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赣州市脐橙研究所近期研究了来自赣南7个县的柑橘绿霉病菌种群对该地区常用杀菌剂抑霉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对抑霉唑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对抑霉唑和咪鲜胺存在基本一致的抗性;2011和2012年病菌种群对抑霉唑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0%,平均抗性倍数为51.5倍,抗性分子机制均属于IMZ-R3,即CYP51B基因启动子区发生199 bp插  相似文献   

2.
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江苏省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以及多菌灵与咪鲜胺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检测了采自江苏省16个县(市)的202株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对多菌灵与咪鲜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和氟啶胺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7.72%、67.33%和0%。根据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表现,可分为4种表现型,其中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抗药而对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58.42%;对多菌灵抗药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20.30%;对咪鲜胺抗药而对多菌灵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9.90%;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均敏感的菌株占11.39%。通过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以及咪鲜胺和上述杀菌剂之间均无交互抗性。江苏省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较高而对氰烯菌酯敏感,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苗圃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田间筛选出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高效药剂,对甲基硫菌灵、咪鲜胺锰盐、多菌灵、百菌清、咪鲜胺等5种杀菌剂在发病苗圃进行常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最好,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82.9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次之,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78.2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参试浓度防效均在50%以下。初步结论表明,25%咪鲜胺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为苗圃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较好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倍。  相似文献   

4.
木薯炭疽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两个来自海南的木薯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13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必扑尔(25%丙环唑EC)、咪鲜胺(25%咪鲜胺EC)和国光多菌灵(50%多菌灵WP)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敌克松(55%敌磺钠WP)和代森锰锌(50%代森锰锌WP)的EC50值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建议生产上使用丙环唑、咪鲜胺和多菌灵等来防治木薯炭疽病。  相似文献   

5.
正为开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复配菌剂,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酮、咪鲜胺、丙硫菌唑以及咪鲜胺和丙硫菌唑的5种配比混剂对抗多菌灵玉蜀黍赤霉菌R-10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截至2015年2月底,在我国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品种主要包括:一、单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咪鲜胺、氰烯菌酯、己唑醇、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二、复配制剂:多菌灵·三唑酮、多菌灵·戊唑醇、多菌灵·咪鲜胺、多菌灵·井冈霉素、多菌灵·硫磺、多菌灵·烯肟菌酯、多菌灵·烯唑醇、多菌灵·氟环唑、甲基硫菌  相似文献   

7.
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恶苗病药剂防治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12种原药及12种制剂对多菌灵和咪鲜胺双重抗性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的室内毒力,并分别于2016和2017年进行了12种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检测结果表明,12种原药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乙蒜素>嘧菌酯>噁霉灵>福美双>精甲霜灵>甲霜灵;12种制剂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0.25%戊唑醇FS>25%氰烯菌酯SC>25%咪鲜胺E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25g/L咯菌腈FS>16%咪鲜胺?杀螟丹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22%氟唑菌苯胺FS>12%甲?嘧?甲霜灵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7%杀螟丹?乙蒜素WP>15%噁霉灵WP。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种制剂推荐剂量下对水稻恶苗病防效高低依次为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17%杀螟丹?乙蒜素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12%甲?嘧?甲霜灵FS>0.25%戊唑醇FS>25%咪鲜胺EC>16%咪鲜胺?杀螟丹WP>25 g/L咯菌腈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5%恶霉灵WP。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等3种制剂在水稻恶苗病防治及抗性治理中具备更为优良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水稻恶苗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省合肥市有读者来电话:马上要防治小麦赤霉病和锈病,能否在小麦抽穗30%时每亩用戊唑·多菌灵(含戊唑醇8%、多菌灵22%)70毫升,间隔10天每亩再用戊唑·咪鲜胺(含戊唑醇15%、咪鲜胺30%)30毫升?防治小麦赤霉病,宜掌握在齐穗至盛花期及早喷药。一般在小麦扬花10%~  相似文献   

