螨先在树下阔叶杂草或果树根蘖上取食、产卵繁殖,然后上树为害。当平均气温升至13℃左右时开始产卵,平均每头雌成螨产卵100粒,经过15天左右卵孵化,5月初为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发生较整齐,以后则世代重叠,螨态混杂。麦收后高温干旱严重时螨量急剧上  相似文献   

17.
<正>植物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大多数需要借助昆虫介体。此前对植物病毒的研究更多关注植物病毒在植物中的侵染与复制,而对其在介体昆虫中的生活过程缺乏了解,因此缺乏对植物病毒完整生活史的认识。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导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传播RSV的昆虫主要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的方式在水稻植株之间传播RSV,并通过卵将病毒垂直传播给后代,卵传产生天然带毒的昆虫,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治难度。  相似文献   

18.
蛇年话蛇     
最小的蛇世界上最细小的蛇是卡拉细盲蛇,只有10厘米长,小到能蜷缩在一枚硬币上。由于这种蛇很小,只能以白蚁及蚁卵为食。雌性卡拉细盲蛇每次只产卵1枚,不像其他蛇类产好几枚卵,不过它们孵化出来的幼蛇一点也不小,有母蛇的一半长。卡拉细盲蛇十分珍稀,只生活在加勒比海巴巴多斯岛的森林中。  相似文献   

19.
<正>昆虫真的有味觉吗?所有的动物都会用味觉来区分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食物,这是避免有毒食物或过量摄入某些化合物(如盐)的重要功能。但不同的物种其味觉感受器数量差异很大,有些动物的味觉极其迟钝,而有些动物的味蕾却遍布全身,最高可达17.5万个,要知道成年人大约只有1万个味蕾。一提到昆虫对味道的感觉,很多人都会想到它的嗅觉,其实昆虫也有味觉。很多昆虫具有极其灵敏的味觉感受  相似文献   

20.
茶窗蛾Stiglius susukii sgechwanensis Chuet Wang在江西婺源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表土的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除第一代产在茶芽或初展嫩叶的尖端外,2~6代均散产在叶正面。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末开始卷叶为害。幼虫卷筒形叶苞潜藏其中为害,每虫一生一般害嫩叶4~6片。各虫态历期为:卵5.0~13.7d;幼虫9.1~27.9d,预蛹1.6~3.7d;蛹8.3~13.9d,越冬蛹135.0~155.0d;成虫寿命3.3~10.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