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在宁夏平罗县通伏乡、灵武农场两地开展了水稻播后上水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播后上水栽培方式下,富源四号品种水稻播种密度应以播种量300 kg/hm~2、穴距10~20 cm、行距20 cm为宜,宁粳43号品种水稻播种密度应以播种量225 kg/hm~2、穴距10~20 cm、行距15 cm为宜。  相似文献   

2.
紫苏生长与产量对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紫苏产量、确定栽培方案,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苏株高、地径、根长、有效穗数及分支数均无显著影响,对紫苏籽粒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行株距20 cm×20 cm的紫苏生物学产量为13 462 kg/hm~2,依次比行株距30 cm×20 cm、25 cm×20 cm高42.5%和13.3%;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的紫苏平均产量为12 312 kg/hm~2,分别比单施有机肥、复合肥高16.3%和3.6%;直播紫苏平均产量为12 486 kg/hm~2,比移栽高16.6%。紫苏收获指数只在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籽粒产量仅在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移栽紫苏籽粒产量为1 050 kg/hm~2,高于直播的998 kg/hm~2。综合考虑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以收获地上部为目标的紫苏栽培以行株距20 cm×20 cm、混合施肥的直播组合最佳,生物学产量为13 398 kg/hm~2,茎叶产量9 877 kg/hm~2,籽粒产量1 279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出有利于发挥杂交油菜单株生产优势,获得高产优质、适宜大面积应用推广的栽培密度,以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试材,设置7个不同栽培密度,研究其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肥水条件下,栽培密度19.5万株/hm~2平均产量最高,为2 762.10 kg/hm~2;栽培密度16.5万株/hm~2平均产量次之,为2 584.95 kg/hm~2;栽培密度22.5万株/hm~2产量位居第三,为2 563.55 kg/hm~2;栽培密度4.5万株/hm~2产量最低。随着密度增大,产量逐步增高,当密度达到19.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而当密度高于或低于19.5万株/hm~2时,受群体质量的影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栽培密度和海拔高度及其交互效应对利川烟区烤烟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1 000~1 100 m最适施氮量为97.5 kg/hm~2,栽培密度为15 150~16 650株/hm~2;海拔1 100~1 200 m,施氮量为97.5 kg/hm~2时栽培密度15 150株/hm~2,施氮量为112.5 kg/hm~2时栽培密度16 650株/hm~2;海拔1 200~1 300 m最适施氮量为97.5 kg/hm~2,栽培密度为16 650株/hm~2。氮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密度,两者交互效应较小。海拔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排在施氮量和密度之后,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施氮量与密度最大。总之,利川烟区在海拔1 000~1 300 m条件下,合适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分别为97.5 kg/hm~2和15 150~16 650株/hm~2。  相似文献   

5.
以早蒜1号为指示品种进行的薹用大蒜覆膜秋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行距22.5 cm,株距7 cm,密度63.45万株/hm~2时大蒜主要性状表现良好,蒜薹折合产量最高,为6 481.5 kg/hm~2,蒜头折合产量为13 185.2 kg/hm~2。综合考虑,建议薹用大蒜覆膜栽培种植密度为60万~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在城固县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固县马铃薯最佳栽培密度为67 500穴/hm~2,商品薯产量可达27 114.0 kg/hm~2,纯收入可达24 771.0元/hm~2,栽培密度过大或过小对产量都有较大的影响。播种规格为用1 m宽的地膜种植2行,行距45 cm,穴距33 cm;2 m宽的地膜种植4~5行,等行距种植,行距45 cm,穴距30 cm。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引黄灌区胡麻蚕豆立体高效栽培模式,总结出了胡麻蚕豆最优带型结构,即在总带幅宽为100 cm,其中60 cm带幅种4行胡麻,40 cm带幅种1行蚕豆,胡麻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蚕豆播种密度为6.66万粒/hm~2的立体栽培模式下,胡麻产量2 034 kg/hm~2,比单种胡麻增收6.85%。  相似文献   

8.
对优质13叶水稻品种龙稻18的氮肥施用量和栽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稻18在30cm×12cm插秧规格下,施纯氮90kg/hm~2,每穴插秧4~6株,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8073kg/hm~2。  相似文献   

9.
在庄浪县通化镇高崖韩村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82500株/hm~2、株距28 cm产量最高,为12 777 kg/hm~2。本次试验玉米灌浆期降水较少,气温偏高,试验的代表性不强,建议下年继续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10.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通过对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性状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商品薯率和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全膜垄作穴播模式下,密度为60 000穴/hm~2时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都最高,分别为30 236.4kg/hm~2、85.56%,其次是全膜垄作穴播模式下密度为67 500穴/hm~2和通用模式下密度52 500穴/hm~2、60 000穴/hm~2时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高,产量分别为24 978.45kg/hm~2、23 629.95kg/hm~2、22 796.55 kg/hm~2,商品薯率分别为18.65%、76%、71.26%。  相似文献   