9.
<正>问:能否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25%戊唑醇水乳剂20毫升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答: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防效,咪鲜胺和戊唑醇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防效。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25%戊唑醇水乳剂20毫升,折合每亩用咪鲜胺纯药12.5克、多菌灵纯药40  相似文献   

10.
<正>水果、蔬菜、花卉、木材等采收后,需要进行防腐保鲜,这就是产后植保。我们收集整理了登记用于产后植保的农药,供大家参考。登记用于柑橘、香蕉、芒果、苹果、梨、李子、柿子、猕猴桃等水果的产后植保农药有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噻菌灵、异菌脲、咪鲜胺、咪鲜胺锰盐、抑霉唑、甲基硫菌灵、吡唑醚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药剂防治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关键。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我国登记用于小麦赤霉病的制剂产品共309个(截至2019年8月),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为甲基硫菌灵、多·酮、戊唑·咪鲜胺、多菌灵、戊唑·多菌灵、福美双,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61.56%,涉及相关的活性成分有30种,主要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福美双、三唑酮、氟环唑、己唑醇、硫磺、井冈毒素、烯肟菌酯、氰烯菌酯以及2019年最新批准的丙硫菌唑等。  相似文献   

12.
评价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的抑杀作用,优化其防治菠萝黑腐病方法,为病害防治提供实用技术。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黑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咪鲜胺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菠萝果实为材料,评价咪鲜胺在不同使用浓度和不同浸果时间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以优化其使用技术;测定处理后菠萝果实风味指标和咪鲜胺在菠萝果实的残留,明确咪鲜胺对菠萝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7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 μg/mL;0.05 μg/mL咪鲜胺可抑制芽管分化形成菌丝,从而严重抑制病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28℃贮藏8、12、16天时,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0%~75%,防控效果稳定;处理后2 h、1天、2天、3天、4天、5天,咪鲜胺残留低于国家最高残留限量;处理后8、12、16、20天,菠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0 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可有效防治菠萝果实采后黑腐病,保持菠萝果实的品质,不影响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以福眼龙眼为试材,研究了果实中多胺类型,以及随贮期延长,果皮和果肉中腐胺、亚精胺和精胺3种多胺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室温贮藏下,果皮的3种多胺含量均不断下降,而果肉中只有腐胺含量下降,精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不明显;低温贮藏下,果皮的内源多胺在采后前期迅速下降,接着保持在较稳定水平,而果肉中只有腐胺含量跟果皮的变化趋势一致,精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不明显;且果肉中的多胺含量明显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湖南新田县蔬菜基地发生茄子果实腐烂病,损失严重。从感病茄果上分离到一种真菌,镜检表明为茄褐纹拟茎点霉,此菌rDNA-ITS序列亦与茄褐纹拟茎点霉高度同源。因当地反映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均无明显效果,故尝试了室内试验以筛选出有效防治该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11种杀菌剂做了室内毒力测定。咪鲜胺对茄褐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21 mg/L;其次是甲基硫菌灵和苯醚甲环唑,EC50值是0.252 mg/L 和0.434 mg/L;百菌清与醚菌酯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分别为44.400 mg/L和54.470 mg/L。建议在病区选用咪鲜胺防治茄褐纹病。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目前获得防治麦类及小麦赤霉病登记的药剂共384个,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为多菌灵(101个登记证)、戊唑醇·咪鲜胺(35个登记证)、戊唑醇·多菌灵(18个登记证)甲基硫菌灵(60个登记证)、多·酮(34个登记证)、福美双(12个登记证),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67.7%。从登记产品结构来看,产品主要集中在多菌灵及其复配,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戊唑醇和咪鲜胺复配。  相似文献   

