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筛选直播晚稻蓟马的防治药剂,采用拌种法在大田试验了两种氟虫双酰胺复配制剂对直播水稻蓟马的控制效果,并考查了其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兼治效应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 4~8 g a.i./kg种子处理拌种,可有效控制水稻苗期稻蓟马危害,药后14天杀虫和保叶效果分别为88.89%~95.03%和85.63%~91.67%,药后21天分别为87.64%~94.49%和78.86%~89.69%;2 g a.i./kg种子处理防效明显下降。同时,对二化螟具有兼治效果,并可刺激稻苗生长,提高水稻生长后期结实率和产量,而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较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 1.5~3 g a.i./kg种子拌种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防效较低。因此,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SC 4~8 g a.i./kg种子处理拌种可推荐用于水稻苗期稻蓟马和二化螟防治,而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拌种处理不宜用于水稻苗期稻蓟马治理。  相似文献   

2.
<正>为探索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用量、使用后的药害情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长江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于水稻抽穗期、稻纵卷叶螟幼虫2~4龄高峰期在学校试验基地晚稻田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5g、21.0g、31.5g/hm2,5%甲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3.0g/hm2、清水等5个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幼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试验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效结  相似文献   

3.
通过稻田养鸭试验,对稻飞虱防效达92%,对稻纵卷叶螟防效为85%,对二化螟防效为75.86%,对水稻纹枯病防效为84.9%,对田间杂草的防效为90.87%,产量比农民自防区增产51.8kg/667 m2,比空白对照区增产190.5kg/667m2.  相似文献   

4.
<正>问:杀虫单有没有杀卵作用?每亩用2%阿维菌素100克加80%杀虫单50克防治稻纵卷叶螟,请问行不行?答:杀虫单是沙蚕毒素类药,属仿生性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有效,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兼有杀卵作用。杀虫单能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但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对该药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导致防效下降。阿维菌素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适用药种,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防效。随着使用年限延长,稻纵卷叶螟对该药的抗性在不  相似文献   

5.
<正>为探索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用量、使用后的药害情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长江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于水稻抽穗期、稻纵卷叶螟幼虫2~4龄高峰期在学校试验基地晚稻田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5g、21.0g、31.5g/hm~2,5%甲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3.0g/hm~2、清水等5个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幼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对不同杀虫剂对广西南宁稻纵卷叶螟的毒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纵卷叶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敏感性最高,其LC50值为3.4595 mg (a.i.)/L;对氟硅菊酯、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杀虫单、顺式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丙溴磷、三唑磷等杀虫剂敏感性也较高,其LC50值在6.3490~44.8607 mg (a.i.)/L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氟硅菊酯水乳剂300、450、600 g (a.i.)/hm2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好,其防效均在80%以上,最高达87.35%;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6、4.8、7.2 g (a.i.)/hm2和5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125、1500、1875 g(a.i.)/hm2,对稻纵卷叶螟也有较好的防效,其防效在66.05%~86.70%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乙酰甲胺磷与吡虫啉2种药剂混配,以水稻主要害虫为靶标对象,研究了室内毒性比较效果及田间药效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与吡虫啉最佳配方对三化螟的共毒系数为169.60,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田间两点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乙酰甲胺磷·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二化螟的防效为97.1%,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88.9%,药后15天两点对稻飞虱的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三种主要害虫,特别是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眼下正是水稻生产中防治虫害的关键时期,如何选择既高效安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水稻对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转cry1Ab/cry1Ac基因汕优63水稻(汕优63/Bt水稻)对靶标害虫一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观察的方法对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的致死性及其对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离体植株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Bt水稻对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抗性,1龄幼虫取食汕优63/Bt水稻48h和72h后的死亡率由31.5%上升到95.6%。3龄幼虫的死亡率由2.7%上升到67.9%。汕优63/Bt水稻对1龄幼虫的致死效应高于3龄幼虫,但没有二化螟能在汕优63/Bt水稻上完成世代发育。在田间。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在汕优63/Bt水稻上造成的白穗率和卷叶率分别为0.38%和0.24%。显著低于对照。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0.
正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是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近来,水稻三代稻纵卷叶螟均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同时,部分地区大螟、二化螟回升迅速,共同为害水稻,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而稻纵卷叶螟、螟虫的发生期常常比较接近,这为水稻主要害虫开展总体防治提供了便利。如何选用对稻纵卷叶螟、螟虫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又友好的对路药剂,成为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探索四氯虫酰胺、甲氧虫酰胺等多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都匀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暴发成灾年份频繁,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过去,农户习惯使用50%甲胺磷乳油或50%甲基对硫磷乳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虽防治效果较好,但属高毒高残农药,该类农药于2007年1月起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为寻找替代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2007—2008年引进了40%丙溴磷乳油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效试验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40%丙溴磷乳油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防治效果显著,对高龄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据安徽省植保总站预计,全省夏季水稻病虫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偏轻至中等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在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偏轻发生,水稻病毒病轻发生。专家预计,全省水稻病虫发生面积5670万亩次。从全省范围看,单季稻要突出以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重点防治对象,兼顾水稻其他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最近成功研制出了三个高效杀螟农药新品种:峰井、稻卫和苏克。大田应用结果表明,这三种新型农药对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平均防效均在  相似文献   