11.
对花生新品种泉花27高产栽培密度和施肥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泉花27最佳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0.0 cm×19.8 cm,最佳施肥量为氯化钾复合肥6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会宁县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张豆1号为指示品种,在会宁县旱地进行了大豆全膜覆土穴播适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当行距为60 cm、穴距为14 cm时,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3 156.25 kg/hm~2;行距为50 cm、穴距为18 cm和20 cm时,大豆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054.17、2 987.50 kg/hm~2。且这3个密度处理的大豆综合性状优良。因此认为,会宁县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60 cm、穴距14 cm和行距50 cm、穴距18~20 cm。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对芸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龙芸2号"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密度及施肥量对芸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110 cm行距,密度15万株·hm~(-2),施肥量160 kg·hm~(-2)(尿素25 kg·hm~(-2),磷酸二铵90 kg·hm~(-2),硫酸钾52.94 kg·hm~(-2))产量最高,2 276.23 kg·hm~(-2)为产量最高的配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米槠人工林胸径生长情况,采用坡位、密度、施肥三因子三水平的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米槠人工林胸径生长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坡位密度施肥,坡位是最主要的因子,密度是重要的因子,而施肥对胸径生长影响较小。在坡位因子中,下坡生长最好,中坡生长次之,上坡生长最差,下坡林地的平均胸径为13.70cm,中坡为12.33cm,上坡为10.43cm,下坡分别是中、上坡的111.1%、131.4%,中坡是上坡的118.2%。在密度因子中,密度与林木的胸径生长成反比关系,密度越小胸径越大。密度为1800株/hm~2的平均胸径为13.43 cm,密度为2700株/hm~2的平均胸径为12.10 cm,密度为3600株/hm~2的平均胸径为10.93cm。密度为1800株/hm~2的平均胸径分别为2700株/hm~2、3600株/hm~2的111.0%、122.9%;密度为2700株/hm~2的平均胸径分别为3600株/hm~2的110.7%。  相似文献   

15.
陇薯10号是庄浪县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庄浪县的最佳栽培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技术指导,2020年在庄浪县韩店镇西门村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600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38 408.08 kg/hm~2;栽培密度为52 500株/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为35 696.85 kg/hm~2;陇薯10号在庄浪县的最佳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选择栽培密度、行距2个可控因子进行巨型稻丰超6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同时观察记载田间温光差异。经过对实际产量与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巨型稻单产达到9 000 kg/hm~2以上的2个因子水平配置为栽培密度86 064~92 880株/hm~2,行距43.94~50.78 cm。  相似文献   

17.
通过2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天水市麦积区干旱山地小麦最佳播种量,结果表明:冬小麦宽幅匀播处理10行距26 cm、播种量225 kg/hm~2,产量为6 520.5 kg/hm~2最高,主要性状比其他处理均优。建议在肥力好的地块可选行距为26 cm、播种量225 kg/hm~2的种植密度,在肥力低下的地块可选行距为26 cm、播种量187.5 kg/hm~2的种植密度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经济性状及生育期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栽插密度40万丛/hm~2的平均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栽插密度35万丛/hm~2、施氮量321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但与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氮量268.5 kg/hm~2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水稻品种陆育4号的最佳处理是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肥量268.5 kg/hm~2,适当增加栽插密度,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仍能取得较高水平的稳定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云麻1号’为材料,设施肥总量300、600、900 kg/hm~2(分别记为A1、A2、A3),栽培密度450 000、675 000株/hm~2(分别记为B1、B2),N、P_2O_5、K_2O质量比为3∶1∶2、4∶1∶2(分别记为C1、C2),通过3因素裂区设计研究施肥量和栽培密度对工业大麻秆、皮、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2B1C1处理的株高(396.67 cm)最高,茎粗(1.66 cm)最粗;A2B2C2处理的每公顷有效株数最多;麻秆、麻皮、麻叶产量最高的处理是A2B1C1,分别为12 139.55、2 971.49、3 527.65 kg/hm~2;栽培密度、施肥比例、栽培密度和施肥比例的互作、施肥总量和栽培密度与肥料比例3者之间的互作对麻秆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施肥总量、栽培密度、肥料比例、施肥总量与施肥比例的互作、栽培密度与肥料比例的互作、施肥总量和栽培密度与肥料比例3者之间的互作对麻皮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施肥总量与栽培密度的互作对麻皮产量有显著影响;施肥总量和肥料比例的互作、栽培密度与肥料比例的互作对麻叶产量有极显著影响。综合分析结果,‘云麻1号’的栽培以施肥总量600 kg/hm~2,N、P_2O_5、K_2O质量比3∶1∶2,密度450 000株/hm~2为佳。  相似文献   

20.
临泽县钢架拱棚早春茬娃娃菜适宜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介石金杯娃娃菜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临泽县钢架拱棚早春茬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对娃娃菜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129 870、142 860株/hm~2时,娃娃菜主要经济性状良好,折合产量较高,为117 474.5、123 533.2 kg/hm~2,较当地常规密度114 285株/hm~2分别增产117 474.5、12 882.7 kg/hm~2,增产率6.17%、1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