16.
三种杀菌剂对火龙果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肉火龙果为材料,研究丙环唑、咪酰胺、苯醚甲环唑处理对火龙果腐烂和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咪鲜胺处理显著降低了火龙果贮藏期间的腐烂(P0.05),提高了SOD和POD(贮藏6 d除外)活性,极显著抑制了H_2O_2积累和贮藏前4天的O-2·含量及贮藏6 d的APX活性(P0.01),减缓了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并对CAT活性、TSS和总As A含量无显著影响;丙环唑处理显著降低了火龙果贮藏期间的腐烂(P0.05),但加速了H_2O_2和O-2·的积累;苯醚甲环唑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SOD活性和POD活性(P0.05),抑制了H_2O_2和O-2·的积累,但加速了果实的腐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采后处理对水晶蜜柚品质的影响,对成熟采收的柚子进行撞击、套袋、保鲜和贮藏4个因素的试验,研究不同采后处理对‘水晶蜜柚’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并对果实感官品质进行评分,探讨不同处理下柚子内在品质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失重随试验时间延长而加剧,失重率1.7%~35.7%,相对于撞击处理和清水浸果处理,非撞击和咪鲜胺浸果处理可减少柚子损坏率,0.01 mm聚乙烯膜套袋处理和冷库低温贮藏可降低柚子失重。随贮藏时间推移,果实内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一致,表现为可溶性固形物先略微增加再降低,可滴定酸先降低再增加再降低,Vc逐渐降低,木质素含量先降低再增加,且不同处理柚子可溶性固形物在19~40天达最大、木质素含量达最低。套袋和保鲜较未套袋和清水浸果处理分别增加柚子可溶性固形物133.8%和72.3%;撞击和冷库贮藏柚子可滴定酸含量较未撞击和常温贮藏处理分别增加82.4%和86.3%;套袋和冷库贮藏Vc含量分别增加17.6%和15.9%;撞击方式处理木质素含量增加85.0%,套袋、咪鲜胺保鲜和冷库贮藏处理分别降低柚子木质素34.3%、33.3%和51.7%。不同处理柚子果实感官评分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撞击加速柚子感官品质降低,较未撞击处理增加12.9%,套袋、咪鲜胺保鲜和冷库贮藏减缓柚子感官品质的降低,较未套袋、清水浸果保鲜和常温贮藏增加2.5%、7.7%和10.5%。柚子感官评价与果实内在品质存在高度一致性,随着贮藏时间的推延柚子感官评价和内在品质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后1个月左右柚子品质最佳。综合而言,采取轻拿轻放、0.01 mm聚乙烯膜、咪鲜胺浸果和冷库贮藏组合处理(T1)可保持柚子的新鲜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地选择在合浦县石康镇太平村,属水稻穗颈瘟历年发生区.供试品种为野丝占,3月20日播种,4月22日移栽,规格15cm×20cm,黑泥散田,有机质含量3.28%,pH6.5,肥力管理水平中上. 1.2 试验设计与安排 试验药剂为25%咪鲜胺EC,由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25%咪鲜胺EC(江苏南通江山农化公司生产,市场上购买). 设5个处理:处理A,试验药剂25%咪鲜胺EC 900g/hm2(商品量,下同);处理B,试验药剂25%咪鲜胺EC1 200g/hm2;处理C,试验药剂25%咪鲜胺EC1 500g/hm2;处理D,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1 200g/hm2;处理E:空白处理(对照).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柑橘炭疽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比较分析了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为0.0741 mg/L;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爱苗(15%丙环唑+15%苯醚甲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干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就敏感性而言,柑橘炭疽病菌对25%咪鲜胺和30%爱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因此,在供试药剂中,25%咪鲜胺和30%爱苗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作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20.
<正>据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屈红霞、蒋跃明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保鲜荔枝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310303313.X。荔枝是我国南方特产的名优水果,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创汇水果之一,但每年我国因腐烂而造成的损失占总产量的20%以上。虽然生产上应用化学防腐剂(如咪鲜胺、多菌灵、异菌脲、噻菌灵、二氧化硫)已能较好防治荔枝采后病害发生,但化学杀菌剂处理引起的环境和食品污染已成为消费者一个敏感的问题,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