14.
<正>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日通报,当前,华南、江南中稻和西南、东北单季稻处于孕穗至抽穗灌浆期,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华南、江南双季晚稻正处于返青至分蘖期。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3级),其中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中等发生(3级),稻纵卷叶螟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稻瘟病偏轻发生(2级)。与上年同期相比,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发生重于上年,纹枯病、稻瘟病发生轻于上年。据统计,当前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2.72亿亩次,同比增加1.4%。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施药技术对提高药效与减少用药量至关重要。2009年,氯虫·噻虫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性好。同一剂量下,药后7 d的防效受喷头与用水量的影响较大,药后14 d喷雾器、用水量显著制约药效,药后21 d各因素对防效影响无规律性。同一药械(喷雾器类型、喷头型号)下,用水量、剂量和助剂对该药剂防治上述水稻螟虫的作用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6.
为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产生,验证新型药剂方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设置2个不同处理: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和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照处理为8%虫螨腈2100 g/hm2和清水对照(CK),测定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组合用药在不同田间区域和不同品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合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宁波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早稻/单季稻制种田稻纵卷叶螟3天后防效均在85%以上,7天后防效均在90%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均在90%以上;温州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单季稻防效与宁波试验一致,药后3天防效在85%以上,药后7天防效均在93%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同样在90%以上。各处理防效以及保叶率均优于对照处理。2种药剂组合方案对稻纵卷叶螟均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也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华南、江南中稻陆续成熟,晚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单季稻处于抽穗至灌浆期,西南和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乳熟期。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3级),其中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中等发生(3级),稻纵卷叶螟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稻瘟病偏轻发生(2级)。与上年同期相比,稻飞虱、稻瘟病发生重于上年,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与上年同期持平,纹枯病发生轻于上年。据统计,当前全国水稻病虫害发  相似文献   

18.
稻虫与气候     
<正>据调查,危害水稻的害虫有150多种。在我国南方各水稻产区,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粘虫、黑尾叶蝉、稻蓟马等数种。水稻生育期不同,害虫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也不完全相同。一般年份,早稻秧田以黑尾叶蝉为主,本田分蘖期主要为二化螟,穗期除二化螟外,还有稻纵卷叶螟、黑尾叶蝉、白背飞虱。晚稻秧田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害虫发生的种类和危害较早稻秧田多而严重,主要有稻蓟马、黑尾叶蝉、稻螟蛉,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9.
<正>马力克(环虫酰肼5%悬浮剂)是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登记在水稻上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由于其钻蛀为害,且对传统的有机磷产生抗性,较难防治;近几年不少区域,水稻二化螟也对新型的酰胺类杀虫剂产生了明显的抗性,因而在个别区域二化螟为害严重。为了  相似文献   

20.
正基于同时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杀虫药剂较少的现状,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酰肼类、多杀菌素类、取代苯基吡唑类、缩氨基脲类、噁二嗪类、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及双酰胺类等9类16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